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試析現代教育教學設計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設備完善與理論充實,隨著教學技術的現代化,教學設計方法隨之不斷完善與發展,促進教學方案的創新與變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促進評價方式的變革,完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評價指標完善。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方法;教學需要
一、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概述
現代教育技術學課程的形式與特點。現代教育技術學是本科學習一門專門的課程,是學生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學,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的基本能力,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課程改革的需要。通過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學習,需要加深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促進學習能力的改進與學習方式的變革。還要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式。同時,要讓學生了解教育的現代傳播理論、教學媒體理論、教學媒體選擇,正確的選擇教學媒體,有初步的媒體意識。鑒于此,需要加強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方法。
二、教學設計概念
隨著計算機技術、現代技術的發展,現代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日益多樣化,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網絡教學、遠程教學等新模式,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面對著信息時代的教育要求,促進教育過程的現代化,需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上的邊和,促進教育向著多元化、信息化方向轉變。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分析教學任務、評定學習的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必須要對教學活動進行細致的思考與探索,精心的設計教學內容。什么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教學概念的研究,教學設計需要考慮到的因素有教師、學生、教學、媒體、方法、模式,等等,教學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優化教育教學效果。教學設計需要理論基礎,需要有學習理論、傳播理論、教學理論,形成科學系統的教學設計思想。教學設計是受到多種因素、多層次的復雜關系,是一個系統的讀通工程。從教學過程的規劃作用來看,要分為以系統為中心的教學系統,以教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教學過程為中心的教學產品。從系統設計的角度出發,需要從社會需要、培養目標、課程方案、教學資源四個因素出發;從教學過程出發,需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更、教學對象、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實踐幾個因素出發,從教學產品的研發的角度出發,需要從產品目標、分析設計、開發生產幾個因素出發。因此,教學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學設計需要有專業的專家來進行,這樣才會促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完美組合,有利于促進教學工作更加的科學合理,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科學態度,有利于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促進多媒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
1.學習需要分析。教學設計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要,人們的學習需要是由處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環境決定的,客觀的環境是學生學習需要的基礎,學生的社會實踐又讓學生的學習需要存在與發展。從根本上來說,人們的學習需要,具有人類自身的特色、是人們自我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大學生,他們對于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規律的需要非常強烈,并且逐漸趨于穩定與完善,形成自己的認識特點。2.學習內容分析。在教學設計,學習內容非常的重要。所謂的學習內容,是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相關的教育部門有計劃安排的、需要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與學習經驗。確定學習內容的廣度與深度,揭示學習需要達到什么樣子的水平,讓學生更好的學習。3.學習對象的分析。教學設計必須要考慮到學習對象,教師要考慮到教育對象即學習者的一半特征。學習者的特征雖然與教學內容沒有直接的刮泥,但是他們學習的生理、心理、社會特征、心理特征、認識特點、學習動機、生活經驗對教學都具有十分關鍵的影響。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生的學習風格與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形式、學習態度具有自身的特點,每個學生都有自身學習的獨特性與穩定性,這也是確定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因此,在教學設計開始的時候,必須要從學習內容、學習對象、學習需要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為教學設計奠定基礎。教學設計者,需要充分的考慮到這方面極其中間的重要影響,進行良好的教學設計,以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四、教學方案的設計
1.教學目標敘述。在正式教學活動、教學實踐開展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結果進行分析,對教學目標進行分類,并且將學習目標準確的陳述與表現出來。美國教育家布盧姆對教育目標進行長期的研究后,把教育目標分成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六級,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可以將教學目標陳述為以下六個方面:(1)知識。在知識的目標中,需要對知識信息進行會議,要讓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對知識進行列舉、復述、辨認、排列、回憶、選擇、背誦等等,學習目標一般都要呈現以上的幾個方面的特征。(2)領會。在這層次的學習目標中,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領會能力,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信息,教學目標一般是要引導學生解釋、鑒別、分類、轉換、改寫已經學習到的信息。(3)應用。應用目標就是要考察學生對新知識的運用能力,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看學生是否能夠有效的運用知識,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或者提出問題,看看學生是否能夠運用、闡明、演示、計算、解釋學習到的相關的知識,是否能夠運用知識解答相應的問題。(4)分析。在目標的分析層次中,要將知識進行分解,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對知識進行分類、比較、對照、評析等等。(5)綜合。綜合目標,就是新舊之間的聯系,將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進行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然后邊學、創造、組織、綜合、歸納、總結,構建綜合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6)評價。評價是教學目標中必不可少的層次,根據一定的標準需要進行判斷,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鑒別、比較、評定等等,為學生的學惡習樹立目標、奠定基礎。2.教學策略的制定。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情況千差萬別,因此有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但是任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都不是適用于全部的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采取何種教學模式、教學策略,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根據教育部門對本科生的要求,學生不僅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問題式、發展式的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為學生探索知識、創造知識奠定基礎。3.教學評價設計。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教學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行為的轉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評價手段來監測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完成,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總而言之,在當前現代教育技術的教育設計中,需要考慮到現代教育技術學與教學設計的內涵,然后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考慮到教學對象的特點,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案與教學策略,制定有效的教學評價,促進教學結果的有效提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蔡鐵權.現代教育技術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雷體南.現代教育技術教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趙興康 單位:咸寧市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