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德育教學視角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職業素養是人類從事職業活動要遵守的行為規范,職業素養一般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一般來說,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具備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越高,獲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二、職業技術院校職業素養的缺失
1.傳統文化的影響。
傳統文化具有巨大的慣性和社會威懾力,不僅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習慣,而且影響人們的心理結構。有些傳統觀念對職業學院職業素養教育有消極作用。如我國歷史上衡量個人成就的價值標準是權位和官位,這就形成讀書是為了做官的價值取向,如“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而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的學生必須有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投身于生產第一線,顯然與我國官本位思想格格不入。
2.市場經濟的影響。
市場經濟的功利性原則容易使人們淡漠精神價值,追求享樂主義,市場經濟助長個人主義的張揚,而職業素養追求的是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市場經濟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益。近年來,常見媒體報道,高薪難招技術工人,使學校重視技術教育,強化職業技能教育,忽略職業素養的其他方面。另外,勞動力市場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費現象,對學歷要求比較高,造成職業技術院校學生投身到各種各樣的考試中,忽略職業素養教育。
1.以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位居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救蝿帐前褜W生培養成為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公民,進而成為報效祖國、積極進取、誠實守信、敬業樂群,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職業素養中的道德素質屬于人生觀、價值觀的范疇。我們要通過德育課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理念。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價值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具有社會歷史性。對人類總體來說,這種關系具體表現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個人對自身的關系等,這些關系在本質上都是社會關系。人必須存在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離開社會關系也就沒什么價值問題。明確個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統一的,個人價值是實現社會價值的前提,社會價值是個人價值的外在表現。人生意義在于自身社會價值的實現,人生目的在于奉獻。我們主張在實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人的個人價值。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創造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物質基礎比較薄弱,社會制度不夠完善,這就要求我們把為社會作貢獻,為人民服務放在第一位,當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發生矛盾時,要自覺服從社會價值,有時要勇于犧牲自我價值,維護、實現社會價值。明確人生意義在于社會價值的實現,而職業是實現社會價值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各種社會現象,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初步確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和從業理念。
2.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一個人對未來職業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前進的方向,人生發展目標是通過職業理想確立,并最終通過職業理想實現。俄國的托爾斯泰曾說:“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睂W生在現階段的學習生活中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一旦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熱情就會低落,學習效果就不明顯。因此,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自己,樹立符合自己實際的職業理想。有了明確的、切合實際的職業理想,再經過努力奮斗,人生發展目標必然會實現。尤其在實踐中遇到困難和阻力時,如果沒有職業理想的支撐,人就會心灰意冷、喪失斗志。此外,如果一個人只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找到“好工作”上,即便將來有實現的可能,也不能算崇高的職業理想,因為這樣的理想一旦實現,就會不思進取,甚至虛度年華。總之,一個人只有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無論是在順境或者在逆境,都會奮發進取,勇往直前。職業理想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比現實更美好,為使美好的未來和宏偉的憧憬變成現實,人們會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頑強的拼搏精神和開拓創新的行動為之努力奮斗。12歲時,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表達他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職業技術院校學生一定要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然后為實現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奮斗不止,為人民、為國家作貢獻,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通過職業理想的確立,激發學生職業素養提高。
3.幫助學生制訂職業發展規劃。
這是德育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職業發展規劃是個人結合自身情況和眼前制約因素,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和行動方案的過程。職業發展規劃的制定,有利于促進職業技術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提高,對人一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盡管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內容因人而異,但在制定個人規劃時要考慮的要素和步驟是基本相同的。通過系統了解和掌握職業生涯規劃步驟、職業規劃測評工具,為科學有效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做好鋪墊和準備。一般認為制訂職業發展規劃有六個步驟:評估自我、評估環境、確定職業發展目標、選擇職業生涯發展路線、制訂職業生涯行動計劃與措施、評估與反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分析自己適合做什么,清楚自己追求什么。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技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從而達到全面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目的。一個人自我認知越清楚、越充分,職業生涯規劃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越強,事業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正如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所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是始于自我認知”。因此,充分自我認知是職業生涯成功的前提,對職業生涯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德育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合理定位自我,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認識到個人的發展必須完全符合社會的需要。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在別人的表揚和批評中全面認識和把握自己,相信自己的存在價值,認同自己的職場能力。
4.培養學生的職業責任感。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優秀的人才,而要成為這樣的人才,首先要具備一定的職業責任感。職業責任感外在的表現形式是愛崗敬業的態度。任何職業都是神圣的,都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職業作為社會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分工不同決定了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對社會承擔的不同責任。社會穩定和發展需要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兢兢業業,用于承擔各自的社會責任。荀子曰:“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職業責任感不僅能反映一個人對職業的認知和態度,而且能反映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職業是勞動者為社會作貢獻的一種載體,每個勞動者在主觀上實現自己職業目標的同時,在客觀上承擔一定的職業責任,為社會作出一定的貢獻。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培養自身的責任意識,改變學生的壞習慣、不良思想,使他們對自己負責,做自信、自立、自愛的人,這是學生職業責任感培養的前提條件。
作者:徐麗英 單位: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