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流動,農村兒童的“留守”這一社會現象必將長期存在,近年來,隨著農村留守兒童人數的不斷增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發展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建議
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數據推算,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1]那何為留守兒童呢?應用倫理學辭典指出:“留守兒童是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長期打工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歲以下的兒童”。由于父母外出務工而留在農村的兒童往往難以同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也缺失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為此,本文就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家庭教育簡述
有家庭才有家庭教育。對家庭的定義有很多,日本學者森岡清美先生認為:“家庭是以夫婦、親子、兄弟等少數近親者為主要成員,由成員間深厚的相互感情聯系結成的、最初的社會福利之間的集團。”[2]在此基礎上,家庭教育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實施的教育;狹義的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也就是家庭中的中年長者(其中心為父母親),對其子女及其他的年少者所實施的教育和影響。[3]本文主要采用狹義的家庭定義。《漢書》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即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與品行就像人的天性一樣牢固,很難改變。因而家庭是我國教育發展必須重視的教育基地,孩子從呱呱落地開始就悄然的接受著家庭的教育。美國心理學家孟祿提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模仿”;意大利著名家庭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說過:人類3歲以前所吸收獲得的知識,相當于成人花60年拼命學習所獲得的知識量。這些都表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
二、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之問題分析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最突出的現象就是“親子分離”——農民工家庭的父母親與子女長期處于分離狀態。正是“親子分離”這一現象誘發了一系列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
(一)父母的教育觀念問題
1.一方面,大多數農民工父母對待子女的教育態度是交給學校、交給老師。他們把教育狹義的理解為學校教育,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由于“親子分離”的狀況,農民工父母對子女難以進行有效的“言傳身教”。2.大多數農民工父母僅把自身當成“養”孩子的人。他們認為只要給子女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就完成了為人父母的責任。對孩子的愛主要通過買衣服、買禮物、買好吃的等物質手段表達出來,很少與子女進行情感的互動交流。3.大多數農民工父母與子女的交談時間短,同時由于自身因素,與子女的交談主要涉及的是孩子的學習和衣食,特別是某些父母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會給孩子形成一種“爸媽只關心學習成績,不關心我”的錯覺。
(二)監護人的教育問題
父母外出務工,把子女交給他人撫養時,通常有三種留守兒童的監護類型:隔代監護、上代監護和自我監護。1.隔代監護,是指由祖輩撫養孩子。祖輩和孩子相差較大,教育思想落后,一是生活中祖輩常常溺愛偏袒孩子,致使孩子從小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性和道德觀念。二是祖輩的知識水平有限,難以對孩子的學習進行指導。2.同代監護,是指由父母的同輩人撫養孩子。同輩人是思想較為開放,但對孩子的照顧主要是在生活方面,即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對于孩子的內心情感缺乏溝通。3.自我監護,是指孩子自己監督管理自己的生活。由于缺乏長輩的關心和引導,自我監護的留守兒童一方面心理上往往缺乏安全感,會感到孤獨;另一方面他們容易走上歧途,不利于自身的發展。事實證明,監護人的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很多監護人只是盡到照顧孩子的責任,甚至某些監護人由于自身的因素,會對留守兒童實施虐待等,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三、緩解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建議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庭教育與孩子的成長密不可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加強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已刻不容緩,本文主要從農民工父母和監護人兩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父母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1.要改變農民工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明確父母的責任不僅是養孩子,更重要的是教孩子,正如《三字經》提到:“子不教,父之過”。同時要擯棄“放任自流”、“棍棒教育”等不正確的教育觀念。2.農民工父母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在外務工時,應多打電話給孩子,在電話中與孩子保持定期的聯系,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衣食和成績,更要加強同孩子的情感溝通,對孩子的學習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回家后,要重視自身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加強對孩子的榜樣示范。3.農民工父母要加強同孩子身邊人的聯系,其一是加強同監護人的聯系,關心孩子的生活;其二是加強同孩子教師的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從而形成對孩子的整體認識;其三是試圖取得與孩子好朋友家長的聯系,了解孩子的真正內心。
(二)監護人要構建一個親密的家庭教育環境
監護人作為留守兒童的臨時撫養人,要富有責任心,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適的家庭環境,同時監護人要加強同孩子的交流,不僅是生活細節的交流引導,更重要的是與孩子的內心進行情感交流。只有監護人和留守兒童間進行了融洽的互動,才有利于使孩子消除父母親不在身邊的寂寞感,心靈得到滿足。留守兒童是這個時展的犧牲者,[4]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他們快樂健康的成長,在此呼吁大家重視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參考文獻:
[1]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J].中國婦運,2013(6).
[2]望月嵩著,牛黎濤譯:《家庭社會學入門》,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年,第15頁.
[3]起忠心.《家庭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杜,1994年,第5頁.
[4]王俊主編.陽光燦爛留守兒童成長教育讀本,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1,第2頁.
作者:周丹丹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