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進步和發展面臨著未知的新挑戰?!盎ヂ摼W+”的提出必將對教育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文章就學校教育在智慧校園、教學模式、教學改革三個維度對互聯網+的教育應用進行了梳理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互聯網+”;智慧校園;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引言
“互聯網+”是目前討論的熱門話題之一??偫碓?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制定關于“互聯網+”戰略行動的全面計劃,該計劃將加快推動發展移動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的有關技術的健康快速發展,將進一步加強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方面能夠保持健康和快速發展的態勢。“互聯網+”這一新生事物并不只是一個口號,它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進入新階段過程中的一個概念?!盎ヂ摼W+”所對應的英語是“InternetPlus”,這里的Plus指的不是加號或加法的意思,而是應該把它翻譯成“化”的意思。也就是說可以把“互聯網+”說成是“互聯網化”,“互聯網+”強調對資源和數據的共享化、聯接化、要素化。也就是說,“互聯網+各個傳統產業”并不只是把互聯網與各個產業和其內部組織進行聯接,而是要在“+”的聯接過程中產生相互作用和反饋進而實現在融合中實現行業的增值。目前,每個行業都在“互聯網+”這一戰略的指導下,思考本行業如何與互聯網相融合。教育行業肩負著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任,體現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因此,“互聯網+教育”應當是我們教育行業進行探索、實踐、變革的重要任務。文章從智慧校園、教學模式、教學改革三個維度對互聯網+的教育應用進行梳理探究。
一、“互聯網+”校園將開啟智慧校園建設新篇章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浙江大學提出建設一個“令人激動”的“智慧校園”。這幅藍圖描繪的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互聯網+”校園是將互聯網作為基礎,把學習、科研和生活作為中心,深度且廣泛的應用各種信息技術來為學習者構建學習環境的過程。“互聯網+”校園將會讓我們看到解決傳統教育面臨問題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校園將開啟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新階段。
(一)以“數據技術”為核心,形成智慧校園的新型數據形態
從InformationTechnology(簡稱為IT,信息技術)向DataTechnology(簡稱為DT,數據技術)的快速轉變是“互聯網+”的重要特征。信息技術向數據技術的轉變不是僅僅只體現在技術層面上的,而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將其體現在人們的思維層面。信息技術時代的信息多數表現為一種“權力”,這種“權力”可以幫助管理者控制和管理外部世界。而在數據技術時代,透明性與流動性等特點是數據的鮮明特點,而注重責任和體驗也是在數據的使用過程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信息技術向數據技術的轉變意味著以被動的管和教為中心轉向以主動的學為中心,以學習者主動的學為中心更加強調人與系統的個性化交互過程。在“互聯網+”校園中各類校園資訊將以動態的、碎片化等形式傳給用戶使用,用戶可持續的使用高能和高效的數據資源。智慧校園是以大數據為中心,將校園教學,生活和管理集為一體的智能化校園方式。通過智慧校園建設,實現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校園生活、教學體驗。
(二)以“云端”為核心,形成“智慧校園”的新的技術形態
加強“云、網、端”三者的建設和融合將有利于實現信息技術向數據技術的轉變,進而從整體上實現新型技術形態的建立。其中“云”包括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它既可以為“互聯網+”提供內容和數據的存儲空間,也可以對內容和數據提供計算和服務功能;“網”是指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的關聯、延伸和拓展,也可將其理解為它是“云和端”之間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的連接和交互道路;“端”指的是各種終端(既包括傳統的桌面設備,也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等設備及其設備中能安裝的具體應用,如各類APP等)。在“互聯網+”校園中,學習、科研和生活將不再受到校園這一物理界限的制約,信息技術將延伸到校園外,與學習、科研和生活聯系的更加緊密,進而呈現出一種新的大學校園的時空格局———智慧校園。
二、“互聯網+”教育將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
由于我國的國情、世情正發生著深刻變化,故我國的教育也發展到新的階段,當前教育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變化需求。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必然要發生變革,這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選擇。
(一)互聯網已成為信息與知識的主要載體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和知識的主要承載形式也逐步從紙質媒體轉向網絡媒體,自然人們獲取信息與知識的途徑也就隨之發生了變化。當下,人們讀網的時間遠遠多于讀書的時間,很大一部分信息是源于網絡而不是書刊。由于網絡媒體和紙質媒體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書刊中的知識轉移到網絡中也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傳統的以線性結構為主要特征的學科知識體系將不再是知識的主流形式,其中包括的期、章、節、頁等結構都將微化。盡管網絡上也存在著和紙質媒體相似形式的媒體(如電子書和文庫等),這也只是知識存儲的某種形式以供學習者在學習時查閱使用。網絡閱讀多數的信息和知識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更新的速度也是比較快的。在網絡中可以根據閱讀者的需要生成多種形式,每一個網頁可視為一個信息與知識的碎片,可按照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將這些碎片重構出不同的整體。比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全圖片、全視頻、全音頻、電子雜志、RSS訂閱、其他自動推送等。此外,還可以根據信息(知識)提供者要求,生成博客、微博、微信、公開課、慕課、游戲體驗、資源庫、專題網站和其他數據庫等形式??傊ヂ摼W組織信息與知識的基本方式是碎片與重構,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改變知識,更是改變了傳統的學習和閱讀方式。
(二)互聯網將成為教與學的主要場所
未來的教與學活動都將會以互聯網為中心進行,教師在網上進行教學,學生都也在網上進行學習和交流,信息在互聯網上傳播,知識在互聯網中獲取,線上線下的教學同步進行,未來主流的教育和教學形式將會是翻轉學習。這一設想的實現將是圍繞著“互聯網+”教育進行的。當下,我們可以目睹很多關于“互聯網+”教育的應用例子:如在慕課平臺上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通過互聯網選擇多所學校的慕課課程;在微信朋友圈中聯系家長,與家長經常溝通、交流思想,傾聽并采納對學習者有益的發展建議;老師匯總學生的每次每一科目的考試成績,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在一個階段內對科目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將此作為對學生輔導和評價的依據。“互聯網+教育”在很多學校的應用都已跳出傳統的限制,不再是簡單地使用多媒體和電子白板等教學輔助設備來輔助教學的階段,而是將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中,帶來全新的教育新面貌。
(三)互聯網已成為重要的認知工具
認知工具是支持、指引和擴充學習者思想過程的心智模式和設備,能幫助和促進認知過程,在培養學習者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綜合思維中起著重要作用?;ヂ摼W作為認知工具,其主要特征包括:(1)認知工具是基于計算機的工具或環境,互聯網能夠擴展學習者的思維過程的工具;(2)互聯網作為認知工具在學習過程中,充當學習者的智能伙伴,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務;(3)互聯網是認知擴充與重組工具,促使學習者超越思維瓶頸,反思對信息內容與概念的理解以創造新的知識,而并非簡單地重復教師所呈現的知識;(4)互聯網作為認知工具是促進高階思維發展(創新、問題求解、決策、批判性思維)的工具。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認知工具理論開拓了教育信息化的新領域,為教育資源整合提供了嶄新的視角?;ヂ摼W時代的教育資源整合,不僅僅是把計算機和互聯網作為輔助工具,而且是其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充分應用到各個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將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組合、重構并相互融合,使學生通過開放性的學習,實現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培養學生適應互聯網時展需要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三、“互聯網+”課堂將引領教學改革新方向
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不僅強調學習知識,同時應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在這樣的背景下,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該針對課程教學采取改革與創新對策,完善課程體系設置、重視理論和應用科學教學、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并結合創新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
(一)互聯網進課堂
“互聯網+”不應該將互聯網拒之于教室門外而是應該讓互聯網走進課堂,多鼓勵學生在上課時帶著自己的手機和電腦等設備,且學生在上課期間可以自由上網。因為老師們還沒有對互聯網對課堂教學的沖擊與挑戰做充分的準備,且缺少對手機和網絡在課堂上發揮優勢的思考和實踐,故很可能部分老師將會強烈抵制這種大膽的提議。在課堂上,老師應該經常鼓勵學習者通過網絡去查找和補充對于某些具體問題的研究??梢远ㄆ诹舫鰰r間讓學習者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和分享在網絡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交流在網絡中學習的經驗。在課上,把手機、筆記本電腦和網絡等設備變換為是必需的學習工具與途徑,而不是讓學生分散注意力的“玩具”。
(二)生活實踐進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經常鼓勵學生寫博客或文章,對知識碎片進行整合。很少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而是將多種方法混合使用。有時講授,有時研討;有時翻轉,有時實踐;有時讓學生主講,有時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協作與探究??傊S機應變、不拘一格,常常有即興之舉。但有一點是貫穿始終的,就是以問題、興趣為中心,以思考與探索為中心。對學生的評價,很少采用考試的方法,而是結合作業與日常表現,與學生一起進行綜合評價。當今時代互聯網和現實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的事情,都能在第一時間通過互聯網得知,移動互聯網為我們獲取信息與資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校園和課堂不再是與世隔絕的。從今天起,課堂教學應該多從現實生活中素材與內容入手并且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實現綜合性、開放性和混合性的學習和教學方式。
(三)創新教育進課堂
在網絡時代中,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將不只是為了學習和掌握知識,如何應用并加以創新才是關鍵。教育的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幫助學習者通過認知形成個性化的知識體系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學習者最重要的能力與目標不再是記憶,學會創新思維和思考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如今國家所大力倡導的創客教育就是創新教育形式的一種?!癕aker”是“創客”的英文單詞,是指不以贏利為目的,努力可以把各種創新的觀念和想法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教育是以課程為載體,可以滿足學生好奇心并且激發學生創造力,融合數學、物理、化學、藝術等各個學科知識,通過創客空間的平臺去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行動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我國國內的創客教育仍處于開始的階段。
目前和創客教育還沒有和學校的課堂教學進行很好的結合。如何將創客教育引入課堂,讓更多的學習者在創客教育中受益,是今后應該深入思考并進一步研究的一個課題。移動互聯網同時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已經滲透到校園和課堂乃至社會。今天,老師將不可以再像從前那樣固守傳統教育和教學模式,繼續忽視或反對學生在網上進行學習,也是與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不相融合的行為。如何把課堂的系統化學習的內容與基于網絡的碎片化的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是當今時代下教師們所面臨一項新的挑戰。未來學校課改的整體思路應該是:打破教綱限制、連接課堂和網絡、消除學科邊界、實現個性培養、培養創新人才。
四、結語
“互聯網+”是把信息技術與行業進行深度整合,把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融入到傳統行業的脈絡中,并不是把互聯網附加到傳統產業上。互聯網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更是不要只做簡單的加法,而是要深入研究“互聯網+”涌現出來的新特征,使互聯網與教育的各個方面都進行深入融合??傊盎ヂ摼W+”校園的建設和發展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又一個新階段,“互聯網+”教育是教育迎接互聯網時代所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互聯網+”課堂是當下教育勇于進行轉變所創設的一種新姿態。未來的學校將是與互聯網充分融合、可以打破時、空間界限并且能夠真正實現無邊界的學習智慧校園,“互聯網+”在教育改革和校園轉型的道路上將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DB/OL].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DB/OL].
[3]王竹立.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困局與出路———兼論網絡教育模式創新[J].遠程教育雜志,2014(2).
[4]王竹立.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戰略思考和路徑選擇[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3(4).
[5]祝智庭,管玨琪.教育變革中的技術力量[J].中國電化教育,2014(1).
[6]吳旻瑜,劉歡,任友群.“互聯網+”校園: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階段[J].遠程教育雜志,2015(4).
[7]杜娟,李兆君,郭麗文.促進深度學習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10).
[8]汪存友,侯小娜.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MOOC平臺認知工具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2).
[9]張磊.將“互聯網+”課程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1).
作者:姚琨,李娟,張景生 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