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民族傳統文化與德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強調德育特殊性的同時也需要看到德育的普遍性。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認為的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沒有不反映普遍性的特殊性。雖然各種文化形態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但在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方面具有一致性。這種共性也是各個文化相互交流的基石。
民族文化的傳承性與德育的傳承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經過了千百年的“錘煉”,證明了它們傳承至今的一些合理性。當然也需要承認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不少糟粕,但就其精華部分來講,這些內容有助于解決這一特殊區域內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等方面的眾多問題。這也正是人們積極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不斷強調傳統智慧的原因所在。例如,目前世界各地原住民的生態智慧已經普遍引起學術界注意,對現代社會和現代文明給予了很多有益的啟示。文化的傳承性意味著在德育中需要重視繼承本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充分利用豐富的傳統道德資源。各個民族的傳統道德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自身特色,例如有特殊的經典故事、特殊的禮儀、風俗習慣等等。在重視道德傳承性的同時也需要重視道德的發展性。隨著時代的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面對的問題、所處的社會環境都發生著巨大變化。這需要德育密切聯系實際,積極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道德理念,從而達到以先進的道德指引人的目的。
民族文化的差異性與德育的多元化不僅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差別,即使在同一種文化傳統內部也存在一定的區域差別。這就需要在全國性的德育工作中,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的原因所在。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指出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只有對這些先進的道德準則進行“本土化”再創造,才能成為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
多元文化的統一性與民族地區德育基本原則的統一性
民族文化具有特殊性、差異性的同時,在基本原則上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對中國各個民族來講文化要體現社會主義的性質,而且各個文化都在緊跟時代步伐發展進步。所以在民族地區德育中,需要重視文化特殊性的同時,保證德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時代先進性。
1.民族地區德育要以社會主義公民道德教育為核心社會主義道德的先進性體現于它對社會的引領作用。例如,為人民服務的原則、集體主義的原則都有利于人類文明的和諧發展,是戰勝嚴峻的環境問題、社會不平等問題的重要“法寶”。人民是國家的真正主人。所以公民不是道德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制定者、踐行者和監督者。目前我國公民在道德實踐方面有很多有待改進之處,例如讓每一個公民認識到自己最基本的權利和責任,挖掘和煥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活力,而不是一味地培養“服從聽話的人”。
2.民族地區德育要以愛國主義為重要內容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需要繼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把各民族團結起來推進社會主義事業。文化多元性本身意味著生機和活力,意味著不同人群智慧的交流與碰撞。如果把這一活力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發揚光大,將有大大促進國家的建設和發展。3.民族地區德育工作要跟上時代步伐我國民族地區社會發展普遍落后,人們思想觀念有待進一步的開放。這就需要民族地區德育工作貫徹落實民主思想、科學理念,進行社會主義公民教育。這一工作不僅任務艱巨而且需要創造性地“再加工”。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識字率、文化程度都不高,讓這一人群表達、維護、踐行他們的權利和義務,德育需要采用他們熟悉的方式,要貫徹他們需要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發展,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民族地區德育工作改進策略
當今的少數民族地區德育工作在重視文化多元性的同時也需要重視多元文化的統一性。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公民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非常關鍵。
1.重視繼承民族優良傳統道德各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都具有很強的區域適應性,能夠在自然環境的保護、社會的和諧發展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少數民族傳統道德也是整個中國道德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國家道德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當今這個經濟發展較快,文化建設沒有與之匹配的時代,倡導德育工作更為緊迫。
2.加強德育工作的“本土化”德育的“本土化”意味著先進的道德理念、道德準則需要融入民族文化之中,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各少數民族在習俗、語言、宗教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特色。所以德育工作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再創造,從而能夠把先進的道德理念融入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此過程中充分利用該民族傳統道德資源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做到用本民族的文化要素來表達道德理念,當然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3.培養人們的多元文化意識與道德思考能力在這個多種文化并存、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多元文化意識幾乎成了人們必備的一種基本素養。多元文化意識有助于人們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諧絕不是在完全一致基礎上的和諧,而是有所差別的不同文化或人群之間的和睦相處。每一個個人作為道德的實踐者,不能簡單成為道德的被動遵守者,而是需要成為道德的創造者、踐行者、監督者、反思者、批判者。這需要人們除了具備多元文化意識之外,還要具備一定的道德思考能力。這種獨立思考能力有利于人們跳出原有文化的約束,能夠從不同角度審視文化,批判文化,從而有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道德遵守才能從被動變為主動,道德教育從灌輸轉變為探索。總之,從多元文化的角度來思考少數民族地區德育問題,有助于人們更多關注德育的特殊性、差異性,有助于彌補以往德育模式的一些缺陷。在不同文化區域,德育工作要在內容與形式上有所創新。
作者:耿寶云圖力古日單位: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