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鎮教育差距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形成城鎮教育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全國看:東南沿海地區優于中部地區,中部地區優于西部地區。究其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東南沿海地區利用有利的地理優勢、政策優勢、信息資源優勢率先投入到經濟改革之中,吸引外資,廣納人才,經濟增長迅猛。而中部地區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如同老工業基地一樣,更新速度緩慢。至于西部地區交通閉塞,人口分布差異巨大,又缺少工業基礎,因此經濟總量很低。毋庸置疑,經濟發展的好壞,決定著對基礎教育投入的多少,但無論是東南沿海還是大西北,全國都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城市教育優于農村教育,產生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差異,城市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好且學校集中,益于發展,而農村學校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由于居住分散造成學校規模多而小,不宜集中優秀人才發展教育。其次,教育經費的投入,城市優于農村,據200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公布的數據分析: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2/3,中小學校的數量是城市中小學數量的3倍,但經費的投入只占總量的30%。由于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校的基礎設施十分落后,加上居住分散就學不便等諸多因素,都滯后了農村教育發展。第三,教學內容的設計偏重于城市的教學體系,新的課程改革側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個性的張揚,而能力的培養及形成與先進的教學手段是密不可分的。農村教育教學的最大的缺點也在于此。第四,也是城鎮教育差距的關鍵所在,即人才資源的流動。毋庸置疑,許許多多出生在農村的出類拔萃的人才離開了農村,城市出來的人才不愿去農村,造成農村教育人才的匱乏。例如某農村學校,享受農村遠程教育,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施,一年后,省相關部門去驗收,發現計算機上落了厚厚的灰塵,并提出質疑,該校校長坦言,全套設施只在調試時開過機,其他時間從未動過,原因是沒有懂行的專業教師,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僅以阜新市細河區西部學校為例,由于師資缺乏,一名教師身兼三科,我們要求他提高教學質量,強人所難。
2縮小城鎮教育差距的主要途徑
首先是政府投入,2000年以來,國家意識到城鎮教育差距的原因,加大了農村教育的投入,實行“兩免一補”,對控輟保學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二是寄宿制學校的完善,對師資力量的統籌作用很大,尤其是對農村遠程教育的實施,為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提供了保障。加大促進對農村中小學經費的投入,既可以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又可以防止農村師資力量的流失。其次變送教下鄉為城鎮教師雙向流動,使其成為制度化。多年來我們一直實行送教下鄉制,其好處是:將城里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及信息及時傳遞給農村學校,弊病是:送教下鄉的課程是按照城市學生的理解和思維設計的,包括課件的設計,未見適應農村學生的理解程度,常常是霧里看花,好看不適用。如果我們變送教下鄉為城鎮教師雙向流動,既定期選派優秀教師到農村掛職鍛煉,農村教師分批到城里學校實際學習演練,對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作用很大。如果形成長期的制度化模式對提高農村中小學師資的整體素質,縮小城鎮教育的差距作用甚大。第三,加大針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培訓力度,促其業務素質的提高。長期以來由于農村學校教師匱乏,使其絕大多數教師安于現狀,不僅體現在各級各類的競賽不愿參加,連正常的繼續教育全員培訓也懶于參加。對此,阜新市細河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具體做法是:(1)變研訓教師講、受訓教師聽的填鴨式為互動式,讓各學科優秀教師走向講壇,現身說法,時效性更強。(2)針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實際狀況,采取研訓教師包校制,薄弱學科盯人制,離崗培訓小灶制,從而加速農村教師的成長。第四,為農村學校的教師搭設平臺,培養其競爭意識。眾所周知,正是由于城鎮教育的差距,致使許多農村學校的教師不愿意參與各級各類的競賽。阜新市細河區教師學校的做法是:針對農村學校開展成長杯大賽,規定凡40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大賽,經學校初選后,每校選出不同學科的五名選手參加區級競賽,每年一次。通過此項活動,為各個農村學校培養學科帶頭人,對帶動本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幫助很大。縮小城鎮教育差距的途徑很多,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高,對農村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大,各級領導的重視程度加深,教育同仁的不斷努力。我相信城鎮教育的差距將不斷縮小,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