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實踐證明,凡是重視課堂教學,珍惜并科學地運用每一個四十五分鐘的老師,其教學效果必定是好,反之則差。在這里,我想根據大綱并結合一些自己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談談搞好英語課堂教學值得注意的地方。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程序一的二點三度組織教學板書師愛
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英語是中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因此,盡己所能搞好英語教學是我們英語教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根據當前的教學實際,課堂仍是英語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英語基礎知識,通過聽說讀寫基本訓練,培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改進并搞好課堂教學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要有一定的程序
課堂教學是一種安排有序,通過師生共同勞動求得良好效益的腦力勞動過程。課堂教學的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因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年級而有所不同。就拿最常見的新授課為例,經過本人的教學實踐摸索和思考,我覺得應采取以下幾個步驟:
1、準備教學。在教授新課內容之前,應先調動一下英語課的課堂氣氛,如簡單而平常的師生互相問候、值日生作報告、每日二分鐘小演講、自由談話或學唱英文歌曲或對話表演。其目的是為了提醒學生們現在是英語時間,帶動并激勵學生用五官感受英語,用大腦思考英語。隨后有計劃地復習舊知識,溫故而知新,查漏補缺,再次反饋,彌補上一節的漏洞。同時再順帶交代一下這一堂新課的教學要求。這樣一來,既可以自然順利地將學生引進教學的特定環境,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心理上和知識上的雙重準備。為接下來的新授知識做準備、打基礎,確保一堂課能夠順利有效的進行。
2、教授新知識。在導入到新課材料前,要注意與前面熱身準備活動的過度銜接,要自然流暢,不能很突兀的轉到新課教授環節,最常用的問題提問過度,引出新授材料。在提出新材料后,要盡力做到精講多練。多練不能等同于濫練,應適可而止,做到恰到好處,真正起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作用。因此,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足功課,對新材料多做分析、整理,找出重、難點,選擇適當的教法。初中生課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要采取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單詞時,把含有相同讀音的單詞放在一起教(如:say,day),著重讀音和拼寫,使用拼讀造句法或開展集中識詞,單詞接龍等。也可把單詞放在句型、文章里教(重在意義)或找出一些規律開展課堂學習詞匯(如:hero,negro,potato,tomato的復數形式都是詞尾加-es。可編為“黑人英雄愛吃土豆和西紅柿。”五個元音字母a,e,i,o,u可根據漢語拼音a,o,e,i,u來記。在教音標時,事先布置學生在課前查閱詞典,掌握單詞的音標拼讀。在教句型時可用替代法或句型歌進行教學;或用突變、幻燈、簡筆畫進行教學。鞏固小結時,可運用角色表演或連詞造句,連圖成文等方法。
3、熟練。學習語言,為的是運用語言。與其布置學生口頭家庭作業,不如利用課堂的語言氛圍,乘熱打鐵,多多讓學生操練。操練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點到面,不斷變化形式,逐步提高要求,讓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當中,調動其求知欲,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及時反饋新知識。經過充分而有效的操練并作簡明精確的歸納之后,可及時安排學生做一些是非判斷題。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澄清混淆的概念,還可以訓練正確的技能,從而使教師充分了解教與學的效果,并及時予以補救,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5、布置作業。布置的作業應能起到重溫并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能夠讓學生活學活用,并能兼顧到口、筆頭。課前設計好的作業,還需根據課堂的反饋效果,進行必要的刪除、添加或修改,使作業的內容和數量更能適應學生當堂課程學習的水平。
二、要處理好一的二點三度
每堂課都應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并要在新課開始前明確宣布,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帶著目標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有目的地跟著老師去逐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每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給師生帶來喜悅的成就感。實踐證明,沒有目的地教學就沒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點——難點和重點,無論什么課型都會存在這兩點,缺一不可。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做到:排除難點,抓住并練習重點。教師在備課中根據學生目前的現有水平分析并研究學生在接受語言材料時可能會發生的困難,并確定適當的傳授方法,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難點有共同的,也有個別的。不同階段、不同班級、不同學生困難也有不同。因此就需要教師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排除困難,絕不能避難就易。重點即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內容。也是大小各類型考試的考點,是知識架構的基礎。重點的學習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切記不要把課本中出現的新的語言現象都當作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重點不突出,處處是重點。這樣一來會使學生不得要領,最終適得其反,反而抓不住重點。同時重點內容在一堂課的提出、歸納、反饋過程中應哭用反復的練習,以加深印象。利用知識復現,不斷在潛意識當中提醒學生課堂重點的存在,鞏固知識點的掌握,還能不斷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糾正、不漏。
三度是指密度、廣度和深度。英語課的講和練,應有一定的三度,所謂的“一定的”,是指在大綱指出規定的范圍內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三度。
三、要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
這是大綱規定的教學原則。應該從入門階段,教師就盡量用英語上課。此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口頭模仿,使學生養成愛聽愛說英語的習慣。此外,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不僅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有益,也是對教師英語口語組織能力的考驗,有利于不斷提高教師的語言運用能力。由于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學生聽說英語只局限在課堂上,課后又投入到漢語言的海洋中。因此,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有目的地創造特定的語言環境,更顯得珍貴。我們要努力做到:1、珍惜每一個四十五分鐘,盡力避免用漢語,相信學生能夠漸漸喜歡并適應用英語進行的課堂教學。2、課文講解盡量運用非翻譯的方式,不要讓學生把教師當成自己的翻譯機。教師可利用長句化短句、難句變易句、提問、復述、轉述等方法進行教學。3、日常用語要堅持講、反復講,由淺入深,運用適當就行。這樣有利于鞏固舊知,激發興趣。4、習慣用英語解釋英文單詞,并讓學生學會查英英字典,習慣查看單詞的英文解釋。仍然要從簡單的單詞入手,循序漸進。眾所周知,初中生的特點就是好說好動、善模仿、記憶力強。英語課堂用語結構簡單、真實得體,學生容易整句聽,整句模仿。如我在上牛津版StarterUnit12Abirthdayparty時我就對同學們說“TomorrowismyBirthday.Iwillhaveaparty.Wouldyouliketocome?”同學們就高興地說“Yes,I''''dloveto”接下來我就問:“Then,whatwouldyouliketodoatmyparty?Whatcanyoudo?Canyoudance/singEnglishsongs⋯”這些課堂用語簡單、又能結合教材,貼近生活,簡單易懂,同學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積極參與的興致也高了起來。如果能夠長期堅持使用簡單的、合適的課堂英語用語,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聽說英語的積極性。大綱要求我們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并非要我們機械地照搬、盲目地運用,而是要有的放矢促進教學。
四、要注意板書的科學性
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以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是教學的又一原則。尤其要指出的是板書。雖然現在全國都在提倡多媒體教學進課堂,但并不意味著有了電腦屏幕就可以忘了板書。板書是一種傳統的有助于教學的直觀手段,也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并且可以做好的事。特別是在出現緊急意外——停電或電腦病毒等的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卻能夠長時間奏效。此外,英語課堂教學的板書尤為重要。好的板書,其內容應當是整堂課精華的直觀體現,其版面應能看作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書寫工整、清晰,先后有序,排列整齊。重點、易錯處、相似處應用彩色粉筆標繪出,予以突出、加以區別。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有條理的學習和記憶知識點,而且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反之,主次不分、雜亂無章,則令人生厭,直接影響學生的上課情緒。因此,我們要課前對板書進行必要的研究設計,努力做到板書的科學性。
五、要滲透師愛
陶行知先生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顆心就是對學生的摯愛心,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心。對教學工作與學生的熱愛是我們上好每一堂課的基礎與精神動力。把對本學科與學生熱愛的滲透作為通向學生內心世界,傳授知識的橋梁。以愛來感染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盡量多地要求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心與心的距離拉近了,教授的內容也就易于理解和接受了。特別是我們年輕教師,和自己所教學生的年齡相差不是很大,代溝小,更應常與學生溝通,與他們成為心靈上的好朋友。用愛來感化學生,可以使學生更喜歡你這位老師,從而愛屋及烏地愛上英語課。這樣一來,課堂教學自然從容,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效果自然好,教學質量自然高。
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體現,它的提出和實施適應了時代的要求,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在英語學科方面,填鴨式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注入式的容器”而非“主動學習的探索者,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初中生特別是初一年級的學生的最大特點是好動,他們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不會很持久的,如果教師自我感覺良好地在課堂上以自我為中心,大講特講,他們還是很快就厭倦了。所以教師的教學活動應順應學生的成長規律。他們希望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掌握新知識。因此要求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新目標課程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易于引發學生運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際和交流的興趣。通過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教師的“指揮者”、“啟發者”的角色,學生的“主動者”、“主體作用”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教師的“精講”和學生的“多練”得到了有機的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不斷地得到提高。同時,伙伴合作增強了集體主義的觀念,學生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交際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這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總之,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就顯得更加重要,只要教者用心學習新課程標準,潛心研究教材教法,關注關心學生,不斷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就能夠不斷提高自我,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吳愛慶,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的策略運用與思考,中學外語教與學,2008年第3期
3、黃耀,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設計,教學月刊:中學版(杭州)2007.9上
4、祝瑩,談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英語大課堂(教師版)2008年2月
5、宗鳳昌,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節奏的構建,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版(京)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