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辦大學基礎英語有效課堂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基礎英語是英語專業學生在大學階段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門課程,在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奠定學生專業能力、提升學生專業素質上承擔著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任務。但是,在民辦大學中,相當多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表現為知識功底薄弱、學習方法不得當、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本文期望在參考借鑒國內外已有的有效教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研究目前基礎英語課堂教學現狀,提出可行性較強的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理論基礎
“有效教學(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起源于西方20世紀上半葉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到20世紀60年代,國外學術界對有效教學的研究已初具規模,80年代達到高潮。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的Mursel(l1954)的描述性定義和M.Dunkin&J.Biddle提出的流程式界定。早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有效教師的特征和品質,80年代至今,有效教學研究逐步完善,形成體系,對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教學模式、評價標準等各方面均有涉及。在我國,“有效教學”的思想是與教學活動的誕生相伴而來的,孔子提出要使學生“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顯然就在關注教學的效率。其“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的思想無不是有效教學的策略。在當代,關于有效教學的研究也很多。在眾多的研究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有崔允漷、鐘啟泉、姚利民等。其中崔允漷認為,“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他同時強調,教學準備后的實施不是貫徹計劃,而是要根據課堂情境進行調整;導致調整的最重要因素是課上學生的反應。
二、民辦大學基礎英語學習現狀
由于大學的持續擴招,民辦大學的學生英語水平較以往很更弱一些,學習上自然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薄弱,如詞匯積累量很少,很多單詞都是意思清楚,可是一到拼寫部分就出錯,語法知識掌握不夠,再加上在高中更多關注的是筆試成績,所以很多學生都存在語音語調的問題,這樣直接導致他們學習自信心不強,上課不敢回答問題,課堂參與度低。其次,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習效率低下。很多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用來查單詞表里的單詞,卻沒有把它放在課文的具體語境中去理解,結果發現到頭來單詞記得很吃力,即使當時記下來了,也不能靈活運用,同時也不理解課文的主旨,而且語法上也沒有多大提高,最終每次基礎英語的學習就是查了一課又一課的單詞,機械地完成每課的練習,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學習方法事倍功半,長期下去就失去了堅持下去的動力,只是被動學習,最后學了一個學期感覺也只是在原地踏步走,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由于大學比高中學習環境更加寬松,使得這些學生學習態度十分松懈,課下很少預習和復習,從而上課效率十分低下。
三、提升基礎英語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在本章,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探討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旨在分享心得,拋磚引玉。
1.課堂內容多樣化。
在平時課堂上,教師可以不僅僅局限于課文內容。比如可以安排每次上課前5分鐘由一位同學用英語做報告。內容不限,只要與英語有關,形式自選,只要自己感興趣即可,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和同學搭檔完成,最后由教師打分并計入平時成績。這種形式可以使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考核了學生的平時表現。
2.導入部分靈活化。
由于基礎英語的題材多樣化,既有記敘文,也有議論文、說明文等。這就意味著如果使用單一的導入形式,勢必讓學生感到千篇一律、沒有新意。以《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為例,在講解課文SayYes時,可以設計一個游戲,如讓一個同學站在臺上面對大家,另一個同學在黑板上寫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的名字,然后站在臺上的同學問大家問題,大家只能用Yes或No來給他提示,通過這種方式讓這位學生來猜到底是誰。這種活動既能夠把大家全部調動起來,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讓學生在很輕松的氛圍下開始了課文的學習。又如,在講解課文WisdomofBearWood時,可以事先給學生幾個跟課文內容有關的關鍵詞,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編一個包含這些詞的故事,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既鍛煉了口語與聽力,還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經過對比后,還能夠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另外,對于文章的關鍵詞提前也會有所了解,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文講解生動化。
關于課文核心內容講解部分,傳統教學法主張教師“填鴨式”教學,而實際教學經驗表明,教師一味講解并不能夠帶來理想的教學效果。在主張有效教學的當今,這種做法并不可取。如在課文HowReadingChangedMyLife一文中,涉及很多作者當時讀到的書籍,如果教師一略而過,并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會讓學生覺得作者讀了很多書,但不會和作者有所共鳴。相反,如果把對部分作品的講解部分留給學生,讓學生課下查閱相關資料,小組討論應該以怎樣的方式把該作品展現在大家面前,這樣,既能讓學生課下主動查閱盡可能詳盡的資料,同時還會分工明確,增加了團隊的合作協調能力,這樣的方法不僅會調動講解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能使其他同學對于該作品有了更深的印象,從而會在業余時間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也達到了文章作者一直強調的主題———開卷有益。又如在課文ADillPickle一文中有很多男女主人公的對話,如果只是教師自己講解,就會顯得很枯燥。如果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可以讓學生立體感受兩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對于之后的人物性格分析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同時,在課下還可以讓學生排練相關的話劇,既提高了英語口語,還鍛煉了動手寫劇本的能力。另外,對于一些與現實聯系密切的文章,如SilentSpring一文,主要講的就是環境保護問題,如果單純講課文的內容就會很單一,這時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的例子進行小組討論,對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遇到生詞教師可以進行補充,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很多相關的詞匯,同時還升華了文章的主題。學生的能力是可以無限激發的,他們不僅可以認真地查閱文章涉及的背景知識,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可以講解一些重點單詞及詞匯。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啟發式、互動式、圖解式等不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重要的一點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其分配相應的任務,這樣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才會避免太簡單不重視,或者太難而手足無措的情況。
4.課后練習層次化。
基礎英語一直都強調學生的基本功,所以課后練習形式多樣。以《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為例,課后練習包括預習和復習兩個部分,題型還包括口語、詞匯、語法、寫作等。如果一味機械地講解練習,學生會覺得十分枯燥,達不到滿意的教學效果。但如果把班里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種題型的講解,這樣一來,學生就不再被動地聽課,而是大家一起動起來。每個小組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查生詞,有的負責查語法,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任務分配,有不同的意見時也可以互相討論,對練習中所涉及的重點和難點有所了解,這樣一來,學生對文章所涉及的語法及語言點都會進行鞏固復習。教師在課堂活動過程中要平衡自身輔助者和中介者的角色,幫助學生進行主動性的知識建構。同時可以設立激勵機制,對那些積極準備、講解全面的同學給予肯定,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民辦高校的基礎英語課堂上提倡有效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才能使他們在課下有的放矢,更好地學習該課程。
作者:楊艷敏 單位:西安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