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元智能理論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多元智能理論(Multi-Intelligences,簡稱MI理論)是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風行全球的國際教育新理念。它是由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加德納(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智能的結構》一書中首先系統地提出,并在后來的研究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人類智能結構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自提出以來,在美國和世界其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由于該理論的內涵和我國目前正在倡導實施的素質教育有密切的內在聯系,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多元智能理論予以較多介紹,并且越來越認識到多元智能理論的重要價值,認為“多元智能理論是對素質教育的最好詮釋”。①所謂多元智能理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智能結構的理論。它認為人類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語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韻律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溝通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論對智力的定義和認識與傳統的智力觀是不同的。加德納博士(1983)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某種產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獨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中的各種智能內涵是:
1.言語語言智能:指人對語言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表現為用詞語思考,用語言和詞語的多種不同方式來表達復雜意義。
2.數理邏輯智能:指人對邏輯結果關系的理解、推理、思維表達能力,突出特征為用邏輯方法解決問題,有對數字和抽象模式的理解力,認識、解決問題的應用推理。
3.視覺空間智能:指人對色彩、形狀、空間位置的正確感受和表達能力,突出特征為對視覺世界有準確的感知,產生思維圖像,有三維空間的思維能力,能辨別感知空間物體之間的聯系。
4.音樂韻律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別、記憶、表達音樂的能力,突出特征為對環境中的非言語聲音,包括韻律和曲調、節奏、音高、音質的敏感。
5.身體運動智能:指人的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和運動的力量、速度、靈活性等,突出特征為利用身體交流和解決問題,熟練地進行物體操作以及需要良好動作技能的活動。
6.人際溝通智能:指對他人的表情、說話、手勢動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對此作出有效反應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覺察、體驗他人的情緒、情感并作出適當的反應。
7.自我認識智能:指個體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突出特征為對自己的感覺和情緒敏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用自己的知識來引導決策,設定目標。
8.自然觀察智能:指的是觀察自然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能夠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的能力。加德納認為,實踐證明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不是一種固定的數字概念,而是開放性的概念。個體到底有多少種智力是可以商榷和改變的。他所提出的8種智力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一個理論框架或構想,隨著心理學、生理學等相關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多元智能的種類將可能得到發展。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教學理念
1.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彈性的、多因素組合的智力觀
(1)多元智能中的各種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對獨立的,各自有著不同的發展規律并使用不同的符號系統。
(2)因為每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每一種智力又有多種表現方式,所以我們很難找到一個適用于任何人的統一的評價標準,來評價一個人的聰明和成功與否。
(3)在正常條件下,只要有適當的外界刺激和個體本身的努力,每一個個體都能發展和加強自己的任何一種智力。影響每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有三種因素,即先天資質、個人成長經歷和個人生存的歷史文化背景。這三種因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雖然人的先天資質對智力的類型起決定作用,但智力發展水平的高低更取決于個體后天的歷史文化教育活動。
2.多元智能理論提倡全面的、多樣化的人才觀
(1)社會的發展需要多樣化、層次化和結構化的人才群體。(2)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或數種優勢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某方面的人才,都有可能獲得某方面的專長。(3)傳統的智力觀和偏重語言、數理邏輯智能培養的教學觀與評價觀,極大地抑制了多樣化人才的培養,放棄了許多人才的潛質開發,必須迅速予以改變。(4)人才的培養主要取決于后天的環境和教育作用。
3.多元智能理論倡導積極的、平等的學生觀
(1)每個學生都或多或少具有8種智力,只是其組合的方式和發揮的程度不同。(2)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人人擁有一片希望藍天。(3)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風格類型和發展特點。(4)學校里不存在差生。學生的問題不是聰明與否的問題,而是究竟在哪些方面聰明和怎樣聰明的問題。
4.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個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學觀
(1)每個學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潛力,只要為他們提供了合適的教育和訓練,每個學生的相應智能水平都能得到發展。因此,教育應該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有利于發現、展現和促進各種智能的情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使學生能揚長避短,激發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個性。
(2)在注重全面發展學生的各種智能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個性的發展,將“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有機地統合起來,教學就是要盡可能創設適應學生優勢智力發展的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成才。
(3)由于不同的智力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過程和所依托的不同符號系統,因而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技術,以適應不同的智力特點。
(4)即使是相同的教學內容,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智力特點、學習風格和發展方向,教學也應當采用豐富多樣的、適應性的、有廣泛選擇性的教學技術。
5.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多種多樣的、以評價促發展的評價觀
主張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景下進行的,切實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初步產品(精神的/物質的)能力的評價,是一種超越了傳統的以標準的智力測驗和學生學科成績考核為重點的評價取向。這種評價觀堅持三大評價標準——必須是智能展示、必須具有發展眼光、必須和學生建議的活動相關聯;主張評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從單一的紙筆測驗走向多種多樣的作品評價,從重視結果評價走向基于情景化(專題作業/作品集)的過程評價;推崇的是一種更自然、對情景更敏感、生態學上更可行的評估方式,評估是雙方參與的一項活動。
6.多元智能理論的未來學校觀:未來的學校走向是向“以個人為中心的學?!狈较虬l展這種學校將扮演以下幾種典型的角色:(1)評估專家;(2)學生——課程人;(3)學?!鐓^人。多元智能理論認為,這種學校教育最符合多元化、個人化、合作化的社會價值觀。而決定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地向這種學校發展的四大要素是:評估、課程、師范教育和教師進修、社區參與。
三、多元智能理論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多元智能理論與我們今日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有密切的內在聯系。
1.多元智能理論與素質教育之間有內在的一致性所謂素質教育,是指根據時代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為主要運作精神,注重潛能開發和健全個性發展,注重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為根本特征的教育。①多元智能理論是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與素質教育理念一樣,多元智能理論注重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潛能開發、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解決問題能力和制造產品能力的培養等。
2.多元智能理論科學而形象地闡明了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關系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在全面發展多元智能的基礎上,可以有一種或數種優勢智能,亦即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間是可以取得平衡、和諧發展的。(1)每個學習者都至少具有8種智能,在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下,都可以達到合格水平,亦即“全面發展”所指的水平。(2)每個學習者的智能優勢結構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就是“個性發展”——教育/教學就是要為多樣化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性的、多樣化的教育/教學空間、技術、策略、方法和途徑。
3.為了促進每個學生最優化的發展,多元智能理論特別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風格,并依據各種智能的特點,提出了適應性的教學方式/方法,這不僅與素質教育的精神相一致,而且使素質教育實踐更具操作性不同的智能或優勢智能的發展,具有不同的智能特點,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學習風格和教學方式/方法,它們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系。比如,言語語言智能的特點是喜歡聽、喜歡讀、喜歡寫,能輕松地拼寫、喜歡文字、對瑣事有很好的記憶力、能言善辯等,最佳的學習風格是閱讀、傾聽、觀看、談話、寫作、討論、辯論等,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可以盡量為學生提供視聽教材和運用文字的機會。如講故事、用名字和地點玩記憶游戲、閱讀故事和笑話、玩詞匯幽默小品、寫日記、采訪、猜謎語、做拼寫游戲、把讀和寫與其他學科領域結合起來、編輯刊物、辯論、討論和使用文字處理工具。②
四、教育技術在多元智能教育中的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為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者親身參與的、富有實效的活動平臺。如果說,多元智能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發展引領了一種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那么,現代教育技術則將為這種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現實化、操作化提供實施的中介和促進條件。③
1.教育技術與多元智能存在內在的聯系現代教育技術與多元智能理論之間有著內在的耦合關系。比如,計算機的基本定義如邏輯設備、指令集(程序)和基于文本、圖形的用戶界面(GUI,如基于視窗)、數據輸入(如鍵盤、鼠標、屏幕等)等與多元智能邏輯的/數學的、語言的、形象的/空間的、身體的/運動的等之間存在內在聯系。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的環境中學習,多元智能可以獲得一種潛移默化的、浸潤式的發展,如果有意識地對這種學習環境進行精心的設計和運作,多元智能的發展效果將更具系統性、目的性、連續性和針對性,成效更是顯著。
2.教育技術可以作為多元智能發展的活動平臺教育技術的系列功能特點,能為多元智能的發展創設一種適應性、觸發性、沉浸性和誘導性的學習氛圍,是誘導、激發和強化多元智能發展的強效活動平臺。比如,多媒體網絡技術提供的多重感覺刺激,如視覺、聲音、圖像、顏色、結構、線條、形狀、視頻、音量的改變、音調等,相當適合那些難于抓住重點或缺乏耐性的學生,而對其他學生來說,豐富多彩的感覺世界,是一種令人愉快的學習情境。在多媒體網絡技術營造的學習天地里,各種智能活動都可以“按需所求”、“自得其樂”,甚至“酣暢淋漓”。例如,對具有言語語言智能優勢的學生來說,可以在文字的世界暢游。他可以展開一系列令人激動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如研究詞的起源、學習外語口語表達、在個人網頁上發表自己的詩歌和散文,甚至在網上找一位同伴來一起探討某個詞匯的含義和用法等等。對那些具有自然觀察智能優勢的學生,面對多媒體網絡技術營造的學習天地,倍感輕松。這不但表現在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和情境化方面,更表現在技術在很多時候幫助他們逾越了科學和倫理沖突的困境,比如,他們可以選用“虛擬青蛙解剖實驗”來代替實驗室的真實解剖。
3.能為多元智能發展提供/設計豐富的、基于活動的學習教育技術能為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和配置適應性的學習資源。多元智能的發展需要在豐富多樣的活動情境中展開。教育技術支持的教學活動形式/方式/方法可謂豐富多彩,關鍵的是需要根據多元智能的特點和活動類型的特點,找尋二者間的內在聯系,恰當地融入教育技術,并將它們統合起來。
4.能通過整合增進學生優勢智能的發展整合,是教育技術在促進學習者多元智能發展中發揮教育/教學功能的關鍵。在實際的教/學中,教育技術與多元智能的發展存在整合的可能。這種整合的思路就是把多元智能的特點與相關的教育技術(軟件)結合起來,并在實際的教/學中予以實施。下面的矩陣表形象地說明了這種整合的思路。
5.作為多樣化的學習工具和評價工具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習者發展多元智能和強化優勢智能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工具和評價工具。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是運用技術學習(LearnWith),而不是從技術中學習(LearnFrom)。教育技術為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工具和評價工具。①這些工具適用于任何一種智能的發展。
(1)作為效能工具:是指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或工作效率的工具,它是學習者機體能力的延伸或拓展。這類工具主要包括文字處理軟件、作圖工具、數據處理工具、桌面出版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等。運用這些工具或軟件,學習者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節省時間,而且可以開拓和體驗某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習態度、感受新型學習文化的熏陶。
(2)作為信息獲取工具:各種搜索引擎、搜索工具和搜索策略、方法,為學習者獲取個性化的、豐富的信息資源提供了便捷的途徑。
(3)作為情境創設工具:通過基于案例的學習、基于問題/項目的學習、微世界等教/學活動方式,教育技術能為學習者創設豐富的、情境化的問題空間,引導學習者探究問題,學會解決有意義的現實的問題,從中建構知識。
(4)作為交流/通訊工具:通過各種同步通訊和異步通訊技術,學習者可以無限地擴大交流面、自由地選擇交流對象,可以就某一主題或學習問題開展協作/合作、商討式的學習。這種工具的使用,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局限,為學習者構建全球化學習共同體提供了可能。
(5)作為認知工具:是指幫助學習者發展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的軟件系統。這類工具主要包括數據庫、電子報表、語義網絡工具、專家系統、計算機化通訊工具、超媒體工具等。這類工具能極大地增進、拓展學習者的認知功能,支持、引導和促進學習者的思維過程發展。在運用教育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過程中,學習者必須控制計算機,而不是受計算機控制,計算機必須作為學習者發展批判性思維的知識建構工具。
(6)作為評價工具:教育技術作為多元智能發展的評價工具,注重學習過程和產品/作品的評價,且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個性化的。教育技術評價工具,如電子績效評估系統(EPSS)、電子學檔(ELP)等,可以忠實地記錄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時間、方式和結果,幫助學習者反思,總結學習經驗,調控學習進程或學習策略。在這種評價過程中,技術成了“智能伙伴”,通過它,學習者可以實現“在反思中學習”(Learning-by-Reflecting)——讓技術幫助學習者闡釋和表述所學知識、幫助學習者反思所學內容與學習過程、幫助學習者進行內省和意義生成、支持學習者建構個人化的學習作品,以及支持學習者展開深層思考等。
總之,教育技術與多元智能發展之間有著內在的密切關系,教育技術在促進多元智能發展方面具有多維多面的作用。綜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論不僅有效地詮釋了素質教育理念,也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構想與實施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其蘊涵豐富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教育技術研究與實踐具有明確的引領作用。它對于我們認識和把握教育技術研究和實踐的宗旨,正確定位現代教育技術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都具有顯著的價值。因此,當前認真探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的發展,實現技術與多元智能發展的整合,不僅對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而且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大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