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精神慰藉留守兒童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次研究將社會支持劃分為經濟支持、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三個維度,對楊花村106名留守兒童展開了實際調查。
(一)經濟支持本研究從最主要的經濟來源與支出兩方面
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在經濟上的收入主要還是依靠父母的供養。在支出結構圖上顯示,在日常生活與學習方面的支出占據了總支出的87%。根據調查顯示,當農村留守兒童在經濟上有困難,需要得到幫助時,98%的農村留守兒童會選擇向父母求助。然而,有些父母的經濟支持功能卻嚴重不足,一旦父母在某一時期未能按時獲得經濟收益,農村留守兒童的經濟支持便會出現危機。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消費水平處在比較低的層次,他們的生活支出大多是商品性消費,即包括購買食物、衣物等基本用品,但是部分兒童會進行娛樂性消費,例如去網吧上網、添置娛樂設備、外出游玩等。
(二)生活照料在我國大部分地區
家庭一直是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照料支持的主體,而農村留守兒童在需要照料時期,由于父母的外出導致家庭作為照料主體的缺位現象。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由祖輩照料甚至同輩照料的比重相當大,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患病時,只要不是大問題,他們都選擇自己照顧自己或讓照料者(如祖輩)照顧,而父母支持是農村留守兒童生病時最想獲得的支持。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照料支持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父母支持嚴重缺位。作為兒童的第一監護人,在兒童需要時父母有責任給予其最全面的照料。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父母支持的嚴重缺位,造成了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起居上只能自我照顧。其二是與同輩居住的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照料支持嚴重不足。農村留守兒童中有部分是與同輩居住的。他們生活遇到的困難更多,身邊既沒有父母的支持也沒有祖輩的照顧。他們自身尚未能照顧好自己,便要開始承擔起照顧另一半的責任,生活照料嚴重不足,身心壓力大。農村留守兒童生病時的主要支持和主觀希望誰提供支持
(三)精神慰藉
精神慰藉,也稱為精神贍養指的是關心和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并通過一些途徑去滿足其需求。本研究根據當地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農村留守兒童閑暇方式調查問卷》與《農村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調查問卷》,從日常閑暇方式與主觀幸福感兩個維度對當地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慰藉支持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休閑活動單一與精神慰藉支持嚴重缺位。首先,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交往十分有限,其休閑娛樂基本采取在家看電視、上網玩電腦等方式。筆者在走訪中發現,該地專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設施、設備和娛樂場所比較缺少,僅有一所小型圖書室(在建,暫未開放)與一個文化廣場(帶籃球架,但屬于村民公共設施,許多成年人也在此運動)。其次,農村留守兒童主觀意識上十分期待親情交流與家庭溫暖。特別是處于幼齡期的農村留守兒童,他們所面臨的困難更凸顯,對父母的情感依賴也更強。
二、建議與對策
(一)以社會溫情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
在農村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地方,當地政府可以把握撤鄉并鎮、教育資源整合等有利時機,利用閑置資源,根據當地的留守兒童的情況,成立大小適中的“留守兒童成長大本營”、“留守兒童監護人指導站”等公益機構,全面、細致地對本區域范圍內的農村留守兒童展開摸底登記?!傲羰貎和O護人指導站”要定期給家長傳授關于孩子的心理、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知識,或利用留守兒童父母返鄉之際面授,或利用寫信、網絡等多種形式。政府組織牽頭整合本地高素質離退休人員,成立“農村留守兒童家成長顧問”智囊團,定期走訪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開展針對性地幫助與指導。
(二)“家長學校”強化家長的教育責任意識
接受義務教育是農村留守兒童的義務與權利,以此為契機,各級農村學??梢越ⅰ凹倚:献鳌钡慕虒W管理模式,通過電話、信件等各種形式,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網絡平臺,隨時與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保持聯系,及時向其傳授教育方法,引導家長關注兒童心理,關心兒童身心健康。與此同時,還可以建立“一對一”責任機制,明確各位家長的責任,實施“獎懲并舉”的管理措施,強化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教育責任意識。
(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
留守兒童權益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村留守兒童,國家、政府以及相關社會團體均應提供相應的福利補貼與救助。目前在我國沿海等發達地區,已經初步建立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其他保障方式為輔助的相對完整的社保體系。而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社會保障體系的保障力度十分薄弱。農村留守兒童的貧困現象十分普遍,然而能享受到社保體系提供的經濟支持的卻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截至目前為止,我國沒有出臺專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保障規定。少數能夠獲取社會保障自愿的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是因為他們不只是農村留守兒童,更是殘疾、貧困等符合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人群。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四)出臺相關惠民政策鼓勵外流人員回鄉就業收入是影響
青壯年勞動力流向的主要原因。在社會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青年打工返鄉后可以利用他們在外賺的錢,投資創業,使貨幣實現資本價值的增值。以本次調研目的地瀏陽楊花村為例,瀏陽楊花村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煙花產業發達,當地政府可以通過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外流的青壯年返回家鄉,在為家鄉的建設奉獻自己力量的同時,也減少了一定程度上的“農村留守兒童”現象。再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如果父母同時外出,農村留守兒童所受到的影響大大高于父母一方者,假定父母必須要外出工作,建議孩子已經上學的家長相互商量留下一位在家監護孩子,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孩子的親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少。
作者:范利濤杜毅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