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籃球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能力本位視域下的高職籃球教學改革,強調課程應該分析學生今后的職業活動角色,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調研并確定高職籃球教學需求,重構高職籃球教學內容,以運動性、趣味性、職業性相結合的職業素質拓展訓練法主導高職籃球教學方法改革,并以雙向性替代片面性,以復合性代替單一性變革高職籃球課程評價方法。
關鍵詞:
能力本位;高職籃球;教學改革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能力本位理論作為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課程理論被引入中國,以能力本位為指導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開始在高職院校中盛行。能力本位視域下的高職課程應該是以全面分析職業角色活動為出發點,為提供產業界和社會對就業者履行職責所需要的能力為基本原則,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學生具備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須的實際能力,并以此來確定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評估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思想和實踐方式。[1]籃球課程作為高職院校中深受學生喜愛的集體體育項目之一,不僅是因為其運動符合學生的身心需求,而且其具備戰術要求等極大的提升了其運動的魅力。傳統籃球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指導并進行模仿訓練,主動性與靈活性的缺乏,導致教學相對枯燥,教學效果也受到限制。隨著國內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普遍才是采用以能力本位為理念的《全國普通高等職業(專科)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試行)》,借鑒國外職業教育先進理念,吸收國內其他職業教育課程能力本位改革經驗,以在高職籃球課程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合作能力,建立有利于學生個人發展和職業發展的籃球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1.確定高職籃球教學需求
高職籃球課程教學應該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籃球水平等目標外,有高職籃球的自身特點。從高職作為一個教育類型來看,其相關教學內容的確定應該在區別于中學教育的同時,與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有所差別,才能顯示自身的特色。而在這一方面,高職籃球教師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從而簡單的將高職籃球教學作為中學籃球教學的“提升版”,視為普通高校籃球教學的“壓縮版”,完全忽略了高職體育以及籃球教學的特色提煉,也就難以做到符合高職學生的基本需求。從能力本位視域來看,其將職業角色作為教學需求調研的出發點,要求高職包括籃球教學在內的體育課程,對學生的教學需求進行相關的調研并予以確定。從職業角色出發的高職籃球教學調研,既要看到身體素質作為學生今后從事某一職業的重要性,因為一旦身體素質出現問題,其他的職業素質與能力都是不存在的,又要看到當前各種職業活動出現和存在的較為突出的職業疾病對職業活動的影響,同時還要注意各項職業活動中職業素養與能力其實與包括籃球在內的體育文化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內在關聯。從身體素質分析,籃球作為一項集體運動項目,其對準職業從事人員學生而言,在他們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階段,通過籃球保證身體得到科學合理適度的鍛煉,提高身體應對相應職業的適應性,可以為其他職業能力的發揮打下基礎。從職業疾病預防角度分析,在當前不論是從事體力勞動的藍領工作者還是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工作者,在職業活動中與職業特征相關的職業疾病,隨著職業活動的增加以及不科學不健康的職業習慣,職業疾病出現的幾率和嚴重的程度,都呈現上升趨勢,因此,為了學生今后能夠預防職業疾病,延長職業工作年限,保持職業工作活力,在籃球教學活動中適當貫穿相關職業疾病防范和緩解措施與辦法,應該是高職籃球教學活動的一項重要使命與內容。從職業能力來看,籃球文化作為一項團隊活動文化,與學生今后從事職業的團隊性工作之間,存在可以轉換和遷移的關系,據此,教師在籃球教學中適當的采用相應的方法和措施,以籃球體育文化孕育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等職業素養與能力,應該是高職籃球教學的一個重要特色。
2.重構高職籃球教學內容
按照傳統高職籃球教學內容劃分,籃球課程教學主要分為理論內容與技能訓練兩大部分,在理論內容部分,教師主要通過室內的籃球理論知識講授,讓學生了解籃球文化,提高對籃球的興趣,并對技能訓練部分的內容作講解,為技能訓練的開展打下理論基礎;在技能訓練部分,教師主要通過室外的籃球技能示范,讓學生了解籃球的相關技術動作,并通過戰術演練示范,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籃球戰術技能。按照能力本位理論,傳統籃球教師的課程內容選定,雖然與培養和鍛煉學生的一定運動能力相關,但是,此部分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不論從目標上分析還是從方法上判斷,都不是基于學生今后從事的職業角色活動所展開,因此,按照高職教育中的能力本位課程觀重構高職籃球教學內容,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職業性能力培養與鍛煉為核心思想,以籃球理論知識和籃球技術能力為依托,讓學生能夠在參與籃球運動的過程中,提升身體素質;在運用籃球技能的過程中,預防職業疾病;在從事籃球賽事的過程中,養成職業能力。參與籃球運動提升身體素質部分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籃球文化的熏陶下,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教師可以通過錄制和編輯NBA、CBA等國內外精彩籃球賽事集錦,制作成互動性強的高職籃球教學課件,并選擇相關行業及職業中組織的籃球賽事活動等,讓學生感受到籃球活動與職業活動之間并不存在矛盾,反而彼此相互促進,從而提高學生在今后職業活動中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運用籃球技能預防職業疾病部分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了解相關專業學生今后從事工作中常見的職業疾病,通過教學研究分析職業疾病與籃球運動之間的關聯,從而編制出相應的通過籃球鍛煉預防職業疾病的教學內容。從事籃球賽事養成職業能力部分的教學內容中,教師要結合籃球運動團隊性、競技性等特點,適當的通過組織教學比賽,讓學生在籃球賽事中鍛煉自我的心智承受能力,通過籃球運動感悟到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夠將運動中形成的正確處理競合關系的方法轉移到今后的職業活動中。
3.改革高職籃球教學方法
當前高職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上的單一與陳舊,既影響了學生籃球學習的熱情,同時更制約了籃球教學的效果。比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總是采用先示范后模仿的方式,對于籃球教學中的控球、傳球、接球、投籃、運球等技術動作,遵循籃球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和系統性,單向片面的強調學生通過訓練鞏固、提高籃球運動技能,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況,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與能力本位教學觀念相違背。按照能力本位教學觀,教學方法的采用應該是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可以采用趣味籃球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內容。趣味籃球教學法是指通過聲音、影像、游戲、觀摩、比賽、交流、模仿、名人邀請等為手段,以激發學生籃球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2]而在高職籃球趣味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為了體現能力本位課程觀的職業活動性和學生主體性,可以結合籃球運動技能,采用大部分行業和企業中的職業素質拓展訓練法。比如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籃球上籃技能后,組織學生開展協調一致籃球上籃的訓練,要求學生在分組后按照順序進行輪流的運球、投籃、搶籃板球活動,以最后一名隊員完成動作為訓練活動的結束,從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養成學生共同應對競爭挑戰的意識,并在過程中訓練學生的運球、投籃技能。又如在分組進行帶球配合過岸活動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團隊競爭力和向心力,讓學生鍛煉意志品質,要求各組隊員在端線后縱隊排列,第一名隊員彎腰伸臂接觸地面籃球,其他隊員彎腰的同時雙腿分開,從第一名隊員開始接力將籃球以滾動形式通過所有成員胯下,以首先到達終點線為贏。以職業素質能力拓展為目標的趣味籃球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快樂中鍛煉籃球技能,增強身體素質,還能夠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形成職業素質與能力,是較為能夠體現高職教學籃球教學特色的教學方法,但這一方法的采用要較好的將運動性、娛樂性、職業性結合起來,因此,還需要在高職籃球教學實踐中反復論證、修改、完善。
4.變革高職籃球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既是教學過程循環的一個結點,又是另一個教學循環開始的起點。重視教學評價的反饋作用,以教學評價改善、提高教學活動效果,是所有課程教學活動的一個共性。但在高職等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的片面性、單一性嚴重影響了高職教學活動的雙向性和復合性。以能力本位課程觀為指導的高職籃球教學改革,應該在教學評價中以雙向性替代片面性,以復合性代替單一性。以雙向性替代片面性,主要指高職籃球課程教學中要注意到教師、學生對應的教與學關系,不能簡單的以學生的學習結果作為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不能簡單的將教學評價是為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而應該加強對教師的教學效果考核,特別是應該結合高職教學的職業性特點,增強對教師教學活動中職業性特色內容的考核,以考核引導教師強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果。以復合性代替單一性,主要是指教學評價中對學生籃球課程學習效果的考核,不應該簡單的以籃球知識、技能為評價指標,而應該在教學活動引入能力本位觀念,凸顯職業教育職業性特色,將籃球的運動性與學生的職業性結合起來,教師可以以教學比賽中學生的運動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等,作為對學生籃球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并參照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等,將以往籃球教學活動中以籃球技能掌握程度為主的總結性評價,轉變為總結性評價與籃球學習過程中體現出的職業素質、能力的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復合型評價,從而調動學生通過籃球運動提升職業素質與能力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出高職籃球課程教學的職業性。
作者:林蕓 單位:湖南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衛生科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