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美術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條式的教學方法無法激起美術學生的參與意識,甚至會抹殺他們的藝術創造力。突破呆板的教學模式,在美術教育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就會讓學生們感受到其與作品之間、與老師之間的和諧關系,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有利于學生的成才。
1.情感教育使師生之間愉快交流,激發學生參與意識情感教育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之間愉快的交流,成為好朋友,把課堂的主角位置讓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不是一味的去依賴老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并且帶著這種心情去感受生活,這樣才能得到美的體驗,才會有美的創作。
2.情感教育架構學生與作品之間的橋梁,提高學生審美水平對待同一副美術作品,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個性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說美術教育是一門沒有標準答案的課程。所以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不能根據自己的或者是某位美術家的審美來確定一個標準答案,這樣無法給學生一個充足的發揮空間,這個時候就需要情感教育。比如說欣賞列賓的著名繪畫《伏爾加纖夫》,我們可以先只是讓學生了解這幅畫的作者以及作者當時作畫的背景,然后讓學生看畫,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這幅畫所要表達的思想以及這幅畫應該如何畫,用什么色彩畫。最后鼓勵學生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感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大家的想法肯定都不會相同,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學生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學生的審美水平也會逐漸提高。
二、美術教育中如何潛移默化地滲透情感教育
馬克思說過:“人類在探究真理時,絲毫不動感情地進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沒有的。現在沒有過,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的”。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何才能潛移默化地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接受到這種教育?在多年的美術教育中,我比較注重以下兩點:
1.客觀看待學生的情感需求,正確引導學生每個學生的經歷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情感需求,在美術教學中,需要承認學生情感需求的多樣性,正確看待學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學生情感需求的特點。比如,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地作畫,都是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認可,甚至僅僅是回答老師的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們都會想讓自己表現的很出色,這個時候,作為教師首先一定要肯定學生的積極態度,即使這個學生作品并不是那么的優秀、他回答的問題是錯誤的。然后教師需要做的才是客觀的對學生的作品或者他回答的問題給予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評價,正確引導學生。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繪畫熱情,而且能幫助學生提高分析、鑒賞的能力。
2.師生角色互換,交流探討,提升精神境界美術教育必須要打破傳統的“傳道、授業”的規范教學模式,學生需要交流,而且還要有機會說,不能總是一個老師在講,一群學生在聽,老師講課,沒有學生發言。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和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們輪流做教學課件,根據自己做的課件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大家在一起討論并發表各自的想法。營造“情意共鳴,信息傳遞,思維活躍”的和諧融洽有序的課堂氣氛,使情感得到豐富,人格得到提升,心靈得到凈化。在美術教育中進行情感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美術教育適應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通過情感教育,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價值取向,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作者:郝志剛單位:山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