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長期以來,人們對體育院校學生的評價往往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認為這個群體都是樂天派,根本不存在心理問題,其實,這種認識是非常片面的。有數據表明,體育院校的大學生也存在著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比如他們會遭遇人際關系危機,會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面對考試會產生焦慮,等等。我們要能夠正確看待這種現象,因為體育院校的學生與其他所有高校的大學生一樣,也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生活中也會遇到挫折,學習中也會遇到困難,情感上也會遇到逆境,所以,搞好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今體育院校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
近年來,加強對廣大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引起從幼兒園到高校的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視。其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體院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具有當代大學生心理特征的共性,同時又有其自身的獨特性,目前,從學生到教師,從家長到學校,從個體到社會,都比較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有針對性的開展體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提高廣大體育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度,是一個值得廣大體育院校心理教師重視的課題。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廣義上說,心理健康就是指一個人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活動上的正常,心理上的愉悅。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接受生活中的風風雨雨,而泰然處之;也能接受大起大落,而保持愉悅的情緒。心理健康的人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能與他人保持良好的溝通,樂于與他人或者團隊配合完成任務。狹義的說,心理健康有以下幾個標準:第一,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很快的適應陌生的環境。第二,心理健康的人有人生的目標,但這目標并不好高騖遠,也不庸俗無聊,心理健康的人能確立符合生活實際的目標,并且努力去實現它;第三,心理健康的人有自知之明,他們了解自己,同時又能夠對他人做出恰當的評價。第四,心理健康的人從不脫離實際環境,他們能夠遵守社會規范,能夠遵循集體主義原則,并能夠在這一前提下發揮自己的個性,創造自己的價值。第五,心理健康的人在產生不良情緒時,能夠采取適當的方式發泄,并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能夠始終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二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一)由于長期以來學習上的競爭,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易產生焦慮心理
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這句話放在當今社會的任何一個角落里都實用。許多人都認為,體育院校的學生因為身體素質方面的獨特優勢,在從小學到中學階段,一定都是學校里備受歡迎的一個群體。其實不然,正因為體育方面的特長,使得許多體育院校的學生在從小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體育鍛煉方面,而忽略了學習方面努力,這就造成了高中階段面臨高考時,這些學生一下子陷入成績低落的打擊之中,高考是一場嚴峻的淘汰制考試,不論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有多好,不論你曾經取得了怎樣優秀的體育競技成績,你都必須通過高考的獨木橋,才有可能進入心儀的學校,從那時開始,這些學生就開始陷入了焦慮之中,這種煩惱一直伴隨著他們進入體育院校的大門。本以為進入體育院校了,可以輕松了吧?其實不然。學生們進入大學之后才發現,體育院校也要學習許多文化課程,對于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而言,如果文化課的成績不好,不能順利通過考試,連畢業都會成問題,這就讓這些學生又陷入了學習的苦惱和焦慮之中。他們的心理落差越來越大,時時緊張,長期下來,大腦總處于疲憊的狀態,嚴重的便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二)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經受不起失敗和打擊,情緒問題頻發
體育院校的學生原本在自己的高中,都屬于體育健將,特別是一些男同學成為許多女孩子的仰慕對象。從前,他們在球場上常會收獲女孩子尖叫的喝彩;在田徑比賽中,常會打破學校的記錄而獲得嘉獎和青睞;在各種運動會中,他們大出風頭,風光無限。這難免會使這些青年孩子內心產生膨脹的自我情緒,對自我的認識過高。來到大學之后,很多人在面對從四面八方來的同學時,在各種活動中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原來并不像原來那樣優秀,甚至在高手如林的學校,他們原來的優勢已經不值一提,這種變化給廣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打擊,許多人難以接受這種改變,于是產生一系列的情緒問題,不良情緒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發泄和調整,將會越積越深,嚴重的會影響到學生的人際交往、學習和日常生活。
三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
目前,廣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的主要理論依據就是由國家教育部、衛生部和共青團共同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文件強調,要積極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努力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大學生人才。在這一綱要的指導下,我國許多高校都制定了自己的心理健康課程,廣西許多體育院校也從過去一味重視學生的專業素質的培養上轉移目光,開始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希望通過開設心理課,成立心理健康社團,開展心理講座,建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團體咨詢和個體咨詢相結合等方式,促進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中的互助和自助。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心困惑,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師生共同努力下,解決心理問題隱患,獲得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加強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的方法
1.要搞好體育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方針為目標,把提高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為了切實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吸收、培養心理專業方面的人才,引進西方發達國家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的先進成果,堅持運用科學的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推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程。2.開展心理健康進校園活動,進行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第一,可以在校園里張貼海報,進行心理健康的環境營造工作,給廣大體院學生創造一個舒適的校園環境,使他們感到溫馨和暖意,感受到學校為他們的成長付出的努力,感受到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支持,在和諧舒適的環境下,潛移默化的建設學生健康的心理樂園。第二,開展心理知識網絡競賽。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平臺的運用越來越普遍。體育院校也可以利用這種優勢,開展關于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網絡競賽,讓學生參與到競賽中來,拓寬學生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并對其進行潤物細無聲般的熏陶,培養其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3.根據體院大學生心理特點,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學課程,并輔以心理講座、團體及個體心理輔導等機制,在學校廣泛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不斷的修正對自我的認識的基礎上,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學會與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壓力與挫折和諧共處,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大學階段,正處于人格的形成時期,正確的引導會使學生的人格向著積極的方面發展,否則,學生極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和思想的影響,產生負面心理。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廣大體育院校的心理教師除了要上好每一節心理課外,還要通過開展心理講座,進行定期的團體輔導,并接受個體咨詢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要搞好體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最根本的還是要擁有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心理教師的能力提高了,才能了解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識別出學生中存在的異常的心理現象,遇到問題才能準確進行分析和定位,判斷心理問題的類型,分析成因,進而進行診治。5.加強體育院校大學生的心理調節機能的培訓,促進大學生主動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質。一個人遇到問題時,當然需要他人的幫助和引導,但是,有些時候,當沒有人能及時的出來指導你時,應該有能力對自己的情緒和問題進行調節,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礙,減損自己的負面情緒。為了做到這一點,心理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指導,培養大學生養成自我調節的習慣和能力。
五結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西方國家在心理學方面的研究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心理學家,出版了許多優秀的心理學方面的著作。我國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許多優秀的心理學研究者,特別是廣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做了廣泛的實踐,他們以學校為基地,進行了大量的調研,通過開設心理課、專題講座、團體輔導、個體咨詢等多種形式,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促進當代大學生的人格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風.淺談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研究[J].體育學院學報,2015(11).
[2]李敏.關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時效性研究[J].大學生學報,2013(5).
作者:經建坤 單位: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 體育與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