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化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化學實驗應得到重視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要培養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要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而化學實驗就必須得到重視.教師應該克服一切困難,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自己動手去體驗在實驗之中所獲得的喜悅和失敗,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鍥而不舍的探究精神.例如在學習淀粉和油脂的知識過程中,如果只是讓學生將淀粉的檢驗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觀看或者是老師口頭講解,這樣雖然理論上記住了但是印象不深,老師可以把碘水或碘酒帶到教室,讓學生從家中帶一些富含淀粉和不富含淀粉的食物,如:粉絲、土豆、面包、蔬菜、水果等.讓學生通過自己做化學實驗,來獲得淀粉的檢驗方法和知道富含淀粉的食物.這樣可以通過化學實驗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化學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條件
創造良好自主學習的氣氛是保障學生自己自主學習的因素,但是化學中的一部分重要原理,概念和規律性結論,只有學生親身去探索和實踐,才可以正確地應用和理解.例如在學習第七章第一節溶液的酸堿性的知識時,如果只是讓學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現象,并記住對應的結論,這樣雖然理論上記住了但是印象不深,老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幾個學生實驗:在白色點滴板空穴里分別滴入2~3滴稀鹽酸、白醋、碳酸鈉溶液、石灰水、氨水、食鹽水、蔗糖水,再各滴加1~2滴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讓學生觀察現象并交流討論,得出酸堿指示劑遇到酸堿性溶液的變色情況,同時也能清楚地記住初中階段常見的酸堿性溶液.最后,老師再提供2種未知液,一種是酸性溶液,一種是堿性溶液,讓學生通過學到的知識親自鑒別溶液的酸堿性.這樣,學生才不會被書本上的一些條條框框所限制,學生通過這樣積極地方式參與到學習中,經過探索、思考和總結,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并且訓練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3.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在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之后,需要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全面觀察的實驗.例如在做常見的酸中酸的化學性質的實驗時,具體步驟如下:首先要引導學生思考觀察為什么要在三支試管中,放入一定量的鋅粒、鎂條及銅片,并加入適量稀鹽酸(稀硫酸)再進行觀察.然后拿出兩支試管分別在一支試管中放入一枚生銹了的鐵或者是銅制品,并在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稀硫酸),最后拿出兩只試管在其中放入適當大理石或者石灰石、碳酸鈉粉末,之后再加入一定量稀鹽酸或者稀硫酸進行觀察.通過這些對比實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對所學的內容知識掌握更好,得到了教學的最終目的.再比如,在蠟燭燃燒探究實驗中,需要學生自主思考和觀察的問題有很多,所以需要學生自己在實驗之前排列出下面的觀察大綱:先要觀察蠟燭的狀態、顏色.石蠟是否會在水中溶解,水和石蠟那個密度大?在點燃蠟燭的時候,有幾層火焰?每一層火焰的明度和暗度有哪些不同?哪一層火焰的溫度最高?在燃燒時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應該如何檢測和觀察?在蠟燭熄滅的時候的白煙能否被點燃?蠟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這樣逐步進行,學生的思維邏輯性更強,印象更加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有利于學生更自主的學習,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與學相結合
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前提是教師科學地教授方法,而科學地學習則是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所追尋的目標.只有在實現了學與教的統一之后,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由此,作為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依據是化學教學中的自然科學方法論.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學生自身的素質和學習能力,利用自身條件和教學環境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化學課中,老師可以通過訪談、觀察、考評、合作學習、實驗探究等各種途徑,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中學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的中心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將新學的知識和學過的知識相聯系在一起.教師也要發揮自己主導和促進作用,為學生創造適合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及想象力,這樣學生才可以不被書本上的條條框框限制,可以自主的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也應當要更好地引導學生,只有老師的引導和學生主動的學習,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化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者:王海燕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