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區康復論文:社區康復醫護人才培育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王憑1杜平2張紅巖1周潔信1付金霞1作者單位:1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2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
據了解,我國目前采用的社區康復模式有以下幾種:1)世界衛生組織模式:主要由衛生部門負責,是以社區和家庭為基礎,依靠初級衛生保健系統及上級醫療系統,建立社區康復網,通過殘疾人、病人家屬和社區康復協調員,采用簡單、實用、有效和經濟的康復措施。2)社區服務模式:主要由民政部門負責,是將社區康復納入社區服務系列,為殘疾人、老年人及生活能力有限的人提供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如開辦福利工廠、敬老院、殘疾兒童寄托所、工療站和康復站等社區康復機構。3)家庭病床模式:主要由社區衛生部門和醫療康復機構負責。對社區康復對象在家庭(如家庭病床)進行醫療、預防、保健、護理和康復服務。4)特殊類型殘疾人的社區康復模式:主要由民政部門與社區衛生部門、社區康復組織負責。專門為特殊類型的殘疾人提供社區康復服務。如殘疾兒童社區康復中心,腦血管病后遺癥的社區康復站,精神病人的社區康復院等。可見,除外社區服務模式,其他三種康復模式都需要以社區衛生機構為依托,這必將需要強化社區衛生機構的相關技術力量,也必將加大社區衛生機構對社區康復醫學人才的需求。據衛生部等四部門聯合頒發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指導意見》,“3~10萬居民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需要可設置若干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規定,我國將逐步建成約1萬個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約8萬個城鎮社區衛生服務站。康復醫療服務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康復技術人才的需求自不待言[4]。
關于本科社區康復醫學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議
根據社區康復的概念、性質、主旨、主要領域和社區康復中醫療康復的主要工作內容,側重適合社區康復的“適宜技術”,擬定如下醫學院校本科康復治療學專業(社區康復方向)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如下。
1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富有實踐能力和社區工作能力,在初步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礎上系統掌握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并熟悉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相關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高級康復治療師,畢業后能夠從事綜合醫院、各類民政福利性醫療機構、殘聯、特別是社區衛生機構的康復治療、殘疾預防、保健、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2修業年限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彈性學制最長不得超過七年)。
3選修課程
社區衛生管理學、社區護理學。
4教學安排和時間分配
學生修業時間為4年共208周,總教學時數為2900學時。其中,公共課828學時,占總學時數28.6%;普通基礎課280學時,占總學時數9.7%;基礎醫學課522學時,占總學時數18%;專業課1162學時,占總學時數40%;選修課108學時,占總學時數7%。據了解,我國醫學院校的本科康復醫學專業和康復治療學專業目前還沒有設立社區康復方向。因此,本課題的研究為此專業方向的開辦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培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