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教育區域合作發展模式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在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高效、優質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業成為職業教育的當務之急。我國的區域性特點使得高職教育具有區域性特點,而區域合作是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新動力。本文結合國外區域合作的經驗從區域內合作和區域間合作兩方面探尋高職教育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發展高職教育區域合作發展模式區域內合作區域間合作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分流的產物,是一種特殊的高等教育,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培養直接服務于生產一線的高技能型人才,是與經濟發展結合最為密切的一種特殊教育。當前,我國第三產業不斷發展,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高科技知識密集型轉化,社會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也逐漸上移.而作為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高職教育顯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高效、優質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業成為職業教育的當務之急。高職教育區域合作作為經濟環境催生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必將給高職教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空間的區域性特點
我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個地區又存在著地理位置、歷史、資源、政策等方面的差異.所以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也存在顯著差異.呈現出區域特點,這必然使高職教育具有區域性特征,為高職教育的區域合作,特別是橫向聯合提供了可能性。所以,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本地區的區域特點,如本地區的自然地域、資源優勢、經濟內在聯系、商品走向、民族文化傳統等經濟社會特點和發展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產業優勢形成不同特點的產業門類來確定高職教育的總體結構、辦學形式、學校布局、專業設置、修業年限.辦成獨具特色的高職教育體系,從而為區域間高職教育的共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二、國外高職教育區域合作發展模式的借鑒
國外在職業教育區域合作方面的發展比我國早.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借鑒。以歐洲發達國家為例,他們鼓勵開發教育市場,到國外辦學,允許外國機構在所在國家頒發證書和資證,鼓勵國與國之間學歷互認,支持專業人才合理流動。特別是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英國合力打造的歐洲高等教育區,鼓勵跨國流動、推進合作.具體做法是采用學分制與學期制相結合,推廣可在歐洲轉換的學分制或與之互認的學分制,使學分可以跨校、跨國轉換。歐洲各高校在互動中優勢互補,吸收了大量自身所需的養分,通過區域強強聯合,打造出了歐洲優質高等教育的航空母艦。‘鋨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區域合作發展尚處于年幼期,而歐洲區域合作發展模式對我國便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因而,我國在探求高職教育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的過程中,應該更開放、更大膽地打破各種限制,尋求一切可能的條件進行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三、我國高職教育區域合作發展模式新探
高職教育致力于區域合作是一種新的發展動向,也是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既極為有效又充滿生命力的方式。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國外職業教育區域合作的經驗與成果對我國探尋高職教育區域合作的啟示在于,我國高職教育區域合作應該有新的發展模式。我將從高職教育的區域內合作與區域間合作兩方面來探究高職教育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
(一)區域內有效合作,強化本地區高職教育發展。
1.建立職教中心。每一個區域都可設立職教中心(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由專門部門分別負責),其基本職能是協調、監督和強化本地區的職業教育。職教中心要制定短期(年度)和長遠(五年)計劃,明確個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和發展規劃,協助各院校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尋求最優解決方案:定期督導評價各職業院校培養目標的實現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從課堂教學及實訓教學質量上下功夫;協助各院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比如利用寒暑假時間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鼓勵教師學習促進自身素養的提高,從而提升教師隊伍,特別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質量。
2.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產學結合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或以上,原教育部長周濟同志充分肯定了2003年“大力推動訂單培養、產學結合,促進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要求”,并強調今后要進一步搞好產學結合,促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由于發展歷史不長,普遍存在實驗操作培訓設施與設備嚴重不足的情況.如果與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合作。既能解決學校缺乏實訓條件的問題.又能為企業輸送適銷對路的技能型人才。這種合作模式在我國已提出多年,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企業的參與度并不高,所以,高職院校要著力于這一合作模式的規模發展和質量提高上,可以將校企合作的規模擴大到全國范圍的企業:學校一方的教育,無論是在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的制定還是在培養目標、教育模式的確定上都要兼顧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而促進校企合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3.校校之間實現強強聯合。各高職院校之間要大力開展區域內的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資源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比如,有些專業.雖然行業性很強,有社會需求.但需求量不大.這就可以通過區域間協調、統一布局,實行交換培養或委托培養的方式進行;有些學校有一些相對較差的專業,可以通過與該專業較強的學校進行合并,從而各院校都要致力于專業合理優化建設,各自發揮專業優勢,體現院校特色,這樣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學校競爭力,又能使資源得以合理有效利用。
(二)區域間開放合作.促進全國高職共同發展。
區域間高職院校要實現有效合作,首先應該建立一個合作平臺,比如建立一個全國職教協調中心,通過這個平臺,協調各方關系,統籌各方資源,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及遠程教育手段共建教育資源庫,匯集各區域職業教育的優質資源.共享與各個區域的職業院校,這是保證高職教育區域間合作暢通無阻的前提和關鍵所在,從而保證高職教育區域合作不會流于形式或造成資源浪費。
1.突破區域界限,加強橫向聯合。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程度,一般我國被分成三類地區:東部發達地區、中部發展中地區(欠發達地區)、西部貧困地區(不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受制于區域發展水平和狀況,所以,各區域高職教育也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如果各高職院校孤立發展、孤軍奮戰就必將導致地區差距的增大和不平衡性的加劇,這就要求各高職院校突破區域界限,本著因地制宜、專業分工、揚長補短、共同發展的原則來優化職業教育.既要體現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又要加強區域合作發揮整體優勢、提高綜合效益。各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區域間合作實現地區間(如發達、欠發達、不發達地區間)的互補,實現富余勞動力與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互補,實現辦學條件互補等。cv.比如,中西部學生進人到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的高職院校學習.然后在經濟發達地區生產一線崗位就業,這就為欠發達和不發達地區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奇跡。在合作中,中西部地區的高職院校也可以很快地提高辦學水平,拓寬中西部地區高職教育的發展空間。超級秘書網
2.打破國界,聯合辦學。隨著經濟一體化、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地區間、產業間出現了橫向聯合的趨勢.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國際統一的大市場已經形成,而高職教育也將隨著這一趨勢走聯合辦學、聯合經營的道路。國外的教育機構由于辦學歷史比較悠久,往往辦學經驗比較豐富,各方面都比較成熟,有獨到之處。通過國內外合作,可以借鑒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有可能在短時期內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競爭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廉價、便捷的社區學院為特色的美國高等職業教育:以技術與繼續教育(TAFE)體系享譽世界的澳大利亞高的職業教育:以高效務實傲視全球的德國高的職業教育;以可稱為核心、證書體系為框架的英國高等職業教育;以教育結構合理、功能良好著稱的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等.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運作模式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打破國界.與國外高職院校聯合辦學.提高國際競爭力。
我們在探尋高職教育區域合作發展模式的過程中,看到了遠大的發展前景.所以高職教育工作者要按照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律推進區域合作,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形成合作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的格局,利用異地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合作培養與培訓。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和即將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問題,比如教育經費問題、我國教育體制的制約等,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不遺余力地加以關注和研究,努力探尋一條高效優質的區域合作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