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析心理健康教育對科教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鍵詞]科學教育素質教育心理健康
[摘要]本文對心理健康的涵義、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科學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談了幾點認識。科學教育要走向素質教育,這是科學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教育要走向素質教育,這是科學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有些科學教師只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這個教育只須學校通過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教育來完成。我覺得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因為學校教育是以學科教學為依托和支撐的,課堂教學在學校教學中處于中心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通過學科教學才能得以全面落實。本文對心理健康的涵義、。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科學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談談我的幾點認識。
一、心理健康的涵義及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即一個人心理上有比較完善的發展,有健康的個性,能適應客觀環境,使個人心理傾向和行為與社會現實要求之間有著和諧完美的關系。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下了這樣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不僅僅是身體不虛弱,而必須是一種生理上和社會適應性上的完好狀態。”這一定義揭示了健康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素:(1)生理方面——無軀體生理性疾病;(2)心理方面——無心理性疾病;(3)社會適應方面——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在這些要素中,(2)、(3)均屬心理健康范疇。健康的體魄是搞好學習,做好工作的基礎,而健康的心理則是搞好學習,做好工作,適應環境所需的精神力量。心理學調查表明:一個人能否成功,知識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僅占30%,而非智力因素占70%。人所進行的一切實踐活動,都是在心理活動的支配下完成的,心理素質好,則可以充分發揮人體本身具有的巨大潛能,反之就會使潛能受到壓抑。
由此,我聯想到近來心理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存在著心理問題,厭學或缺乏自信。這表明,當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的,或者說,現代社會呼喚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樣需要與科學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科學的教學中來完成,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教師大量而具體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
二、科學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就科學教學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游離于教學之外的附加任務,而是與知識、技能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緊密相結合的,是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潛移默化地進行的。
1.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和階段
備課前,要對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包括心理健康狀況)作比較深入細致的了解,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見解,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勇氣,喚起全體學生攻克難關的信心和決心。我在講《日食和月食》這節課時,考慮到學生雖然能聽懂但卻難以真正掌握,為了使教學更加形象具體,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示范表演:將開著的燈光當太陽,讓一個學生舉著小球當月亮,另一個學生站著不動以頭當地球。然后讓舉著小球的學生在燈泡與另一個學生之間轉,當燈光、小球、與另一個學生的臉在同一直線上時,另一個學生說他看不見“太陽”。其它學生也從陰影中看到了這一點。通過示范情境的創設,學生為他們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識而高興,感到學習是一種輕松,充滿樂趣的事。在練習講評中,要表揚學生的獨創性解法,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在考試講評中,要注意表揚及時、批評恰當等等。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適當補充介紹科學史,向學生介紹科學家不畏險阻、前仆后繼的史實,使之受到百折不撓、大膽創新的科學態度的熏陶和教育。結合課程特點對學生進行科學與社會、科學與環境關系的教育,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環境,關心他人的意識。提倡學生互改作業,使學生學會尊重別人,培養對他人負責的精神。
2.科學實驗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不畏艱難的科學勇氣、活躍創新的科學思維的有效手段。在學生實驗中,由于實驗動機一致,同一實驗小組的同學如能取長補短、操作協調,定能取得好的實驗結果。相反,如果組內各人都孤僻、自卑、膽怯,或各人都愛表現自己而輕視對方,實驗小組人際關系不和諧,就難以取得好的實驗結果。在教學中應注意對后面一種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培養其團結協作精神。另外,教師的積極態度是學生在學校建立積極生活體驗的前提,而這種積極的生活歷程,正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做實驗時,即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也難免會失敗,若是失敗了,要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并鼓勵學生不要灰心,直至成功,所以完成實驗的過程,其實也是磨練學生意志的過程,這種不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是健康心理素質的重要體現。實踐表明,凡是受到教師關心和信任的學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心境、較強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容易獲得教師所期望的學習效果。而經常受到教師冷遇和訓斥的學生,則不僅在學習上喪失信心,影響學習效果。對其個性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教學上,教師應更多地關心和信任學生。例如在挑選科學課代表時,鼓勵學生自愿報名(往往有許多學生報名),然后有意從中挑選單科成績較差的學生作為課代表。由此向全班同學傳遞一種信息,這就是教師相信所有同學都能學好。由于課代表跟任課教師接觸較多,就可以得到教師更多的指導、關心、愛護和信任,學習進步往往較快。而他的成功又為本班同學樹立了榜樣,學生會普遍認為:他能學好,我為什么不能呢?對那些經過努力后,成績仍不理想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找出癥結所在,重新修訂學習目標,改進學習方法。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熱情鼓勵,使之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對那些學習成績一向很好的學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有意給他們制造一些困難,如讓他們參與一些探索性實驗,提一些相對較難的問題讓他們來解答,使他們經歷挫折和失敗,培養他們應付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揚帆向前。
我愿與同行們一起不斷學習,共同提高,為祖國的花朵健康地成長,燦爛地開放獻出我的畢生精力。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工程,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作為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規律,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