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元化民族聲樂教育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提要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是我國培養民族聲樂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如何站在多元化思維視角下來考量我國民族聲樂教育發展是當前從事高等音樂院校教師值得探討的問題?;谖覈叩纫魳吩盒6嘣褡迓晿方逃l展的現狀,試圖探索出一條符合當前我國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改革發展的多元文化之路。
關鍵詞教育多元化民族聲樂高等音樂院校
1.研究我國多元化民族聲樂教育的重要意義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音樂文化根基,為民族多元化傳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積極探索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是推動我國民族聲樂多元文化的基石。隨著多元文化的融合,西方多元音樂已滲透到世界各個角落,眾多清唱劇、音樂劇、歌劇受到我國高等音樂院校學生的追捧和喜愛,同時,如何把我國民族聲樂推向國際舞臺,是我國高等音樂院校值得思考的問題。
2.我國多元化民族聲樂教育的現狀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諸多高等院校增設了民族聲樂專業,招收了大量民族聲樂演唱專業學生,但全國已形成了以西方音樂教育為主的教育理念,而淡化了我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民族特色。從文化遺產角度來審視,民族聲樂教育沒有形成符合我國民族多元化特點的教育體系,多元化民族聲樂特色存在嚴重的流失,獨特的地方戲曲、民間民歌等未能得以延續和流傳,正是由于這種長時間的流失,我國民族聲樂教育的多元化發展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和沖擊。從民族聲樂教育角度來審視,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還存在學習西方音樂文化的教育理念,偏離了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教育理念,忽視了我國傳統的文化繼承,許多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體裁不斷被淡化。
3.我國多元化民族聲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人民在追求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對民族文化教育的關注也越來越高,正是這種注意力的提升,使得我國高等音樂院校的輿論關注不斷增多,同時我國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也呈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3.1從招生生源上分析
第一,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習俗各異,地方戲、民間音樂廣為流傳,在招生中,本省計劃持續增長,而外省計劃過于縮減,限制了我國多元化民族聲樂教育發展和傳承,我國特有的多元民族聲樂未能在高等音樂院校進行普及和宣傳。第二,招生錄取不科學,體制機制不健全,個別招生還不符合規程,打擦邊球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導致眾多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考錄音樂院校,使高等音樂院校學苗質量嚴重下降,考取音樂院校像跟風一樣形成了一個潮流,甚至有的藝校、高中生由于學習成績差,考不上普通本科院校,學唱幾首歌曲,參加相關考前培訓等方法混入了高等音樂院校,這樣嚴重影響了我國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導致我國多年來沒有出現世界一流的歌唱家和藝術團體的現象,從而喪失了我國高等音樂院校培養一流音樂人才的渴望。
3.2從課程設置上分析
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專業課程安排還不夠科學。第一,對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理論重視不夠,嚴重脫離了傳統民族聲樂的理論教育,長期以來,高等音樂院校學生追求的新鮮時尚的產物,而淡薄傳統音樂知識體系,偏重于聲樂演唱而缺少傳統理論知識結構的理解,對民族民間文化更是知之甚少。第二,重視西方教育教學理念,在聲樂課程設置中,“重洋輕民”的思想難免存在,主要以西方聲樂教育體系為主,民族聲樂教育體系為輔,對至關重要的民間歌曲、地方戲曲方面的教育知識傳授不多,學生視野受到一定的影響。
3.3從教育教學上分析
從教學過程中審視,學生對于美聲唱法的學習熱情較高,民族唱法的學習熱情不高,對傳統民間民歌、地方曲藝等歌曲的演唱掌握不夠靈活,把握不住演唱風格和特點。從研究方法中審視,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授課為一對一教學,主要是對教師演唱,學生模仿的教學手段,單一的授課方式嚴重影響了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
4.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發展變革
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要形成多元化的教學環境,要創新我國高等音樂院校教育體制改革,強化音樂院校在民族音樂的主導作用。
4.1推進民族聲樂教育體制建設
第一,探索新的培養方案,我國各大音樂院校、師范院校、綜合性大學、高職高專等院校民族聲樂培養目標重疊,教育體制結構不夠清晰,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沒有層次,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要在思想觀念上積極創新,合理布局定位,為培養出一流的專業歌唱演員或歌唱家提供良好的平臺。第二,探索新的辦學規模,創新音樂類招生體制改革,擴大外省招生和留學教育。據了解,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學生生源不斷減少,導致今后一段時間里,我省各大高等院校將面臨招生難的問題,特別是在高等音樂院校,生源不斷縮小,因此,加強外省招生規模和招收來華留學生是未來高等音樂院校發展的趨勢,這樣能控制學校的生源情況,并實現了地域的優勢,實現我國民族聲樂教育多元化短缺的現狀,對推廣我國民族聲樂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第三,探索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推進國外合作辦學和國外音樂團體合作,積極探索國內音樂院校與國外音樂院校之間的合作辦學,使之“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高等音樂院校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4.2構建民族聲樂教育課程體系
從民族文化的角度思考,聲樂課程體系的建設一定要以民族多元化音樂為基礎,在多元化民族聲樂教育的今天,民族聲樂教育要在最大限度內保留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要充分認識和體現這一點。從民間特色的角度思考,在學習經典民族聲樂作品時,盡可能多地選擇一些具有民間特色的聲樂作品,多種視角來理解民間特色歌曲的內涵,并從中感受歌唱藝術的共性與個性,形成學生自己的演唱風格。
4.3創新民族聲樂教育實踐教學
創新民族聲樂實踐教育是構建多元化民族聲樂最根本的實踐教學方法。從實踐方法上看,加大校外實踐的課程安排,民族聲樂教師走出校門,聘請地方民間歌唱者作為學校的特聘教授,開設專門課程對民族聲樂的學生進行授課,形成多元化互動,讓教師和學生更直接地接觸到真正的民族民間唱法,體會到民間歌者的演唱方式和風俗習性。從教學模式上看,學校要提供更多參加音樂會或校外演出的機會,加強學習交流,特別是學校與學校、學校與音樂團體、學校與民間團體、國內學校與外國學校互訪等方式的實踐教學方法,啟迪創新實踐教育思維模式,拓展實踐教育新的視野。
4.4科學選取實用性教材
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材不應僅限于曲譜教材,要利用音像音響教材和曲譜教材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教學目的,增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供學生參考,這樣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4.5探索民族聲樂教育合作機制
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要想實現多元化發展,必須注重學校與社會對接,充分利用資源與歌舞團、藝術團、歌劇院等相關行業建立合作機制,簽訂合作協議,探索定向培養及合作意向,研究行業的需求是否與學校培養目標一致,也可以按行業的需求來制定學校的培養方案,有效與行業接軌,在人才培養的同時,加強了學校的就業渠道。小結我國高等音樂院校是培養民族聲樂人才的瑰寶,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育是中國近現代藝術發展的精髓,民族聲樂教育需要借助我國悠久的民間音樂中的寶貴元素來豐富充實自己,利用專業理論知識技能改變我國民族聲樂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本著繼承與創新的精神,不斷探索多元化的發展路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新的血液。
參考文獻
[1]戴定澄.音樂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北京: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3]王靄林.論中國民族聲樂學派[J].文化學刊,2007
[4]馮堅.對原生態民間唱法走進高校聲樂教育的思考.歌海[J],2009
[5]周麗娜.中國民族聲樂發展現狀研究[J].藝術百家,2011
[6]夏毅,馬琰.關于民族聲樂發展的幾點思考[J].銅仁學院學報,2007
[7]陳泓茹.對我國民族聲樂發展的思考[J].中國音樂,2006
[8]蔡多奇.民族聲樂的困境與未來[J].藝術百家,2011
[9]趙金霞.論民族聲樂藝術的多元化[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10]石惟正.論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道路[J].人民音樂,2003
[11]解麗,劉明健.民族聲樂發展的路徑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06
[12]孫曄.民族聲樂的現代化[J].藝術教育,2012
[13]劉婕萍.談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現狀與發展方向[J].音樂生活,2010
[14]楊艷,張驥.當代多元化視野下民族聲樂教學發展窺探.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2
作者:孫春雷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