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及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知識經濟的到來使得人們對體育的需求進一步改變,由此對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質量和規格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使得我國當下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和不足進一步凸顯,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適應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需要,遵循體育教育的規律及人才成長規律的現實需求而做出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加強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觀念更新,創新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建設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客觀分析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狀況,是對其予以創新的前提,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審視:
(一)人才培養目標現狀
培養目標是依據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對受教育者的特定的規格標準。教育部在關于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規定:“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基本素質培養和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勝任中小學體育工作,并能向多方向發展、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并就這一培養目標制定了具體的培養規格。從目前我國高校開設體育教育專業的高校類型來看,主要有專業的體育類高校、師范類院校以及綜合類高校三種,具體來看,體育類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能夠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競賽工作以及從事相關的體育教育研究、管理等的復合型人才,學生的專業技能較為扎實,但綜合素養不高,尤其是在人文素養較為欠缺;師范類院校的體育教育專業一般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能,其在此基礎上能夠從事中小學體育教育、體育研究、訓練和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學生的專業技能不及體育類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生,但是在綜合知識、人文素養方面具有優勢;綜合類高校中的體育教育專業則重在培養學生的扎實的體育教育的基礎知識、理論和技能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勝任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學生相對來說綜合素養更高,但是專業技能較低。
由此可見,當前我國不同類型的高校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上雖然各有側重,但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注重培養“復合型的體育教育人才”,不僅要求能夠勝任基本的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而且還能勝任基本的體育教學研究工作,這是新世紀以來我國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大進步,但是也應該看到,當前這三類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雖然已經有了較大的改進,但是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才培養目標較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從當前各大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來看,都以培養中小學的體育教師為主,由于受到就業形勢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從一入校開始,就普遍存在著重視專業訓練而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養的提高,人才培養目標在大學四年的培養過程中較為籠統,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眾體育和休閑體育的快速興起,原有的過于注重培養學校體育教師的培養目標已經難以真正適合社會對綜合性復合型的體育人才的需要,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2.人才培養類型單一化。雖然目前我國培養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高校類型日益多樣化,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類型上卻相對單一,即主要培養的是各大中小學學校的體育教師師資,距離真正的體育教育“復合類人才”的人才培養愿景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難以很好地滿足新時期社會發展對復合型體育人才的需要。
(二)課程設置現狀
課程設置是高校為有效完成人才培養目標而設置的學術門類,從課程設置的現狀來看,目前我國高校中體育教育人才培養中的課程設置已經探索出一套相當成熟的課程設置方法,主要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主要通過體育教育專業必修課、公共必須課、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四種課程來完成學生對體育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課外實踐學習即實習和畢業論文來提高學生的體育教育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的總體現狀如下:
1.專業必須課: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在體育教育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在專業設置往往占有很高的比例,這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專業水平是必須也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各大高校在專業必須課的具體的課程設置上卻普遍不盡合理,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注重統一性,缺乏靈活性,沒有很好地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特長及專業特點來進行彈性設置,導致課程設置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質量不高。
2.公共必須課:在體育教育專業中設置一定的公共必修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培養學生的體育專業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因而公共必須課大多涉及面較廣,涉及到人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領域,從目前各大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公共必修課開始的具體科目來看,主要有大學語文、計算機、外語、政治理論課等科目,而一些學生真正需要了解的和感興趣的則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則很少開設,如哲學、健康、經濟、文化學等方面的則基本為零。眾所周知,體育專業是一個集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為一體的綜合學科門類,學生不僅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自然學科知識,也需要了解一些人文社會學科方面的基礎知識,這就需要高校在公共必須課的設置上“下足功夫”,從而為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教育的專業知識,培養體育教育復合型人才而奠定基礎,而從我國高校目前所開設的公共必須課的現狀則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
3.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科學的選修課的設置能夠快速地將體育學科及其他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快速地傳遞給學生,對于擴招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以及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動機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而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中的選修課開設無論是專業必修課還是公共選修課都存在著選修課開設較少,可供學生選擇的選修課過少,缺乏彈性,選修課的開設和授課普遍存在走過場而流于形式,難以真正有效地對必修課予以輔助和補充。
(三)教學方法現狀
教學方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是關涉到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獲得專業成長的基本活動,是高校進行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教學方法的科學選擇和靈活運用有助于充分調動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優質地完成教學任務,而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中,師生雙方的教學方法的使用現狀令人擔憂,特別是在部分教師的思想和行動中,還存在著重教學內容、輕教學方法的傾向,大多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填鴨式”教學及教師一言堂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課堂中,學生主題性地位被遮蔽,死記硬背,嚴重影響了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二創新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創新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從當前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不足入手進行,筆者以為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轉變體育教育人才培養觀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國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不足的根源在于人才培養的理念落后,重視人才培養的社會價值而忽視主體價值,重技能提高輕素養培養,因此著力更新各大高校的體育教育人才培養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觀念,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體育專業復合型人才,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新時期體育教育專業人才。
(二)從社會發展和體育人才成長的內在規律來綜合設置課程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必須同時兼顧社會發展需求和體育人才成長的內在規律兩個方面,不可偏廢其一。在社會因素方面,及時根據社會發展對于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的呼喚,調整課程結構,擴展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從而解決當前體育教育師資過剩而其他方面例如休閑體育指導者、體育保健康等方面人才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還要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尤其在選修課的設置上要加強靈活性和多樣性,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動機,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加強課程建設方面,教育部門應統籌相關高校,著力加強優化高校體育教育課程資源的優化配置,目前我國培養體育教育人才的高校主要集中有體育類高校、師范類院校和綜合性高校三種高校,這三類高校各具優勢,課程資源總量很大,因而如何將這些巨大的課程資源轉化到人才培養上是今后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和優化的重大課題之一,各個學校應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例如師范類院校在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自身師范類院校師資力量較為發達的優勢,在選修課上向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然和人文學科的課程;而體育類院校則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資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加強課程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培養質量。
(三)加強體育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步伐
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和創新最終要落腳到課程教學中來,因而高校要不斷加快體育教育課程教學的改革步伐,著力加強教師培訓,轉變教師角色,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學思結合,多利用探究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關注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努力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優勢和潛能,增強學生積極進行體育教育的社會實踐,并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提高社會實踐實效,提高師生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總之,加強我國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一項系統性的復雜工程,教育部門應著力在此過程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組織相關高校就這一主題進行研究,著力加強和推進體育教育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有效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體育教育人才自身發展兩個方面的現實需要。
參考文獻
[1]于振峰,王晨宇,胡法信,等.21世紀初期中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J].體育學刊,2006,03:67-69.
[2]孫思哲,李俊輝.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2005,01:110-113.
[3]林順英.新時期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取向[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02:113-115.
作者:青竹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