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學教育專業創建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課程設置缺乏理論基礎.課程結構比例不均衡
我校所設置的課程以分科為主.較少涉及到綜合性科學課程.課程內容單一,知識面相對較窄,另外課程忽視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的相關教育.在學科中較少滲透這方面知識.學科知識顯得跟不上多樣化的時展。主要表現在一是科學教育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按物理,化學、生物、教材教法四大類進行分門別類編排設置進行簡單拼盤式教學,按學期上課其學科間交叉滲透有限,除此之外課程設置中開設地理課程過少,使得學生對地理知識了解甚少,缺乏知識完整性:從時間安排上基本在前三年的集中學習.不利于認知和科學方法的建構。總之缺乏有效整合的課程設置.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形成科學課程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二是由于我校科學教育專業開設在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因而其主干課程以物理類課程為主.且無論在學分和課時的分配都趨于物理學科課程.盡管如此.其中的多數實驗課程卻仍沒有獨立設置,并且實驗類型比較單一.綜合性、設計性、探究性實驗比例較少.驗證性實驗較多,這樣不可避免的導致了學生的知識和方法的殘缺。
1.2院系合作不足.教學協調性差
科學教育專業本身就需要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所在院系緊密協作和統一部署.使學科課程之間實現較好的融通,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常常是主辦院系去協調.缺乏權威性.這樣導致個別教師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目的性不明確.從而致使學生興趣不高,理論課和實踐課無法較好掌握。
1.3師資隊伍不健全
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方面近年來.雖然學校經過培養和引進.科學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有較大改善.但科學課程需要的是具有綜合素養,理、化、生、地各學科都要精通的教師來掌握.這與現行學校培養的專業人才的情況相矛盾.難以找到這樣的教師,因此,只能采取“拼盤”式教學,“你上物理,他上化學”的情況.使得專業的綜合化、交叉性方面顯得欠缺,缺乏專業認識和專業教育理念,重學科研究,輕教學研究,教學責任感不強。重視學歷和職稱層次提高.輕學術活動交流.尤其是通過教學研究活動來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重視不足.科學教育類課程的師資嚴重缺乏。
1.4科學教育專業與當今社會教育環境不符
就科學課程而言,國家頒布了3—9年級的《科學課程標準》,但其相應的配套改革沒跟上,致使該專業與社會教育環境不能相互融合。主要表現在一是目前高中沒有設置科學課程.而且初中設置科學課程的學校也不多二是中考和高考改革雖然說是綜合科,但這種綜合基本上還是各學科的簡單拼盤這勢必會對人們有一種誤導“科學課沒有前途”.進而會影響科學教育專業的招生:三是小學和初中設立科學課程.而高中進行分科教學.這從銜接上困難較多,致使老師和家長難以認同:四是就業形勢嚴峻。按理,小學《科學》課程普遍開設,專業化的科學教師需求量應該較大.但由于部分學校領導和老師對科學課程不重視.不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創新精神.而是老師劃線勾圈.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這導致了實際需求量少。這也是科學教育專業畢業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有的學校寧愿引進一個小學教育專業的專科生.也不愿引進一個科學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筆者注意到有的學校從事科學課的老師是學中文或英語專業的,雖不能說他們可能做不好教學,但可看出科學老師的價值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2改善我院科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現狀的建議
2.1改革科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系
《科學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內容為借鑒進行課程體系構建能較好地解決以“學科本位”的科學教育課程設置中的突出問題科學課程內容總體上劃分為五大領域: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宇宙和空間科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科學教育課程也應按這五大領域內容進行整合.其特點是:一是要超越學科界限.保留帶有結構性的基本內容,注意不同學科領域知識與技能之間的融通與連接: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將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方法與能力進行結合和滲透,并力求反映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與關聯。各領域的具體內容目標均按此科學素養的四要素統一設置。對科學教育課程內容的整合則從統一的科學概念與原理.不同科學領域知識與技能之間的融通與連接,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以及科學探究活動等途徑進行.
2.2加強科學教育專業課程的實施和教學管理
科學教育專業涉及到跨學科領域、其目的在于打破學科界限.增強彼此之間的融合.具有“綜合”意識。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院系之間協調起來困難多多.因此學校有必要設立專門的科學教育專業機構.成立專門的科學教育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和管理這樣就避免了由開設院系去協調的尷尬.同時也顯示了學校對該專業的重視.樹立起專業建構信心。
2.3加大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以滿足社會需要
科學教育專業課程應該是綜合性的課程,去掉繁雜重合的部分,用多學科融合的知識來解決科學中的問題,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增強了綜合意識。但是到目前為止都是綜合化學、物理、生物、地理四大學科內的綜合課程.而沒有出現四大學科相融合的科學課程來與中小學科學課程相適應.其根本原因在于師資.因為熟悉這四學科的“通才”的教師和諳熟科學探究的教學方法并付諸教學的教師欠缺。這也是科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尷尬所在,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無法成為真正意義的科學教師。因此,加大師資培養和培訓迫在眉睫。
2.4加強與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聯系,爭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支持
科學教育專業要想發展.就不能失卻根植于她的土壤即學校、家庭和社會學校、家庭和社會對科學教育專業設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有多少.這將決定著對科學教育專業的接納程度。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與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聯系。一方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幫助人們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讓人們加深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加深對科學教育專業的認同和理解。另一方面.科學教育專業的老師和同學要和學校教學實際緊密結合,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突出本專業的獨特優勢,讓學校和學生理解和認同。最后.科學教育既是一種教育方式,也是一種教育理念。加大科學教育專業優勢的宣傳力度,廣泛征求家長意見,獲取社會的認同和理解,吸取經驗和教訓,辦出本專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