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綜合素質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外語教師的全面素質;改進課堂教學法;豐富語言環境等進行分析和闡述。包括了轉變思想觀念是外語教學改革的先導、外語教學要改革,要躍上新臺階,教師是關鍵、外語教學是一個系統而又復雜的過程,如何使課堂教學效果富有成效、外語教學法專家布萊爾曾把外語教學的新方法歸納為豐富語音習得環境和語言學習環境兩大類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摘要:剖析了大學英語教學滯后的現狀及原因,強調了英語教改的必要性并就如何進行教改提出初步設想和建議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外語能力;綜合素質;活化
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高科技經濟信息時代,是我國逐步與世界接軌,深入改革的時代,這就需要更多的既懂專業知識,又能熟練運用英語與外商談判、交流的外語人才.雖然各所外語院校培養了大批大學生,但很多外語專業的學生不道得其它專業知識,如電子、機械、化工、紡織等專業知識,直接制約著工作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國大學公共外語教學的現狀越來越不適應21世紀對外語人才的要求,所以,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李嵐清副總理說:“我國的普通外語教學,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到大學二年級,花那么長的時間,從一個普通大學畢業出來,既不能看,又不能聽,更不能講,再不研究這個問題能行嗎?”的確,我國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畢業生雖然拿到了英語四、六級證書,到了用人單位聽、說、寫、譯的能力一樣都不行,更不要說參與國際學術會議或與外商談判。單位領導只能將他們重新送入大學“回爐”。因此,我國外語教學必須“上臺階”。
由于受到國家四、六級考試的束縛,大學英語教師不得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向學生直接灌物知識.在課堂七教師占了大部分的時間講解語法規則、語言知識、詞匯的運用,學生很少有機會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長期使用非交際教學法,學生始終不能在語言環境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他們從課堂中獲得了相當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而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譯)卻得不到相應的發展,這就造成了英語教學中的高分低能。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而社會大批需要的就是具有較強運用英語能力的各種專業人才,而不是具有一定英語基礎知識的人才。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公共英語教學進行了改革。
1轉變思想觀念
轉變思想觀念是外語教學改革的先導。它涉及到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從學校領導到教師、學生、家長都應認識到四、六級考試只是,一種考試形式,不能用它作為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的唯一標準。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不是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即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在各種場合的應變能力。我們應圍繞著這個目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改革,逐步克服高分低能的不合理狀態,使英語教學從應付考試的“應試型”教學轉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型”教學的正確軌道上來。
2提高外語教師的全面素質
外語教學要改革,要躍上新臺階,教師是關鍵。外語教師的素質不僅包括外語水平、實際的教學能力,而且還包括良好的品質和令人偷快的個性特征。如果不注意外語教師全面素質的培養,外語教學改革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外語教師應博覽群書,拓寬視野,創造一切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的機會,如參加進修或出國深造。同時還要研究外語教學理論,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外語教學法和心理學等,用各種理論來指導我們具體實踐。俗話說: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此外還要注重培養個性特征,例如,良好的個人形象,健康的心理,開朗的性格,幽默的談吐。正如威爾金斯(filikir)所說,“教師教學成功與否并不全是業務培訓水平的問題,教師本人的某些重要特征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學習機會。”顯然,教師的個性特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起著關鍵性的影響。
3改進課堂教學法
外語教學是一個系統而又復雜的過程,如何使課堂教學效果富有成效,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這種方法使學生處于語言實踐活動的中心地位,即學生充當“演員”的角色,教師退出主宰一切的地位,即充當“導演”的角色。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結對進行對話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討論、辯論等活動。例如《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三單元“ThePresent”和第七單元“TheSampler”這二篇課文故事簡單,語言生動,情節感人。在教學過程中,便設計了角色扮演活動。同學們情緒高昂,踴躍參與。有的小組重現課文內容,有的小組還在情節上作了些修改,把課文中主人翁的心理活動,外表特征表演得淋漓盡致。又如在進行第一冊第二單元“SailingAroundtheWorld”的教學時,在教師對課文進行講述后.立即請幾位同學對照FrancisChichester航行路線圖復述課文,他們正確的發音、流利的語言、大方的神情,贏得了同學們欽佩的目光。再如,對第三冊第八單元“Daydreamalittle”教學時.由于人們對白日做夢有較深的偏見,因此就展開了小組討論“what’syourattitudetowardsdaydreaming?”大部分同學認為daydream是逃避責任和現實的空想。學完課文,同學對daydream有了新的認識,于是進一步討論“what’syourattitudetowardsdaydreamingnow?”使同學充分認識到daydream確實有很多益處。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情景中生動地表現和發展自己運用外語的能力,并通過教師和同學的反饋信息得到檢驗。這種方法克服了學生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的參與,他們的思維和交際能力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同時又促進了寫作能力,從而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效果。顯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將打破根深蒂固的傳統的“填鴨式”被動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不可估量的效果。
4豐富語言環境
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布萊爾曾把外語教學的新方法歸納為豐富語音習得環境和語言學習環境兩大類。我國外語教育學學者張正東也強調環境是制約和影響外語教學的主要因素。這些都說明外語學習必須在語言環境中進行。這一點己在外語界達成共識。所以,豐富語言環境是現代外語教師共同奮斗的目標。除了上面所述的改善課堂教學環境,我們可以從下面二個方面進行嘗試。
建立“英語活動中心”“英語活動中心”是一個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的課外活動場所,是對有限的課內實踐活動的補充.因為該中心能提供真實的語言實踐環境和外國文化氛圍,學生處于自然的語言習得環境中,他們所聞、所講、所思都是用英語,沒有一點母語的干擾,在長期反復的耳濡目染和親身實踐中,高效率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在英語活動中心,我們可設置語音室、影視廳、閱覽室、娛樂室等等.里面的擺設、裝飾的格調一律外國化,以營造出一個地道的外國文化氛圍。進入本中心的所有教師、學生以及工作人員一律只準用英語交際,誰違反規則(即用漢語交談)就要給予一定的處罰。本中心由外籍教師和英語教師、學生有計劃地組織、安排活動,如英語專題講座、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晚會、英語電影、錄像、各種游戲、自由活動等。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自由選擇參加活動,輕松、愉快地投入英語環境中去,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通過大量反復的語言實踐,逐步增強外語語感,形成英語思維,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可以預言,這個設想一旦付諸于實踐,必將給英語教改產生深刻的影響。
運用多媒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為外語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積極性,使教學雙方始終處于“活化”狀態,我們可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把圖形、文字、聲音、影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它能把學生帶進情景交融、圖文并茂的外語世界,以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尤其是虛擬實景(virtualReality)功能,把學生置身于虛擬的自然環境中,在跨文化的國際氣氛中學習和交流。在虛擬實景中,學生可以在美國的商店購物,與營業員討價還價。這種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而且還鍛煉了非語言交際能力(表情、動作、手勢等身勢語)。可見,多媒體計算機為豐富語言環境提供了必備的物質條件。
21世紀對外語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這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所以,對公共英語進行教學改革是時展的必然趨勢。筆者僅就目前我國公共英語教學現狀提出了一些初步改革的設想,魚盼外語界的學長、同仁指教,為把我國的公共英語教學躍上新臺階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