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語融入小學品德教育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對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多次論述,在各個重要講話中引用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文化,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在講話中也多次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為此,當代德育工作必須立足于服務人民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論語》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蘊含的哲學智慧、價值觀念對今天的德育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
一、《論語》中個人修身與人際交往的當代價值
(一)個人修身。1.修己慎獨。《論語·子路》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1]269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即使沒有命令,別人也會執行:自己品行不端正,即使了命令,也沒人遵從[2]。這說明自我修養是極其重要的。修己即修養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修己之道有三:其一,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其二,慎獨自省以提升自我;其三,要持之以恒地學習。2.剛毅木訥。這是對人的內在品性提出的要求。現代社會,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大的人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剛毅木訥的美好品質彌足珍貴。人隨著自身學識、閱歷的增長,應該更加沉穩堅定,拋開世俗成敗的困擾,回歸本心,遵照事物的發展規律篤實行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剛毅木訥的實際修養中進行鍛煉。3.溫良恭儉。溫良恭儉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準則。子禽曾問子貢,為什么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這個國家的政事,子貢回答老師溫和、善良、恭敬、簡樸、謙讓,因而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一切社會成員間的理性溝通原則。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成員能做到“溫良恭儉讓”時,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將會安定、和諧、強大。但這樣高的文化素養和文明水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些品質的養成是日積月累的,既需要外在的灌輸,也需要潤物無聲的滲透。為了培養自身高尚的人格,也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溫良恭儉讓的德行都是應該大力倡導和努力踐行的。溫良恭儉和剛毅木訥相得益彰,都是當今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需要的優良品質。
(二)人際交往。1.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271現實交往中,人們對同一問題有著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現象,難的是人們往往難以把握交往的尺度。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話語權擴大,中國所做出的每個抉擇都會被放大給全世界的人民看。秉承著“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外交思想,向世界人民表達出中國態度,告訴全世界,中國尊重不同的聲音,尊重每個國家的、小到個人的生活習慣、大到國家的發展策略。2.忠恕之道。“忠”是對自己的一種極為認真的態度,表現為個人在社會交往中應具備誠實負責的態度和言行,屬于個體的自我堅守。“恕”則表現為對他人的理解、尊重、寬容等品質。孔子的“忠恕”思想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層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第二層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自己想要獲取或達到的,讓別人先獲取或達到。俗話說“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與朋友交往,忠厚,寬恕才是正確的待友之道。如果一味地斤斤計較、耿耿于懷只會既限制自己,也束縛了他人。3.見利思義。“子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1]411個人與他人產生糾紛往往是由于利益關系有沖突。見利思義實際上也是要求我們在獲取利益之前思考是否符合道義,這個道義包含著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倘若能做到這點,那么人際交往必然會更加和諧。
二、周南梅溪湖小學將《論語》融入品德教育的措施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曾說:“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3]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必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論語》作為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其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歷經千年仍熠熠生輝。將《論語》融入品德教育對于思政課的創新至關重要。周南梅溪湖小學在將《論語》融入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做出了包括課堂上的改變教學形式,課堂外的校外研學活動以及舉辦各種傳統文化相關活動等努力。
(一)對教師的要求。1.人格要正。孔子當初能提出“有教無類”,從而使得各階層均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今天的教師更應該用堂堂正正的人格去感染學生。從教師職業素養角度出發,最大的問題是教師難以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大多數教師對成績優異且聽話的學生會自然地產生喜愛之情。但作為人民教師必須克服所謂的“人之常情”。這就要求老師將保持一顆平常心作為自己的第一準則,不以孩子的家庭情況和成績優劣區別對待。周南梅溪湖小學在提升教師素質方面的經驗之一是他們會定期召開主題黨日活動,主題包括學習的系列講話,學習傳統文化精神等,然后集體研討,與時俱進,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除了主題黨日活動,學校還定期召開工作例會,會議內容包括教師對自己工作的反思,優秀教師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校長對階段工作的總結,等等。這些活動都強調教師的自我修養。2.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維和不同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促進其身心發展。因材施教的核心正在于發現學生的興趣、優勢后給予正確的引導,揚長避短。周南梅溪湖小學的因材施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會不定期地找學生以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尤其是在發現學生情緒有比較大的波動時,通過私下談話有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并進行教學工作。二是學校根據學生的喜好,開設了類似飛盤課、足球班等豐富多彩的興趣班,學生可完全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自由選擇,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3.見賢思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自省是促進自身成長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更要善于學習,善于反思。周南梅溪湖小學的教師們會定期一起磨課、交流經驗,還會組織教師技能大賽鍛煉教師的教學素質,正是這種優秀教師之間的互動才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見賢思齊是提升教師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老師必須要經常性反思自己,永不停止學習的步伐。
(二)對學生的要求。1.學思結合。對教師提出政治要強,思維要新,視野要廣等“六要”的要求,而這些同樣適用于學生。根據小學的不同階段,學校也會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爭取讓每個階段的學生都達到學思結合的目標。以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為例,周南梅溪湖小學注重運用傳統文化進行品德教育。比如低年級學生在放學路上,會集體朗誦包括《論語》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高年級的一些班級會在語文課開始之前自主朗誦《論語》的內容。同時,老師們會配合表演等形式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為了讓學生能有充分思考的空間,周梅小組織有包括“愛閱讀,善表達”等語文素養大賽,除了基礎的古詩詞背誦,更多的是讓學生寫出自己關于在傳統文化學習中的感悟。2.活學活用。周南梅溪湖小學為讓學生將學習到的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運用到生活,也會采取一些特別的教學形式。比如在學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關于孝悌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學會設身處地地為父母考慮,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老師們采取了親子共同閱讀然后交流等措施。在學習“性相近,習相遠”等交友之道時,周梅小采取了包括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自己編排關于友情類的節目,談談自己的好朋友有什么優點等形式以幫助學生將《論語》中的交友待友之道更好的落實。3.思維要新。信息化時代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要求學生在開闊視野的同時加強自律。周南梅溪湖小學會經常舉辦以學生為主導的公益活動、研學活動等。周南梅溪湖小學曾組織了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主題的研學活動,其內容包含參觀三一重工基地、雨花非遺館、沙坪湘繡館、市博物館、銅官古鎮等。學生在參觀學習后按照課程項目進行成果匯報,談自己的觀點看法,老師加以深化。這樣的實踐活動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團隊的力量,團結進取的魅力,開闊自身的視野。
(三)學校的頂層設計。1.品德課程開設。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育中,要求開設品德課程。它有利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道德認知,獲得道德體驗,構建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周南梅溪湖小學每周開設兩節品德課。為了達到品德課程應有的效果,要求品德課堂上除了傳統的理論教育法,還采用情景式教學、談話法、實踐法、榜樣示范法等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周南梅溪湖小學配合學校的特色梅文化,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梅”的意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梅精神與品德課程融合起來,通過對學校特色梅文化中人文意蘊的解讀,傳遞梅花自強不息,堅貞不屈、高潔不俗的品質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品德課程。2.班級活動設計。班級作為一個小集體,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一個有凝聚力、積極向上的班級能給學生帶來正面影響。周南梅溪湖小學為提升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選擇在每周五下午第二節課開設班級活動課。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設置不同的主題課程。為了讓《論語》中的知識被學生以更有趣的形式吸收,會定期開展以《論語》為主題的班會活動。比如曾有“《論語》就在我們身邊”的主題班會,通過賞析《論語》然后聯系實際生活,體會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活動的主要形式有同學談論、朗誦、講故事、知識競賽、表演歌曲等。一些班級甚至會組織孩子穿上古代的衣服以便更好地融入情景。學校還在特殊的節假日選定特殊的活動主題。比如在母親節,有些班級就會采用“讀論語,思孝道”的主題,由《論語》中關于孝的名句引發學生對孝道的見解,學生們還會自己根據搜集的資料再結合親身經歷扮演父母與孩子。這樣的班級活動,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論語》知識,更能讓學生將心比心,將學到的內容運用于實際生活,增進孩子與親人之間的感情,讓他們學會感恩等美好品德。3.教師研討活動。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環節,是教學的另一種形式,沒有教研就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因此學校必須定期開展教師研討活動,通過名師研討活動,可以使教師相互借鑒、交流,以推動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進而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周南梅溪湖小學組織教師進行閱讀《論語》等傳統文化的相關書目,然后交流心得,進行老師之間的聽寫比賽。只有老師真正的喜愛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才能讓她們將自身學習到的知識教授給學生,也才能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面向小學生開展教育必須與時代緊密結合。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所以促進品德課程的發展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本文著眼于學生成長的需求、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以及教育規律,通過分析《論語》中德育思想的當代值以及《論語》融入周南梅溪湖小學德育的實踐過程,進一步考察了傳統文化在當代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論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文若愚,等.論語全解[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
[3]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N].人民日報,2019-03-19(01).
作者:郭兆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