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作文寫作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細觀察
歷來有經驗的教師都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據說英國醫學院的一位教師,為了糾正學生漫不經心,粗枝大葉的觀察習慣,曾經做了這么一個試驗:上課時,他用手指蘸著糖尿病人的尿,并用舌頭舔了舔。而后要每個學生照樣行事。學生們盡管愁眉苦臉,還是照辦了,之后一致報告:尿有甜味!老師突然問:“我這樣要求你們是為了什么?”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為了讓我們知道這種尿是甜的!”“不對!”老師笑了,“是要教育你們細心觀察,我伸進尿里的是拇指,而舌頭舔的卻是食指!你們都沒有照我的樣子做!”此后,同學們再也不敢粗心大意了。許多名人學者的成功,都是得自觀察。觀察力是認識事物的門戶,是智力的窗口。離開了縝密的觀察,對事物的了解只能是“瞎子摸象”。作文是客觀世界的反映,美、丑、色、形,都由觀察中得來。只有細致入微的觀察,才能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因而,觀察是言之有物的基礎,也是文章素材的不竭的源泉。兒童對事物的觀察往往是粗放型的,做到全面、細致、有序的觀察,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或由近及遠,或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上下,左右,前后,總之,要選準一個“視點”,力求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把事物的形狀、特征、范圍、環境形象地反映出來。要有達•芬奇畫蛋的神韻。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可以開展觀察比賽活動,比一比,看誰的觀察細致;賽一賽,看誰的觀察日記寫得具體生動、有條理,這也是強化訓練的一種好辦法。評出的優秀作品可以寫到“班報”上,也可以張貼在班內的“習作展覽”專欄里。鼓勵和促進學生更好去觀察和習作。
二、廣閱讀
表達要有詞匯,詞匯來自閱讀;表達講究技巧,技巧借鑒于范文。首先要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讀好課本。課本的文章都是從浩瀚文海中遴選的精品,應當細細品味,所謂“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但是也不能把學生圈在一個孤陋寡聞的小天地里,只要求學生“啃課本”,限制閱讀課外書的辦法,是不妥當的。有的教師卻不,他們只把課本作“導航儀”“催化劑”,大力倡導兒童到自己喜歡的天地里去“遨游”,去“覓食”。各種各樣的優秀作文、兒童報刊,人人至少一份!班級還有供隨時瀏覽的圖書角。每一本新書都像一艘船,把孩子們從狹隘的地方,領進廣闊的生活海洋。學生借助課內所學,在絢麗多姿的世界里,自由地汲取營養。實踐證明:讀書多的學生作文好,訂刊多的班級作文的總體水平高。古人說:“必讀盡天下之書,盡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筆為文。茍其不然,則胸中不能無礙;胸中不能無礙,則筆下安能有神?”博覽群書,方能出口成章;知古通今,才可筆下生風。
三、勤練筆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這就肯定了“練”的重要性。作文也同樣要通過“練筆”來活動寫作技能。練筆就是用自己的筆說話。作文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從來都不是單靠“看”出來或“聽”出來的,主要的是靠勤奮不輟地“寫”出來的。勤寫,要有興趣做支柱。寫作的興趣來自閱讀教學的熏陶感染,來自現實生活的激勵和觸發。描情狀物的語言美,風光山色的景觀美,人物造型的形象美,激勵著學生去欣賞、追求,進而產生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強烈愿望。多練,不是搜腸刮肚地“做”作文,而是愉快地寫,自覺地寫,經常地寫。練的內容和形式是多樣的。除了按教學計劃兩周一篇的“大作文”,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小練筆”:縮寫、擴寫、仿寫、續寫,看圖寫,寫片斷,寫局部,寫日記、周記等等。小至家庭瑣事、身邊動物,田園蔬菜,同學交往,大到社會新聞、人物、事件……它的特征是:小范圍,小篇幅。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甚至只寫人、事、物、景的某一點,如寫人,小到只寫一個人的肖像,或心理,或語言,或動作表情的有特色的方面。長則三五百字,短則一二百字,表達一個傳神的細節,展示一個精彩的鏡頭。因其“小”,最能表現“童趣”,最符合兒童特點;因其“小”,易把握,有興趣,學生易做,教師易改。五、多修改文章頻改,功夫自出,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契訶夫說:“寫作的技巧,其實不是寫作的技巧,而是刪掉了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修改后的作文,細細琢磨增、刪、改、調的原因,從中領悟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和篇章結構的程序性。其次是指導學生自評自改。要自己提問:選材是否集中,有無增刪的可能?段落層次是否合理,調整一下是否更好?造句是否通達、形象?用詞是否準確、精煉?……要力戒馬虎草率的思想作風。總之,寫作能力從何而來?依我看就是這15字訣:激興趣,細觀察,廣閱讀,勤練筆,多修改。據此,作為教師該怎么做,也便不言而喻了。
作者:黃小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江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