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日新月異。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走向城市。父母別無選擇,不能帶子女一起到城市生活,只能將其留在家鄉。因此,這部分孩子形成了一個屬于我國的特殊群體,即留守兒童。由于藏族地區的邊緣和落后性,越來越多的藏區青壯年去往城市。在這種形勢下,藏區人口流動規模也逐步增大,藏區留守兒童現象也逐漸嚴峻,這類兒童的家庭教育必須被重視。
【關鍵詞】留守兒童;藏族地區;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總體年齡樣本基本在16歲以下,正是身體、心智蓬勃發展的青少年時期,由于社會閱歷較少,個人心智極其不成熟,不加以引導往往會產生不良后果。青少年時期,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重要觀念開始形成,為其在混沌懵懂中塑形。因此,這一時期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終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其他方面加以良性引導,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了探究。
一、留守兒童現狀
20世紀初,我國留守兒童數量達到了頂峰,以下是我們所查詢到的研究數據。在2005年全國對留守兒童進行了1%的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2005年0~17周歲的留守兒童占全國兒童總數的21.72%,超過了五分之一。這份數據不包含未上學和輟學兒童,實際情況還會比這份數據更為嚴重。但也并不能排除隨著新農村建設,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回流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大幅減少。不同的數據采集方式帶來不同的結果,但是無論哪種數據更能體現留守兒童的真實情況,不可否認,我國目前存在數千萬的留守兒童。關愛孩子就是關愛國家的未來,而目前父母遠離家鄉務工,留守兒童缺失家庭教育。孩子們的成長目前存在許多問題,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為了我們社會的良性發展、國家的富強,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視。
二、直面留守兒童問題
我們對許多藏區留守兒童展開了分析,總結了一些常見的問題。留守孩子因為父母的離開,在成長過程中長期缺乏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感情脆弱切敏感,性格內向自卑;在生活中出現問題都自己承受,認為父母在外辛苦不忍心向父母求助。人際交往能力也較差,總覺得自己會低人一等,性格的孤僻導致了溝通問題。許多孩子對父母日思夜想,但見到父母之后又會覺得陌生,十分失落。認為自己是被父母拋棄的,甚至出現仇視父母的情況。最后導致親子關系不穩固,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時,父母監管,孩子不聽。家中的老人們,認為孩子留守,也心存愧疚,對于孩子十分溺愛。最終養成了孩子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還有的父母在城市謀到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經濟狀況有所改善。這部分留守孩子的父母常常給孩子遠超于生活基本需求的金錢,希望通過物質來表達對孩子的愛。前文提到,這階段的孩子金錢觀、價值觀還不成熟,許多孩子浪費錢、亂花錢,把零用錢花在去網吧玩游戲、吸煙、喝酒等不正常、不正當的渠道來宣泄自己無處安放的情緒,最終成癮。溺愛孩子的父母,用金錢來彌補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長此以往孩子們會形成一種情緒——你給我錢是因為你沒有陪伴我,是天經地義。父母看到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卻在家庭教育上缺位,未能看到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的情緒問題、精神需求,更多并不源于物質,而是來自家庭變動所產生的安全感缺乏。父母應該認真對待,懂得教育的藝術,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進行“心連心”的交流。
三、多方合作,助力家庭教育
父母的選擇往往是出于無奈,我們在呼吁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回歸的同時,也應該從全局出發,認真分析。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時,也應該了解父母的選擇是出于什么考量,在什么樣的制度和政策背景下做出的。從頂層設計出發,高屋建瓴地解決出現的問題,構建更合理的制度,促進政策的完善。前文已經提到,尊重經濟和城市發展規律,農村人口城市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這是全世界范圍內城市發展不可避免的過程。解決藏區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不再留守,與父母一起流動,在父母就業地生活。但這一情況下,外來務工人口和兒童很難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近年來,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并且在著手解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一方面是要增加人口流入地的公共服務投入,讓隨父母流動的兒童也能享受相同的權利。由中央政府來出面協調,承擔相應的財政支出責任。另一方面,國家也要重視對于人口流出地的建設。做好“政策扶貧”,大幅增加人口流出地增加工作崗位,讓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家鄉也能有穩定且可觀的收入,讓全國各省的貧困農村也煥發新活力。此外,國家和地方還要增加對于留守兒童的財政支出,讓孩子們的生活有經濟保障,從而更好地去追求教育。人們常說,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我們的父母也要做到許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覺得平時工作已經十分辛苦沒有時間和孩子溝通。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任務,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現在的通信技術十分發達,可以通過微信等通信工具及時溝通。常在網上聊聊,多關注家長群內的消息。和學校教師多了解孩子情況,及時了解他們的動向,有時不經意間父母說一些了解的近況,孩子們的心中都會是極其溫暖的。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情感維系和傳遞,小事雖小,但足夠有力,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家的溫暖。因為藏區偏遠,出藏入藏投入較大,并且節假日工資較高,許多父母逢年過節常常回不了家。但我們能否改變一下思維,在寒暑假或者學校的小假期,把孩子接到身邊小聚。現在的交通工具不斷發展,價格也不斷降低,廉價機票、高鐵、長途汽車都是很好的選擇。不要因為嫌麻煩而不去做,父母的任何一個溫暖的正面舉動都是對孩子的關心。父母用心去做,孩子自然能夠感受,一些因為情緒波動而產生的不良問題自然就得到了解決。
四、結語
藏區人口向城市的流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藏區的貧困問題。但事無兩好,物質層面上的需求往往帶來精神層面的缺失。父母在異地給留守兒童的小小心靈帶來影響,藏區因為情況的特殊性,留守兒童問題則更加典型。留守兒童作為當代中國的社會問題,需要多方的解決,社會、學校、父母多方都需要協力合作,解決家庭教育這一問題的缺失,做到“父母缺位不缺愛”,用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生活在一個陽光快樂的環境下。
參考文獻:
[1]羅國忠.民族雜居區留守兒童發展狀況研究——基于自我意識視角的分析[J].昭通學院學報,2019(03).
[2]陳玉剛.農村留守兒童情感缺失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7.
[3]吉律.藏語文教學與藏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策略[J].環球慈善,2019(07).
[4]梁麗芳,李升鳴.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8(12).
[5]羅英花.淺析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2(09).
作者:旦正道吉 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