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教育的空間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總理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會議上說:“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才能建設一流國家。”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為了促進經濟平穩發展,我們應把教育問題擺在前排去解決,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經濟發展的要求。作為農村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就近幾年來的調查與思考,從農村教育的空間策略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空間策略宏觀調控學校整合教學自主
什么是空間策略,就是給對方一定的空間,在那個空間,它可以主動地調控,不斷地整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發揮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有這樣一個故事,世界著名建筑大師格羅培斯在設計迪斯尼樂園時,受一葡萄園主老太太的啟發,在樂園內撒上草種開放。在迪斯尼提前開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的小道有窄有寬,優雅自然。第二年,格羅培斯按這些踩出的痕跡派人鋪設了人行道。1971年在倫敦國際園林建筑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可見藝術是人性化的最高體現。最人性的,就是最好的。給出一個空間,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我想,這其間,有三點值得我們思考。
一、設計的目的與設計的方案相一致。
路服務于人,那么方案也因尊重他們,由他們在實踐中慢慢形成。我想此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征集活動,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是一個農村教育工作者,借此獻上自己的一些計策,十分興奮,它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二、不做太多的限制,給了他們自由的想像空間。
三、尊重別人的意見,充分發揮了行人的主觀能動性。
由此,我認為在農村的教育工作中,空間策略也同樣重要。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來談談它的實際運用。
宏觀調控方面
一、擴大調控范圍:
1、由于2009年1月教師實行績效工資,為了更加有效地使用這筆資金,可以通過省、市教育系統和財政系統共同監督的方式,把績效工資真正落實到實處。
2、九年義務教育的考試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目前,在農村不少學校,依然把分數當成上帝,這給那些學習基礎不太好、父母不在身邊,沒有良好習慣的孩子帶來了極大的麻煩,流生問題,成為現在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這幾年的調查,發現,讓這些孩子厭學的原因主要是學不下去,缺乏成就感。他們也是人,也要面子,再加上缺少父母的關愛,讓他們徹底失去信心。為此,對農村學生學習方面的要求是否可做一定調整。看到,對中考,國家已經在西部進行一些試點。希望能夠成功。
3、進一步整合優秀教師資源:目前,發現,已有一些教師在支教,但支教的效果并不太明顯,主要表現在自身對工作的態度不夠嚴謹,學校多方照顧這兩個方面。真正的教育資源非但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而且還浪費了國家的財力。
4、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成長空間:目前,鄉村學校的活動空間依然很少,雖然教育廳已送了一些乒乓球臺等設備到這里,但依然有許多學生在旁圍觀。至于羽毛球館、微機房、健身房、琴房等就更少了。
5、為老師與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空間:看到,目前,鄉村中學班主任在校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好多中學班主任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睡覺。長此下去,不僅會影響到他們的身體,而且會有一種身心的疲憊感。家在縣城的教師,不僅僅一星期只能回家一次,而且回家后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對他們而言,雙休日不是休息,而是繼續“工作”。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適當調整工作時間,中午不休息,下午早一些下班,是比較科學的,因為大部分工廠已經實行了這樣的工作制度。
至于晚自習時間,認為主要是學生自習時間。由于績效工資的施行,如果有一些人干得太多,有一些人干得太少,必然會有矛盾,所以我認為班主任的工作量可以適當減少。比方說,晚自習時間,一個晚上,只要有一個老師在那里即可,不需要每天班主任都在。
教師這個行業,是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如果沒有時間充電去學習,是不能去適應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
二、做好學生與教師的福利保障工作
1、做好鄉村教師的福利工作
農村地質資源豐富,但物質與文化資源薄弱。所以,鄉村教師嚴重匱乏。
據調查,現在在農村的教師,由于回家不便、住房緊缺、工資不高、福利不多、商業流通不變等原因,所以依然有一大半的老師工作不太踏實。可見,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環境,十分重要。
發現,近幾年,新錄用的教師,沒有住房的人占學校的比重越來越大,他們大多是幾人合租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矮房中,生活環境很艱苦。
窮則思變,這樣的生活,他們能不想動嗎?
有的教師,家在縣城,但自己在鄉村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一星期只能回家一次,家有兒女的,能不想多一點回家的次數嗎?
為此,建議:
(1)住房問題,必須先行。
(2)鄉村公交車可以多投入一些,通過政府與學校相聯合的方式,做好鄉村教師回家難的問題。
(3)盡快縮小城鄉差距,由于城鄉家長素質的不同,生活條件的差異,所以鄉村教師的福利不能少。目前,住房公積金,在本地區的鄉村還沒有施行。
2、做好農村學生住宿生活的福利工作
(1)由于農村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回家缺乏必要的監督,所以農村學生住宿有很大的空間,目前,比較困難的學生已經享受了國家的補貼。但這個比率還比較小。還有一些困難的家庭連住校都住不起。值得關注的是,還有一些學校的上下鋪床都超載,平均每張床要睡兩個人。
(2)建立學校醫療室發現,目前,學校的學生生病,常常到沒有醫生資質的人家去掛水,包括老師,由于平時工作較忙,生一些小病,圖省事,也到這些人家拿些藥吃吃就行了。關注健康,就是關注生命,所以我們有必要在自己的學校里建立醫療室,人員可以請鎮里的醫生臨時就診,也可以聘用一些專業人士。
(3)學校的食堂與宿舍要定時消毒。衛生部門應多次地進行監督,而不是偶爾一次。認為,隨著今后住宿制規模的擴大,衛生部門應專設一些跟教育有關的職能部門。
三、學校的管理空間
(1)民主管理
主要是人事調動的民主化、學生管理班級的民主化,教師發表意見的民主化。
(2)在高效創新的同時,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為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應準備一些素材,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動手創新。
(3)建立建全家長學校
(4)校本課程的本土化針對本土的特色資源,可以建立符合自己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比方說盱眙的龍蝦很有名,位于洪澤湖畔的學校就可以有一塊這樣的實驗田,來開發屬于自己的新產品——無污染的小龍蝦。
(5)學校課程的多樣化調查,為了考試,一些地方開設的課程較少,即使有一些課程如果不考試,上的效果也不太好,主要是教材與材料不足,上起課來,依然是紙上談兵。
四、教學上的空間戰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讓學生主動去學。認知應該是啟發,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這是整個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內容。
解放學生,是給他們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人的思維、人的理想、人的創造精神、人的道德準則,這些從書本上是學不來的。
學、思、知、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就是學思要聯系,知行要統一。讓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自己去思考,去學習去創新。為此,在教學中,我認為
(1)多肯定,少否定,給他們一個動力空間。
對于錯的東西,要讓他們有思索的空間,而不是急于求成。在欣賞與鼓勵的過程中,給他們充分的信心,讓他們自己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動力空間。
(2)多引導,少灌輸,給他們一個思維空間
對于一些學生能解決的東西,大膽地讓他們解決。包括作業,都可由他們自己設計,老師只強調一下重點內容即可。不必要求學生千篇一律。有時,只要學生想表達,作文的題目都可自由確定。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的思維更活躍。開創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思維空間。
(3)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少一些盲從,給他們一個自主空間
不能因為考試,而剝奪了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其實,考試也只不過提高學生的一種方式罷了,我們不能只考慮方式,而忘了本質。古人還知道日有三省,而現在的學生,卻很少靜下心來,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在繁重的作業負擔下,他們只能低頭寫作業、背書,不敢提出屬于自己的觀點,最多只是在下面起起哄。他們缺少一種屬于自己的理智的自主空間。所以,做作業是被動的,預習是被動的,工作也是不情愿的,“自主”性地去做事,這樣的習慣還不能自覺養成。
(4)多教育,多感化,多反思,給他們一個自我反思的情感空間
在農村教育中,由于家長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待人處事缺乏必要的文明禮貌,不尊重老師,說話不知分寸,滿口臟話,時有發生。有的同學在朗讀《,你在哪里》這篇文章,竟莫名而笑。
(5)農村教育,更應擴大學生的讀書空間
目前,農村學生手上可看的書太少,再加上父母大多不在身邊,對他們的手頭零花錢,爺爺奶奶缺乏必要的引導,再加上周圍沒有圖書館,上網又沒有自控的能力,因此,建立比較完善的學校圖書館,十分重要。
現在,農村大部分學校,雖有圖書館,但大部分圖書內容陳舊,不符合現代科學發展的需要。有的學校的圖書館,怕麻煩,根本不對外開放。有的學校圖書館雖然對外開放,但學生看書的時間又不多,所以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很有必要。
(6)多一些準備,多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動起手來。
在一次調查中發現,班級的拖把掉了,叫學生把它修好,居然半個月下來,沒有一個人做這件事。叫二位同學來做,學生只是微微搖頭,問其原因,原來沒有必備工具。
后來,同別人借來鉗子與鉛絲,讓二位同學做一下,結果用不了多長時間,拖把就修好了。
為此,深有感觸,有些事,不是學生不做,而是在他們的面前,有一定的困難,這時候,如果能幫助克服困難,對他們培養自信心,鍛煉他們的意志都有一定的好處。
值得反思的是,目前,絕大部分的學校應試教育依然很嚴重,因為在眾多的能力當中,考試是最好量化的東西,所以,分數依然是他們尋求的目標。
比方說,省配的課桌凳來了,大家只知道搬進教室坐坐罷了,很少有人仔細地研究它的功能,更好地為自己服務。所以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即便課桌如何地科學,他們依然熟視無睹;即便寫字他們感到如何地委曲,他們依然不想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
所以,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首先就要培養他們仔細觀察的能力,讓他們有一個觀察的空間。然后,再培養他們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有意識地去思考,去動手,再思考,只有這樣創新才不是一句空空的口號。
(7)培養他們雙贏的觀念,既要給別人一個空間,也要給自己一個空間。
同樣是上述一個案例,面對“誰修好,就可以拿到2元錢”的獎勵,大家無動于衷,后來兩位同學修好了,卻堅決不要這2元錢,如果前一種現象不好,說明大家動手的觀念比較淡薄。那么第二種現象,卻需要我們反思一下。
表揚嗎?面對金錢不動心,那么為什么第一次,不想辦法把它做好。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應該有一定的回報,當然這種回報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質的。我們對于老師的表揚,可以欣然接受,那么對于相似的物質獎勵,我們也應該拿下。這才叫“雙贏”。
要知道,我們更好地活,是為了別人更好的活。在現實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好人沒好報,究其原因,大概這些人,關注自己的時間太少,對待自己的成果,也應分享一下別人的回報。
(8)適應經濟發展,創立理財空間
同樣是前面的案例,2元錢的動力何在。記得一位優秀的企業家有一次去買東西,營業員很忙,他主動幫忙,結果卻提出“一元錢”的勞務費。企業家都如此,更何況我們呢?由此看來,學生白手起家,學會掙小錢的想法還不強烈。相反,礙面子,依賴的心理真得很強。更談不上什么合理理財,這同以后經濟的發展不相吻合。為此,建議:在增設校本課程的時候,可以上一些理財方面的課,讓他們從小培養珍惜糧食、錢財的好習慣,把錢用在刀口上。鼓勵他們用自己的頭腦與雙手去創造財富。
(9)積極發展職能教育,讓它滲透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目前,部分學生有厭學情緒,主要是對所學課程不感興趣,或者底子薄,這時,如果能發現他們的某個特長,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也不失一種好的辦法。
(10)發展信息平臺,引導學生對網絡的正確認識,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
網上的內容很多,就是一個大的圖書館,如何利用它,一是引導,二是實踐,三是反思。網絡教育不能空,要實,要通過學生一點一滴的認知去加深。只有這樣,在他們的眼前,才能呈現世界最廣闊最精深的一面。
(11)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認知,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張揚他們的個性
有了上述一些想法,我認為教學目標不能太死,應大膽改進,符合學生的認知,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在啟發中,張揚他們值得肯定的個性。
對于我們來說,教育改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但我一直在思索,農村教育的出路在何方,上面是我個人的一些體會與建議,希望我們的教育在適當的時候,應給學校、教師、學生一個良好的空間,在那個空間里,我們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充電、不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