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聲樂教育中民間傳統文化資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聲樂教育是高校里的一門重要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高校聲樂教育也逐漸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說,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高度重視聲樂教育中的民間傳統文化資源。這就需要高校根據社會發展和聲樂教育發展需要,做一些調整和改革,以充分利用聲樂教育中的民間傳統文化,促進我國音樂的發展。因而文章針對高校聲樂教育中的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展開分析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高校聲樂教育的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我國也逐漸走向世界,與世界其他國家逐漸融為一體,尤其在文化方面,我國的文化對世界其他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國同時也借鑒了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并將外國一些優秀文化融入我國文化當中,促進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聲樂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通過汲取國外聲樂方面的優秀文化,我國聲樂也取得了很大發展,并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是,聲樂在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在聲樂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忽略了聲樂中的民間傳統文化資源,民間音樂逐漸被遺忘和丟失,人們的民間音樂意識也一點一點被消磨殆盡,人們反而越來越傾向于國外的音樂文化藝術。這些問題對高校的聲樂教育也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民族聲樂出現一個高潮時期,但其實,這次巔峰并不是我國自己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而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下的產物,帶有強烈的政治性特點。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國外的音樂文化對中國聲樂的影響越來越大,撼動了中國高校的聲樂教育觀念。我國聲樂需要的是不斷的發展壯大,而不是被外國聲樂文化改變和同化。高校承擔著教書育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國高校需要認清聲樂發展的潛在威脅,要不斷改革和完善聲樂教育,不能太過于依賴國外音樂文化,要不斷改善教學策略,要注重在聲樂教育中教授學生中國民間的傳統文化,拯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學到有自己祖國特色的聲樂文化,將中國優秀文化傳承下去。
二、探討高校聲樂教育中的民間傳統文化資源的具體策略
(一)提高高校及其聲樂教師的民間音樂文化意識,轉變其音樂教育觀念
高校及其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學生的發展。因此,為了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更好的融入民間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文化,促使中國優秀民間聲樂傳統文化能夠傳承下去,就必須先要提高高校及其聲樂教師的民間音樂文化意識,轉變其音樂教育觀念。高校及其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聲樂教育中融入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認識到民族音樂是促使我國音樂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離開了民間傳統文化,聲樂教育就失去了靈魂,就失去了繼續發展的動力和思想源泉,遲早會在歷史長河中消失,只有將聲樂教學和民間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才能保障我國音樂能夠源遠流長和不斷發展壯大。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要杜絕一切外國音樂文化,而是要充分利用外國音樂文化促進我國音樂的發展和壯大,我們不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被外國音樂所同化。這也并不是說我們故步自封,不思進取,我們要積極創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廣泛吸收外國有益文化,努力促進中國音樂的發展。
(二)將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放在高校聲樂教學的主體地位上
要在高校聲樂教育中融入中華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單靠高校及其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提高民間傳統文化意識是遠遠不夠的。除此之外,還需要我們將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放在高校聲樂教學的主體地位上。這是因為,跟一些流行音樂或者是其他精品音樂相比,民間傳統音樂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影響力并不是很大。因此,為了將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去,我們需要將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放在高校聲樂教學的主體地位上,確立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主體地位。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并不是現成的,而是存在于民間的,需要高校及其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到不同的地方去探索、訪問和收集,然后經過一定程度地加工創造,才能運用到聲樂教學當中去。此外,為了更好地保障民間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高校及其教師也可以聘請一些具有一定民間音樂才藝的音樂愛好者,來給學生們講一些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知識,這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積極性和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民間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充分發揮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才可以提高學生對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認知能力和了解程度,才能充分發揮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對音樂發展以及學生發展的積極作用。
(三)在高校的課程體系中體現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內容,突出民族特點
我國民間傳統文化是歷代中華兒女的智慧匯聚而成的,它離不開中國歷史、離不開中國文化、離不開產生時的社會背景。高校聲樂教育承擔著傳承中國文化的歷史使命,所以,高校及其教師必須認清這些千絲萬縷的聯系,必須在聲樂教學過程當中體現出中華民族音樂的特點,以更好的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有更好地發展前景。但是,就目前民間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的結合情況來看,情況還是不容樂觀。因為很多高校還是忽略了中華民間傳統文化,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外國音樂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中國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內容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出現的比例還是太低,這就導致了高校聲樂教學課程體系的不完整、不科學和不健全。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需要高校及其教師構建科學的、健全的課程體系,重點突出民族音樂特點,不斷采用最科學、最有教學價值的教材,科學利用音樂教材,不斷采用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認知水平。此外,強調一點,教師也不用完全局限于國內民族音樂文化,也可以適當的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增加一些國外的民間傳統文化內容,以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民間傳統文化知識,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一些音樂作品,能夠有著更加豐富的音樂知識和更加寬廣的眼界,能夠更好地進行音樂創新和促進中國音樂的發展。
(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將聲樂教育和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結合起來的關鍵力量,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促進二者結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而就當前高校聲樂教師的教學素質來看,由于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聲樂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教育和一些技能的培訓,他們的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意識很薄弱,教授這些知識的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很多高校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一支高素質的音樂教師隊伍。就舉一個非常普遍的例子,比如說,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有利于將聲樂教學與民間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信息技術逐漸出現,比如說多媒體、傳媒中介、網絡、通信技術等等,它們為二者的結合提供了便利條件。然而,很多教師不會使用這些信息技術,還有很多教師就沒認識到這些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樂于使用這些信息技術。鑒于此,高校要提高教師入職門檻,狠抓聲樂教師的素質,多為教師提供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鍛煉和學習機會,不斷完善教師的音樂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民間傳統文化意識,比如說聘請一些專業人士為教師們講課,出資讓老師們到專門機構接受培訓,派老師到發展較好的其他高校交流學習等等。
(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一點就在于學生的學習狀態怎么樣,如果學生能夠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能夠保持愉悅的學習心情,加上老師科學的授課方式,就能保證最佳的教學效率,就能保證學生更好地學習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知識。那么,教師如何讓學生處在最好的學習狀態當中呢?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將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激發出來。比如,教師在聲樂課入課時,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播放民族音樂,并伴有舞者,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和對舞蹈動作的觀看,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充分接觸民間傳統文化,讓學生深深地受到民間傳統文化的震撼,然后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觀點、看法或者是疑問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和討論,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激發出來。此外,教師要建立科學、合理、公正的成績評價機制,要充分發揮有效評價的積極作用。
三、總結
音樂的發展離不開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高校及其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認真擔起自己應當擔起的責任,不斷提高自身民間傳統文化意識,保證民間傳統文化在聲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健全聲樂課程體系,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改善教學手段,改善學生學習氛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將聲樂教育與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更好地結合起來,促進音樂的發展和源遠流長,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民族音樂知識,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作者:崔媛 單位:山西省運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