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教育學實踐教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當前,由于高等院校不斷地擴張,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不斷地提高競爭能力,因此要多途徑的提升教育教學的水平。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教育學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從課程的設計、方法和內容上進行全面的改革其課程,在學生地實踐中需要形成教師那種專業的觀念和熟悉的職業技能中下工夫,在學生掌握教育的原理上下工夫,在不斷加強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上下功夫,為學生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教育學;實踐教學;研究
高職院校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實踐性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特產。因此才高職院校當中實踐教學的比例占有很大的一部分,這也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實踐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相比,能夠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操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因此,加強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對學生今后教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應該引起高職老師的重視。近年來,部分職業技術學校對高職院校的教師教育專業的教學實踐做了很多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實踐模式,建設了相對穩定的實踐基地,為教育教學的課程目標提供了不小的參考。
一、教學的思路
教育學作為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在實踐的過程中既是給學生提供理論支架,又是培養學生實踐的一種能力需要。因此教師需要以“工學結合,突出實踐,培養人才”為教育思路,以專業的技能培養為主,綜合素質培養為中心,實踐訓練為方法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技術水平和提升正確的就業觀的目標。其基本思路是不斷地夯實理論基礎,鞏固實踐的環節,重視技能的提升,優化教學實踐過程。在實踐教學中采用教育、學習、實踐為一體的教學模式,老師在不斷地授課,學生在不斷地學習并運用在實踐當中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均離不開實踐,體現了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二、教學內容的匹配性
教學課程的內容設定需要遵照“以實踐為導向”的基本原則,對課程內容進行重組和構建。首先要精簡課程的內容,不斷地加入實踐的內容,突出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其次是不斷地整合課程內容的重復內容,突出針對性,突出適用性;三是將理論內容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內容歸納,不斷地訓練學生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將內容技能進行歸類,不斷地進行教學實踐,進行技能訓練,提升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建立屬于自己的資源庫,資源庫由教育的書本、優秀的教育案例、經典的教案以及優秀老師影像等組成,課件、案例與學生指南等教學資料要不斷地齊全,這就符合教學課程的設計,可以滿足整個網絡教學的需要。比如教育案例“用影像老師自己的案例”來教導學生教育學原理的重要性;又如實習項目小學課程設計、教育活動設計;或者是現場教學活動的觀摩,觀看教學錄像等。
三、教學的方式方法
在高職院校來開設教育的課程,可以實現專業人才的培養,對基礎性的教育發揮積極地主動作用。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教育學課程體系舊、課程的授課模式滯后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的單一性等困境。實踐教學可以不斷地鞏固理論知識以及加深對其理解的途徑之一,能夠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綜合性的人才,這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實踐教學能夠讓理論不斷地聯系實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1.多手段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上要圍繞不斷地優化學生的整體教學素質,提高學生教學的能力,教學需要運用多種教學的方法進行授課。根據課程的內容,配合雙方問答、討論、演示、活動分析、課前復習與閱讀以及網絡信息查詢等活動,采用案例教學以及模擬教學,甚至可以采用調查設計和網上授課等方法來進行教學活動。通過案例分析可以把理論的知識與學習實踐結合起來。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把理論知識和課堂實踐相結合,主動和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如運用“教學原則和方法”來進行教課,可以先讓學生學習理論上的知識,老師再通過播放一段錄像,讓學生在看的過程中分析教師所運用的原理和法則。案例教學可以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的結合,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吸收能力。通過模擬教學進行技能的培養。營造仿真課堂,讓學生在如此的課堂氛圍中模擬教學,培養學生的教育技能和技巧。模擬的教學內容可以是首先選擇一門課程,其次是讓學生進行備課寫教案,并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三是教師先選擇課程內容講一部分課程,剩下的課程可以讓學生試講。如講授集體教育的同時,做好個別教育這類型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先講如何培養優秀學生,然后就可以讓學生試講成績靠后的學生應該怎么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通過讓學生站在講臺上試講的體驗,可以讓師生在授課中角色的互換,由此來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實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通過教學調查設計可以不斷地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組織學生進行專門的模擬調查,設計教學活動方案,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如設計一次班會,制定班主任的工作計劃,調查本地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調查一所學校的管理方式方法,考察本地的經濟文化生活對于學生的影響。通過這一系列的互動,可以強化學生的職業素質,激發他們的授課能力。實現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的融合。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努力的做到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可以通過現在傳媒的手段進行網絡授課,通過圖文并茂的演示,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2.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運用現代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實現教學的效率。首先應該要充分的利用網絡的平臺以及學校里的多媒體教室,提高教師教學的直觀性,擴大和充實教學的內容;其次是不斷地利用校園網絡,把教育學有關的重點難點以及熱點問題進行,從而提高師生互動的頻率,以此來提高教學的適用性和針對性。3.資源的有效保障。要建立一個巨大的資源庫,資源庫要有教育類的專業用書、中外文期刊、影像錄像等資料,同時還需要保存教育的案例、優秀的教育電影、教育教案和優秀老師的授課錄像、基礎教育的課程應該要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展播。課外實踐場地的建設。學校應該要在本地區建立穩定的教學實踐基地,要作為教學研究的基地,保障教學的暢通進行。
四、結語
1.要按照能力與技能的結構來進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讓學生不斷地掌握教育學的相關課程理論知識,訓練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2.要運用“教學、學習、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斷地進行教學實踐,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實踐的教學環節和教學授課效率,把理論知識和教育實踐有機地相結合,訓練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基本業務能力。3.采用多種手段和方式進行考核,比如可以實行案例分析與探討、開卷考試以及技能比拼等方式進行考核,充分的體現考試的激勵性作用。教育學課程必須要把教學目標鎖定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掌握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加強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為學生走向社會以及工作崗位提供最充足的準備。教育學的課程必須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方式,學科知識與專業技能以及教育能力的培養必須要統一,在培養適合的信息化社會中,需要多種多樣的人才進行有效的嘗試,積累一定的經驗,從而取得一定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探索[J].李娟,王東輝.職業.2014(02).
[2]高師院校提高公共教育學課程學習時效性的嘗試[J].趙鳳蘭.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
[3]經管類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培養途徑[J].郭家瑜.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9(03).
[4]鮑淼芳.高職院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02):11-13+24.
作者:楊永超 單位: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