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熱驚厥患兒中實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聯合階段性健康教育在高熱驚厥(FC)患兒中實施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將FC患兒86例隨機分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同時開展心理護理及階段性健康教育。結果護理前兩組家長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SAS評分都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掌握臨床特點、緊急處理、服藥方式、預防措施都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退熱時間、搶救時間、驚厥消失時間、住院時間都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配合良好97.67%、護理滿意100.00%高于對照組的81.40%、88.37%(P<0.05);并發癥2.33%低于對照組的16.28%(P<0.05)。隨訪1.45±0.23年,觀察組復發0.00%少于對照組的13.95%(P<0.05)。結論予以FC患兒家長心理護理及階段性健康教育,能縮短患兒FC持續時間,減少發生次數,縮短平均住院日,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FC發生情況,促進患兒早期康復,降低復發。
[關鍵詞]高熱驚厥;心理護理;階段性;健康教育
小兒高熱驚厥(febrileconvulsion,FC)易復發、癥狀嚴重,如不及時處置,可以影響患兒的正常發育[1],給患兒和家庭帶來不良的后果[2],加強患兒住院期間的護理尤為重要,選擇科學合理護理模式從患兒住院到恢復階段給予針對性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能夠增強患兒家屬對FC的認知能力,穩定情緒,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可確保治療效果,對防治小兒FC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3]。本文對FC患兒家長進行心理護理聯合階段實施健康指導,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1月~2019年12月診治FC患兒86例,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后伴頸項強直性抽搐、意識障礙等情況,家長知情同意,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功能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隨機分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3例,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見表1。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患兒臨床體征指標予以觀察和監測,當患兒表現為驚厥時立即予以退熱護理,及時與患兒家屬進行交流,督促患兒家屬注意事項。觀察組同時實施下列護理,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根據患兒病情展開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告知家屬患兒的情況和治療護理基本流程,做好心理疏導,促使其積極配合醫療工作,另外小兒驚厥往往存在反復情況,護理人員向家屬詳細講解預防與處理驚厥的方法和措施,讓家屬提前做好心理準備,避免出現驚厥時家屬束手無策或過度慌亂。(2)階段性健康教育。①入院階段:向患兒家長紹床位醫生與責任護士,以及就診環境,使其認識到治療團體是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配合醫護工作。②發熱階段:做好各種搶救措施準備,指導家屬識別患兒有無驚厥發生的先兆表現,告知家屬如何進行高熱自查和驚厥時處理。③恢復階段:經過積極搶救治療,患兒病情得到相對穩定,向家長說明藥物作用、使用注意事項等;對家長存在的認識誤區及時糾正;教導家屬相關護理措施,讓家屬對患兒的體溫進行正確的測量與記錄,在患兒體溫較高時,可以利用適當的降溫手段以及急救措施對患兒進行護理。向家屬演示小兒FC時應如何搶救,幫助患兒家屬了解FC知識,告知患兒家屬做好再次發生驚厥準備,當驚厥再次發生時,應立即進行搶救。④出院階段:讓患兒參加適當運動,使其抵抗力予以增強;當要定期測量患兒體溫,無FC史小兒體溫39℃及時口服降溫藥,有驚厥史的小兒體溫38.5℃左右有必要口服藥物降溫。實施藥物指導,告知苯巴比妥長效鎮靜藥物對有過驚厥史患兒起到預防效果[4],告知家長藥物的正確服用方法以及服用時機。
1.3觀察指標
①家長心理狀態: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價,分數越高,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5-6];②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度:臨床特點、緊急處理、服藥方法、預防措施等,各項得分1~10分,得分與知曉度呈正比;③FC癥狀改善時間;④護理配合情況;護理滿意度;FC并發癥、復發情況。1.4統計學方法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說明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家長SDS及SAS評價
護理前家長SDS、S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干預以后均下降(P<0.05);觀察組SDS、SAS評分都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患兒家屬健康知識
觀察組掌握臨床特點、緊急處理、服藥方式、預防措施都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FC癥狀改善時間
觀察組退熱時間、搶救時間、驚厥消失時間、住院時間都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4。2.4護理配合、并發癥、滿意度及復發觀察組掌握配合良好97.67%、護理滿意100.00%高于對照組的81.40%、88.37%(P<0.05);并發癥低于對照組(P<0.05)。隨訪1~2(1.45±0.23)年復發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FC常發生于6個月~3歲的小兒,隨著小兒年齡增長到6歲時,其大腦發育逐漸完善,驚厥癥狀會相應緩解[7],該病會對小兒的身體機能造成嚴重損傷,病情嚴重甚至會影響患兒腦部發育情況[8]。因此,對本病患兒應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防止發生嚴重后果[9],既往臨床針對FC患兒的主要護理原則在于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應治療,根據患兒實際表現實施相應護理,常規護理模式具有被動性,護理效果因此不明顯[10]。患兒家長面對FC患兒的病情會十分擔憂,擔心高熱時驚厥發作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驚厥緩解后又擔心抽搐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而出現焦慮不安情緒[11],并且存在著經濟壓力加重精神負擔,另外由于患兒大多數對針刺和藥物會有強烈的抵觸,主要表現在哭鬧、不配合相應治療護理[12],因此患兒出現FC時大多數家長會出現緊張、恐懼、驚慌失措等,兩組患兒家長護理前家長SDS評分53.87±8.38、52.65±7.42;SAS評分52.96±7.98、51.83±7.44,高于正常常模水平[13],也說明FC家長護理前不良情緒明顯。本文觀察組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根據患兒病情展開針對性給予語言安慰及心理支持,改善了不良情緒[14],觀察組SDS40.15±5.33、SAS39.24±5.18低于對照組的44.20±5.02、42.30±4.97(P<0.05)。多數FC患兒為初次發病,家長對FC疾病各方面知識掌握程度不夠,缺乏FC護理知識,存在誤區[15],由于大多數患兒家長都缺乏對FC的相關認知,也期望通過相關的健康指導提高FC知識的掌握度[16],需加強健康教育,提升其健康意識,護士除了自身的護理工作之外,應對患兒者及家長進行專業的教育輔導,指導他們用藥、詳細了解疾病、注意飲食、積極樂觀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17],傳統FC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健康教育基本事項的講解,往往是由護理人員隨機性進行的,很難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兒康復,隨著醫療水平的深入觀察和研究發現,FC患兒在該病治療不同階段的生理狀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通過階段性健康教育,能讓家長有時間、有重點地掌握FC各階段的注意事項和要點,保證了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18],觀察組患兒家屬掌握臨床特點9.24±0.57、緊急處理8.95±0.98、服藥方法9.35±0.48、預防措施9.28±0.51高于對照組的8.40±1.46、8.02±1.52、8.10±1.37、8.02±1.66(P<0.05),由于患兒家長心理狀態改善,掌握了FC知識,因此治療護理配合良好,觀察組配合良好97.67%高于對照組的81.40%(P<0.05),FC癥狀改善迅速,并發癥低,觀察組退熱時間1.54±0.56d、搶救時間24.87±6.45min、驚厥消失時間4.22±1.90h、住院時間7.26±1.67d、并發癥2.33%短于對照組的2.10±0.62d、32.26±7.32min、6.36±1.57h、9.58±2.54d、16.28%(P<0.05)。綜上所述,針對小兒FC患兒實施心理護理及階段性教育能縮短患兒FC持續時間,減少發生次數,縮短平均住院日,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FC發生情況,促進患兒早期康復,降低復發。
作者:程衛勤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婦幼保健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