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聲樂素質培養探微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梁琳作者單位:四川藝術職業學院
如何有效的開展素質教育
(一)及時糾正學生的歌唱方法和正確的培養情感
大學生們創造力豐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敢于創新,敢于挑戰,不少學生的表現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讓老師們刮目相看;也有一部分學生表現一般,只有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的基本能力;而還有一部分學生無法正確掌握和理解詞的深刻含義,加上唱歌技能不強,聲音和情感不能結合;當然還有部分學生表現浮夸,演唱時經常泣不成聲。對于以上描述的各種問題和不足,老師應加強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白,歌唱者是把聽眾帶到一種特定的氛圍,但不能自我陶醉,自悲自喜,要與觀眾一起感受歌曲的情感,從而引導觀眾進入音樂世界。
(二)加強對音樂作品中的情感體驗
音樂是一項充滿著感情、美感的藝術,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可體會出音樂所要包含的情感,要講述的故事。體驗音樂情感,必須從聽開始,第一聽,直接感受到美,不需要仔細分析,只是憑自己的感覺和興趣去聽,學生此時感覺到輕松,但心中又充滿了復雜的情感。聽完之后就是表達,學生在聽完音樂后,很想要清楚的知道音樂中到底表達了哪種情感,所要講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希望能從音樂中獲得更多。最后是純音樂階段,這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聆聽者希望從音樂中了解音樂本體的諸種因素,以及音樂的表演方式,表演過程中,更多的希望得到技術上的指導。豐富的情感體驗要通過大量的學習和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欣賞可以獲得音樂的情感內涵,逐步提高自身的欣賞水平,從聽音樂到感受音樂,聽出音樂中所描繪的畫面和意境,并全面豐富音樂中的情感體驗。
(三)進行音樂生活實踐
歌曲來源于生活,是人們對生活感悟的結晶,音樂作品離不開生活實際,它來源于群眾,最后也將回到群眾中去。歌唱者要理解音樂作品,還應該從源頭出發,豐富生活實踐,才能觸景生情,歌唱起來才能“聲情并茂”。如《我的家鄉沂蒙山》,歌曲中有一句話,“梯田層綠,果樹繞山間”,不少學生其實見過梯田,或者可以帶領學生去寫生一次,看一看漫山遍野的果樹,只這樣才能觸景生情。因此,音樂生活實踐是相當重要的。
心理素質的磨煉
(一)鼓勵學生的表現欲望
學生們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就能完成一部作品,但在現場考試時卻抓不住重點了,很多人是因為心理緊張,一旦演唱得不好就會失去信心,難以就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抓住大部分同學有表現欲望,鼓勵學生的再創造熱情,卸下心理包袱,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用一顆平和的心去表現作品。
(二)舉辦小型演唱會
不少學生在中學時由于沒有時間去深入學習聲樂,更沒有時間展示自己的才能,我們作為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表演機會,在高校學習的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們可以組織一些小型演唱會,讓學生從小合唱、二人合唱逐漸過渡到獨立延長,給學生一個磨煉心理素質的舞臺,培養學生挑戰自我,駕馭舞臺的能力。
(三)排練歌劇片斷
排練歌劇片斷也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好辦法,歌劇中的人物形象動人,表情夸張,動作幅度大,所要展現的情感也更加豐富復雜,這就要求學生有集體意識,有相互配合的意識,能理解表演人物的內心情感,而幾個人在舞臺上表演,心理負擔要輕些,很多學生在表演熟練后可以很輕松的完成表演,達到磨煉心理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