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問題情境驅動下數學建模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概念問題情境驅動下
高中數學建模教學指的就是在教師引導下,由熟悉數學情境出發,通過思考、探究、提問、分析、建模等途徑解決問題,獲取數學知識、思維、能力及解題技巧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主要就是讓學生對教師創設的數學情境進行認真觀察,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與觀察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實現了“情境-問題-建模”的教學形式,落實了素質教育內容,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原則
1.民主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要想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就要營造一種民主、自由的氛圍,這樣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果沒有營造一種民主、開放、平等、輕松的教學氛圍,就會導致學生不敢發問,也不愿意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而降低了教學效果。所以,只有營造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才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探討,敢于發問,并且積極解決問題,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2.開放性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
需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首先,問題來源的開放性。問題可以是教材中基礎知識的延伸,也可以是現實問題,這樣在進行分析與解決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生活實際予以探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其次,解題的開放性。在提出問題之后,需要學生進行解決,在此過程中,不是所有學生都要用一種方法解決,可以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提出解決方法,這樣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到很多不同的解題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著積極作用。
3.激勵性高中數學教學中
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設一些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情境,全面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保證難易適中,并且具有一定的激勵性,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探究性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
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問題需要具有可發展空間與啟發性,這樣學生才可以進行思考,針對問題發散思維,尋求答案。
二、問題情境驅動下高中數學建模教學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教學內容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建模教學的第一項內容。“問題解決”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問題解決教學,能夠培養學生提問、分析、解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在學習“均值不等式定理”這一內容的時候,可以創設以下問題:某超市開展降價活動,分兩次進行降價,設計了三種方案:一是,第一次打m折銷售,第二次打n折銷售;二是,第一次打n折銷售,第二次打m折銷售;三是,兩次均打(m+n)/2折銷售,求哪種方案降低最多。學生通過激烈討論之后,總結為數學問題就是:比較ab與(a+b)2/4的大小。此題比較貼近生活,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生動。為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和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有著重要意義。
(二)尋找生活原型,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思想
數學知識來自生活實際,如果在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過程中,加強和生活實際的聯系,可以逐漸養成學生利用數學知識的習慣。比如,利用細胞分裂、購房貸款、投幣等導入函數知識,構建函數模型。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認識教材中數學模型的作用,強化數學建模教學,讓學生利用相關的數學模型解題。比如,某煤礦今年產煤10萬噸,如果每年產量均比上年增加10%,那么從今年開始,幾年內可以讓煤礦總產量達到50萬噸?在解題的時候,可以不先給出等比數列,讓學生進行計算,之后總結出相應的規律,構建等比數列模型,這樣不僅完成了教學內容,也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有效培養了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的能力。
(三)強化數學建模的實踐活動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數學實踐教學受到了高度重視,同時對數學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數學課程中,實習作業依然較少,在數學實踐教學中,可以適當將數學課程安排為實習作業。比如,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等。在實踐課程中,教師可以自主選材,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體現數學概念及思想的數學內容。其教學步驟為:首先,合理選擇課程與素材;其次,在實踐過程中收集數據;最后,對收集數據進行分析與整理,構建數學模型,得出結論。因為數學模型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復雜性、多樣性、廣泛性,單純依靠模型特點及本質理解是不夠的,為此,教師需要創設相應的應用環境,讓學生結合自身知識水平進行實際運用,這樣才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提升學生的建模能力,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建模與問題情境創設均是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且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驅動數學建模教學,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通過問題情境創設,導入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同時通過生活原型的尋找,培養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與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與能力。
作者:王海龍 單位:唐山市樂亭縣綜合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