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資源共享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信息孤島”現象仍較嚴重。目前的教育信息資源建設采取的是條塊分散建設方式,同一區域內存在重復建設。就學生而言,學生的學籍變動、年齡分段、學生成績統計等,不同的部門都根據上級不同的要求分別建設了不同的資源系統,像學籍管理系統,教育事業年報統計系統,招生管理系統等等,各系統內的最基本的學生人數各不相同,造成數出多門,莫衷一是。因此,目前,雖然各自都有了一些管理系統,但各系統之間的數據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島”,這不僅降低了教育信息化資金的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各級領導面對各不相同的教育信息資源將無法進行教育決策。
2.優質資源品種和數量不夠齊全。雖然目前通過購買、配發以及從各級教育資源中心下載能獲得很多教學資源,但是能滿足實際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尤其是適合我市中小學校使用的優質教學資源還不是很豐富,尤其是與新課程改革緊密聯系的、和現行教材版本配套的新素材較少。缺乏對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網絡直播課堂、網絡研訓、課堂教學錄像等視頻資源。
3.管理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學校信息化教學與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有三項,一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二是校園網絡的維護,三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技術支持。但目前學校負責校園信息化軟硬件系統運行維護的管理人員基本是由各校信息技術教師兼任,這些人員必須同時兼顧繁重的教學任務,很難管理、維護好一個日益復雜的學校信息化系統,制約了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管理人員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業務進修,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4.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建立評價機制是完善信息化建設績效考核的必要措施。目前市上乃至全省都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建設績效考核辦法。每年市上與縣區簽訂的目標管理責任書中對信息化建設的部分指標有具體要求,但要達到全面考核教育信息資源的建設、管理、應用還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建設的任務
1.信息資源建設。統籌規劃和整體部署各類教育信息資源,通過購買、配發、以及從各級教育資源中心下載各類優質教學資源供教師下載使用。以市級資源庫建設為重點,建成基本覆蓋全市教育各教材版本、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庫。逐步開展遠程教學和提供影像教學資源,搜集國家、省、市級各學科優秀或骨干教師的課堂教學及教學資源通過網絡或影像資料進入學校課堂。
2.教學終端應用。在鞏固、提高中小學?,F有終端設備應用的基礎上,采取多種合適的技術手段,擴大學校、班級覆蓋面,拓展管理和教學資源應用模式,盡早實現“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標,努力提高信息技術設備利用率。
三、落實加強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的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全市教育信息資源建設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統一領導下,統籌規劃,分層管理,分步實施,明確責任,嚴格管理。縣區教育局要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共同做好教育信息資源的建設、管理和應用工作。
2.建章立制,促進應用。①強化學校及教師的應用主動性。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激勵、競爭、制約三大機制,將教育設備、資源應用納入日常教育教學、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范疇,制定完善學校教育設備、資源應用檢查、評比的相關制度,激勵和督導廣大教師充分使用設備和資源,開展學科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活動。要把教育資源設備管理,資源接收下載、整理和學科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應用同教師的責、權、利結合掛鉤,對積極應用資源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教育科研取得成效的教師給予獎勵,并在評優選先、業績考核時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惠的政策。②加大市縣兩級考核評估力度。通過制定中小學信息化應用水平考核辦法,加大市縣兩級信息化應用考核評估力度,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考核結果在辦學水平評估中所占分值,逐步建立績效與裝備相掛鉤的動態激勵機制,提高教學資源的應用水平和效果。③強化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要采用全員培訓與骨干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日常學習實踐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大力開展校本培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理解新課程的理論、內容和信息化教育設備使用操作方法,以及信息技術知識與操作技術。對骨干教師的培訓重在“術”,不斷提高教師對信息收集、整合、應用的能力;對一般教師重在信息技術設備的簡單應用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簡單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