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現狀與提高教育質量的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覺得有兩大問題值得探討:首先是我們的教育管理體制依然適應不了當今社會發展節奏的問題,其次是我國高校內部自身結構問題。從教育管理體制上看,我國高等教育依然徘徊在事業化管理與企業化管理交接的模糊區間。從評估機制上看,依然局限于拼大而全、拼規模、拼硬件、拼數據指標上。而高等教育的某些在報刊雜志上屢屢提到的深層次問題依然沒能解決。30多年來我國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現狀已有很大改觀了,可為什么我們高等教育界卻培養不出多少公認的大師級人物?當然也沒培養出多少與教育規模相匹配的創新型人才。“錢學森之問”很令人深思。當然我說的這些問題不單單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問題,可能也涉及到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問題,甚至涉及到社會的整個氛圍。
一、高等教育培養模式應主動適應時代變化
為了適應我國人才需求新形勢的需要,國家從戰略層面提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年2月,同志在談到《綱要》時提到:今后,我們要認真落實20字工作方針,要著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著力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切實把教育規劃綱要全面做好。2011年4月,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又進一步指出: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作為高校教師,應該主動適應教育形勢的變化,全面領會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努力把好教育教學質量關。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工程教育方面明顯存在著實踐能力差、創新能力不足、不能適應WTO環境下的社會發展要求等基本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國家、社會、高校、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教育界首先需要轉變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調整教學內容體系、更新教學方法,應緊密聯系實際,以科學和對受教育者高度負責的態度,為我國的急需人才及高新尖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二、實施“卓越計劃”是提高我國高校工程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到2020年,我國工程教育的未來需要高層次創新科技人才總量達4萬余人;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500多萬人;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要占從業人員的5%左右。就我國工程教育目前的現狀,要完成這一目標存在一定難度。首先是因為我國工程教育還普遍存在如下問題:①工程實踐不夠、創新能力不足;②教師隊伍缺乏工程實踐經歷;③工程教育缺乏行業引導和支持;④校企合作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⑤設置專業知識面狹窄,學生動手能力差、綜合素質低。為改變這種不利局面,盡早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就必須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優秀后備工程師。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就是實行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實現我國人才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它的實施將對高教改革起著重要的示范及引導作用。“卓越計劃”的特點是:①強調行業、企業參與,按社會需求培養人才。②強化實踐能力,強調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③注重標準引導與人才培養結構調整。“卓越計劃”的實施領域廣闊,它可以是傳統產業,如交通工程、土木建筑及水利行業;也可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能源及資源開發利用、信息網絡科學技術、航空航天、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健康科學技術及空間和海洋科學技術、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學技術等諸多領域。其培養層次包括:本科層次工程師、碩士層次工程師及博士層次工程師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針對從事產品生產、營銷、服務或工程項目施工、運行、維護的行業;第二層次主要針對從事產品或工程項目設計開發,或能設計開發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工藝或新工程項目的能力的行業;第三層次主要針對從事復雜產品或大型工程項目研究、開發,具備創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利技術、尖端產品或技術含量高的工程項目的能力的高技術行業。“卓越計劃”必須符合由國家通用標準、行業標準及學校標準構成的標準體系的質量檢驗要求,三類標準間既相互包容又分出層次。高等學校應與企業通力合作,精心設計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應加強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注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課程要有利于構建與國際接軌,要讓學生在一個“厚基礎、寬專業、重實踐、強個性”的課程體系和環境中受益。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是我國第一批執行“卓越計劃”的高校學院之一,2011年培育出了第一屆畢業生,現其中70%已被世界500強國際企業錄用,15%留下做博士項目,5%成為政府公務員,10%在國內企業工作,出色完成了人才培育與輸送計劃,其成功辦學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卓越計劃”強調了學校與企業的共同培養,需要雙方共同制訂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先進企業文化,有利于深入開展工程實踐活動,也有利于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工程研究與開發、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有利于高等學校培養出質量高的工程教育人才。
三、提高高校工程教育質量需要校企及各部委行業的通力合作
“卓越計劃”是在吸取歐洲、北美等教育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并配合我國十七大提出的國家三大戰略的基礎上提出的,其目的是為了使高校工程教育人才更好地“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培養造就出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優秀后備工程師,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優勢,并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卓越計劃”在提高高校工程教育質量方面勢必發揮有利的催化作用。然而,為提高高校工程教育質量所采取的措施需要得到企業及各部委行業、乃至國家行政機關的通力合作與支持,它不僅僅是一個高校內部校、系、處的合作,更需要得到社會各相關企業主體及政府的支持。由于“卓越計劃”涉及到利用企業資源,勢必會影響到企業內部的人事安排或經濟效益,若缺少政府的鼓勵、協調甚至傾斜政策,單憑校企之間的合作則很難保證合作渠道的持久暢通,畢竟這是個經濟社會。正確分析與認清我國教育現狀與存在問題,切實提高高教工程教育質量,是擺在我們高校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緊要任務,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勇于擔當歷史賦予我們的一份責任,踏踏實實,甘于奉獻,勇于創新,為把我國建設成從目前的一個人才資源大國向人才資源強國轉變而努力奮斗。
作者:劉斌云趙樹旗單位:北京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