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素描教學中創造性思維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已難以滿足不斷發展的專業的需要。高等職業教育是頗具中國特色的教育形式,由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短期職業大學發展而來,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文明發展與文明創造是同步的,藝術的本質就是創造,因此,在藝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至關重要。設計素描是藝術課程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要學好這門課程,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助力。該文以創造性思維在設計素描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為出發點,分析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策略,以期為高職設計素描教學的有效開展增添助力。
關鍵詞:設計素描;創造性思維;教育形式;思維觀念
與普通本科教育不同,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的模式、途徑、手段和方式上具有自身特色。簡單來說,高職教育以技能培訓和技術應用為主要教學方式,高職設計專業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優秀的設計人才。衡量一名設計師優秀與否,創造性思維是關鍵的標準之一。在以往的設計素描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采用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學體系。該體系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基本功,但在拓展學生的思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將創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設計素描教學,能夠使課堂煥發新的生命力,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造性思維在設計素描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設計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教學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除了應具有扎實的繪畫功底和正確的色彩線條認知,還要對物象的空間形態和體積質感有充分的想象力,具備快速反應和處理各種信息的綜合能力以及獨特的創造能力。這就要求設計師要具有創造性思維。在設計素描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對學生的思維拓展和創新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創造性思維是建立在記憶、思考、感知、理解、想象等能力的基礎上,體現強烈求知欲望的探索性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包含形象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等形式。設計素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設計造型能力,促進其將藝術造型構想通過造型技法表現出來。創造性思維強調創新性,要求學生在選擇設計思路、思考設計技巧、進行思維總結時要與他人不同,能有新的見解和突破[1]。
二、高職設計素描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基礎不夠扎實。高職院校的生源較為廣泛,水平層次不齊,部分學生基礎不夠扎實,學習意識較薄弱。在教學中,教師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2.教師教學能力參差不齊。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在學歷和專業技能方面與普通本科高校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設計素描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認知存在一定的不足,對專業課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的認識較模糊,習慣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創新意識不足,缺乏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教師教學水平有限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素描基礎課與專業課脫節,以致部分學生創作意識不強,難以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3.學生缺乏生活閱歷。豐富的生活閱歷能為創造性思維的養成提供足夠的支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歷是在實際生活中積淀的,難以只通過書本獲取。部分高職生沒離開過校園,缺乏生活經歷和社會經驗,往往難以設計出具有深刻內涵的作品。
三、如何在高職設計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從設計素描課程的角度分析,筆者認為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包括常規思維、發散性思維、正向思維、反向思維等。每一項思維形式都有獨特的作用,只有將它們融合在一起,才能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1.培養常規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指思維圍繞特定的中心點,全方向、多層次地向外擴展,以便獲得更廣、更具創意的思維空間的思維方式,其自由性強,發揮空間大。在設計素描教學中,培養發散性思維要求學生從基礎的創作材料出發,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深層次、細化地分析,提出多種創意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發散性思維不要求循序漸進,學生可以隨意發揮,不斷探索新的創意方案。發散性思維覆蓋面廣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將其擺在首要位置[2]。如,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教師可先提出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問題找尋不同的方案。如,主題是“香蕉”,通過發散性思維,學生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有的學生認為香蕉的橫切面是個圓,有的學生認為香蕉彎彎的外形像月亮和小船,有的學生會想到泰國等盛產香蕉的國家,有的學生會聯想到用香蕉做的菜。不同的拓展內容源于學生認知的差異,展現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性格特點。常規思維指集中性思維,其與發散性思維相反,指人們將感知到的各種信息、線索集中起來,從中尋求最佳的方案創意的思維方式。不仔細研究,人們可能會認為這些信息和線索缺少共性,與目標問題關系不大[3]。但隨著思維的不斷集中,這些信息和線索就會不斷顯現出彼此間的聯系,并相互補充形成最優方案。教師在設計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將常規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相結合。學生先利用發散性思維獲取各種各樣的方案創意,再通過常規思維將這些創意集中起來并篩選出最佳方案,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2.培養正向思維和反向思維。反向思維與正向思維是相對的,指突破既定的思維模式,從事物的對立面和反方向認知信息、圖像的思維方式。反向思維以正向思維為基礎,由反向思維得到的創意通常會更具有閃光點和突破性。在以往的設計素描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按照既定模式,以“透視—比例—時空—自然—情理”的順序要求學生思考、分析繪畫對象。久而久之,部分學生的思維模式容易固化,常因創意靈感缺失而難以呈現優秀的作品。要突破這種局面,教師就要嘗試引導學生用反向思維法,如反比例、反常規、反傳統等,讓學生從保守的思維模式中跳脫出來,擺脫習慣的束縛,感知不一樣的世界,創作出不一樣的作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在引導學生應用反向思維時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即打破常規、打破比例規律、打破時空規律、顛覆自然規律、打破秩序規律。如,把大象的鼻子畫小,讓玫瑰花盛開在冬天,讓椅子在桌子上面,等等。
3.培養學生的靈感。靈感是設計者創作的源泉,是設計者在創作時突然閃現的、稍縱即逝的思維,是完成知識和經驗積累后出現的思維飛躍現象。靈感的產生既有必然性,又存在偶然性,是設計者心中隱藏的火花,而不是心血來潮,平時難以出現靈感可能只是因為缺少誘因。靈感的產生是設計者知識、經驗、洞察力、記憶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是靈感產生的必然性。其偶然性指其產生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而不是在認真思考后。教師在開發學生的靈感思維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幫助學生完成原始知識積累。靈感的閃現是在牢固知識基礎上的信手拈來。豐富的知識是靈感誕生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有靈感的閃現。二是幫助學生了解靈感產生的規律。靈感就像迷宮的出口,感覺很近,實則很遠。學生在摸索、尋求的過程中可能會因接連失敗而失去信心。壓抑的情緒對產生靈感無益,教師要幫學生消除對難以產生靈感的恐懼心理。三是及時抓住思維火花。靈感往往稍縱即逝,因此,一旦新思維涌現,學生便要立即抓住并將其轉變為新思路和新形象。教師可建議學生隨身攜帶本子和筆,一旦靈感閃現,就馬上將其記錄下來。
4.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聯想指人們通過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的能力。20世紀90年代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這從一定層面上展現了聯想的重要作用。在設計領域里,設計者必須具有將兩件看似相隔千里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的能力,撕破層層遮蔽,找到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聯想既可以是在迥異的事物間尋找關聯,也可以是將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張冠李戴”。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時可采用以下聯想方式,如因果聯想、比較聯想、類似聯想、循環聯想等,讓學生由冰聯想到火,由疾病想到生命,等等。
5.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幻想能力。想象指人們將大腦中儲存的材料通過加工改造使其成為新的模樣。當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變成了創意的幼苗,一個人的想象越豐富,其創新能力往往越強。認知是有限的,想象是無限的,它能夠推動知識完成進化。幻想是創造與想象的結合,能夠將個人意愿和未來密切聯系起來。幻想可分為虛無的和切合實際的兩種。切合實際的幻想能幫助設計者充分發揮潛力,設計出超過預期的產品。設計素描離不開想象和幻想的幫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擺脫已有認識的束縛和思維的局限,利用想象和幻想靈活、開放的特點促使學生發散思維,建立創造性的構想。
四、結語
在高職設計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日后的成長至關重要。教師可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慢慢進入創造性思維狀態,讓學生在其中逐漸發掘自我價值,通過提高學科素養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蘭.設計素描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性和指向性[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7):121-122.
[2]陳潔,劉少牛.藝術創新與技術能力的和諧發展——淺議平面設計專業素描基礎教學的一些改革[J].文教資料,2011(22):106-109.
[3]田曉苗,李修清.談設計素描教學中的“寫實”與“聯想”訓練[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119-120.
作者:劉軍 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