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教育對學校教育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當今,網絡無處不在,并且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生活內容都與之前有很大不同。社交軟件和網盤的出現使得資源分享更方便和更易得到,很多名師和教師和教授都開設并錄制了網上課程視頻。很多機構如新東方也開設專門的網絡課程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學校教育的地位,本文運用舉例等方法說明網絡趨勢的優點及危害和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并對提升學校教育地位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學校教育;對策;網絡教育
在當今,網絡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社會新鮮力量的青少年,則是使用網絡的一支主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網絡技術的網絡教育應運而生。網絡教育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學校教育的地位。本文運用舉例等方法說明網絡趨勢的優點及危害和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并對提升學校教育地位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網絡教育的特點
(一)交互性和開放性
在網絡教育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網絡進行全方位的交流,會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和范圍。在網絡中,學生和教師易放下在現實學校中的擔子,可以像朋友一樣較為自由的分享傳遞信息,在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學生提出問題的頻率會增加,同時,一些不敢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可以在網絡大環境下提出,實時的、良好的交互性和寬松的開放性,是網絡教育的一大特點。
(二)隨時性和主動性
網絡教育有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點、任何人、學習任何課程、從任何章節開始的顯著特征。網絡教育便捷、靈活的這幾個特征,在最直接體現了學習的隨時性和主動學習的特點,充分滿足了發展中的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個性化和多樣化
在網絡教育中,是作為單獨個體的學習者可以在網絡課程中點擊感興趣課程,自主探索新知。同時網絡的虛擬化使他們學習者可以較少的受到主流文化的控制,在開放環境下,學生可以從自己獨特的視角解釋知識、發散思維,在這樣的情況下,個體的個性化和思維、視角的多樣性得到了培養與增強。
二、網絡的積極與消極影響
互聯網信息極為豐富,在互聯網上青少年可以方便快捷全面的獲取知識。這樣有利的于刺激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并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現代素質和能力提供了可能。上文提到的網絡的特征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包含全球視角、學習觀念、平等觀念在內的現代觀念。網絡交流的無約束性、隱蔽性,使青少年道德感淡化和社會行為規范失去約束力,不少青少年在網上聊天時語言粗俗,他們在熱點問題的評論中惡意中傷他人,不顧社會輿論與基本的人文與倫理道德。網絡的吸引力強大,有些青少年沉溺于此,造成生活不規律,對網絡的不恰當使用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影響。
三、學校教育存在的合理性
在這里,學校教育與網絡教育的比較中,更多強調的是學校教育的社會性對人的發展的意義。在社會生活中,一個人分享別人所想到的和所感受到的東西,他自己的態度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傳遞的人也會受到其影響。一個真正單獨生活在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的人,很少或者沒有機會反省他以往的經驗。學校教育把學生聚集在一起,學生所得到的并不僅是課堂上的教育,還有與教師之間,與同學之間交往的教育。在這個潛移默化的交往中,學生在學習方面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進而可以和與他有共同目的的同學一起生活、學習,這是相互影響與教育的。學生與父母的溝通也具有教育性,或父母期望刺激他的學習動力或父母職業和理想影響他的目標,這種教育雖不在學校中發生,但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教師的影響也是顯著地,不僅是在學習成績方面,對學生人格塑造和未來成長方向也具有導向作用。這些也是網絡教育不太具備的,網絡教育的虛擬性、隱蔽性更多滿足的是對還是的滿足,而學校教育所具備的社會功能卻有所欠缺。因此,學校教育在這方面來看是必須存在的。有意識的教育就是一種的有選擇的環境,這種選擇會朝著人們所期待的方向來促進青少年的生長。學校教育則是國家為了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和國家前途而選擇的一種有意識的環境。網絡雖是大勢,可沒有學校教育系統而具體和更適合人類社會發展,因此學校教育在網絡大趨勢下仍要繼續存在。
四、提升學校教育地位的策略探討
(一)將學校教育與網絡相結合,使網絡為學校教育服務
微信的平臺的建立及其功能的廣泛應用,為學校教育提升地位提供了方式。學校和教師可以微信平臺。教師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獨到的見解或一些有經驗的文章,從而擴大影響力,拉近與學生和家長的距離。在建立網絡平臺同時,也要有專屬標記,這樣不僅有可信度,亦進一步打響了學校和教師的知名度,從而提高學校教育的地位。當然也要避免過于官方的宣傳模式,過于官方也許會適得其反。
(二)學校教育要繼續強化其職能
在這方面,就需要國家繼續進行適合我國國情的教育改革,在各個方面重視教師與教育的發展,并向大眾普及相關知識與現狀,破除人們對當今教育的誤解,使人們對我國的學校教育充滿信心。
(三)要處理好與網絡教育的關系
網絡不可逆,網絡教育在快速發展,為保證學校教育的地位,學校可設置自己的網絡課程,使學校教育包含網絡教育,這樣既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時代潮流,又提高了學校教育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彭紀南.因特網引發的社會問題探要[J].華南理工大學報:社科版,2002(4)
[2]孫月圣.中小學網絡道德教育[M].濟南:濟南出版社,2005
[3][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15
[4]陳垠亭.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學校德育體系道德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
[5]胡芬,唐德海.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負面作用[J].電化教育研究
作者:趙準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