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談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的微型課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實施中忽視教師的“學習特點”培訓課程在實施方式上還是采取集中講授為主。在調查中發(fā)現,97.7%的教師希望在培訓過程中能夠結合自己的專業(yè)教學實踐去認識和接受新的知識。這就要求培訓課程在實施中考慮到受訓教師作為成人學習者具有較強自學能力的特點,考慮他們不同的學習起點、生活教學經歷,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需求更多地進行自主學習,而不是“一刀切”。在編撰中沒有結合教師所在學校、專業(yè)的需求要達到培訓所要求的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化教學實踐能力的目的,單靠純粹的死記硬背和簡單的操作技能模仿是不行的,必須要將知識技能和學校的需求、教師的科研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這要求培訓課程在編撰時就考慮到這一點,最好能提供體現所講授的知識技能和教師的科研教學實踐相結合的作品案例。
2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微型課程
針對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課程建設現狀,筆者認為應該大力提倡在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進行微型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微型課程也稱作短期課程或課程單元,是在學科范圍內由一系列半獨立的單元組成的一種課程形式。微型課程基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小容量教學單元,它鼓勵“教學決策、假設檢驗、合作”等高級思維或技能。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的微型課程具有鮮明的特點。
1)靈活性。微型課程在課程內容和形式上不一定由課程知識體系的邏輯性所決定,很多情況下是根據教師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需求以及所在學校的宏觀需求等因素來建設的。
2)半獨立性。微型課程和系統(tǒng)化的培訓教材是互為補充、配套使用的,它既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培訓知識的連貫性,更要體現時代要求和教師需求的“重點”知識與技能。
3)校本性。微型課程的建設不僅要考慮社會需求和教師的學習興趣,還要從學校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學科專業(yè)的建設等現實情況出發(fā)進行綜合考慮,真正做到為學校的發(fā)展和教師的成長服務。
3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微型課程建設
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微型課程的建設與開發(fā)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了任務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學習環(huán)境、學習評價等方面任務目標的設計促進職高信息化建設、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實踐能力是開展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目的。所以,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微型課程的任務目標應該是情景性、開放性的,也就是:
1)任務目標要來自于教學實踐,要根據職高教學實踐中的真實問題來設計課程目標,重點發(fā)展教師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根據教學實踐不斷深化、拓展目標;
2)任務目標要短小、凝練,既要服從教育技術學科的系統(tǒng)知識,更應該選擇職高教學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課程目標,使得目標設計更具整合性和針對性。例如,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這一微型課程中的任務目標就是:教師要能夠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個能夠播放細胞分解視頻資料的多媒體課件。學習內容的設計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微型課程在學習內容的設計上要同時兼顧水平和垂直兩個方面,既要涵蓋現代教育技術學的“重點”知識,又要適應教師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科教學的特點,與教師的興趣、需要、能力、知識經驗背景相適應。例如,在“教育技術基本理論”這一微型課程中,在學習內容的設計上既提綱挈領地介紹教學設計模式及其影響,又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給出運用“拋錨式”“隨即進入式”等教學策略的案例。微型課程設計模式學習活動的設計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微型課程中學習活動的設計強調的是“做中學”,“做”是為了“學”,也就是注重教師的學習建構過程、培養(yǎng)教師的問題意識,讓他們在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實踐和練習中去掌握教育技術培訓的知識和技能。如在“信息化教學設計”這一微型課程的學習活動中注重“協作學習”的設計,教師按照“展示原有教學設計方案——討論教學設計方案——修正教學設計方案——形成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的步驟進行學習。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喬納森認為,學習環(huán)境是以技術為支持的,而技術在學習過程中是學習者探索、建構和反思學習的工具,而且需要社會背景等因素的支持。因此,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微型課程中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要注意:
1)提供數量豐富的、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源,如書面教材、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網絡資源等;
2)提供交互友好的技術平臺,能夠支持教師對理論模塊進行網上的自主學習,可以支持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協作學習。在培訓實踐中,開發(fā)培訓學習管理平臺,在“學習資源”模塊為教師提供學習資源,而且在“學習論壇”模塊可以允許教師進行交流討論,提出問題,通過Agent技術為教師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習評價的設計職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微型課程中的學習評價注重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一方面是教師的學習結果形式多樣化,包括電子作品(課件)、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等;另一方面是評價手段多樣化,在評價過程中通常采取自評與互評相結合、閉卷考試與對口頭報告、展示活動評價相結合等方法。
作者:付靜單位:青島市城陽區(qū)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