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媽祖文化和大學生德育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人本主義精神媽祖的形象在億萬信眾的心中首先是海洋女神、生產保護神,這得益于林默本人對生命的關注,對生命的尊重與對人個性發展的重視,體現了強烈的人本主義精神。一方面,林默對于生命的珍愛遠遠超越了同齡人的感悟,為保護自我與拯救生命,小小的默娘便“窺井得符”心有靈犀,很快具備了防患于未然的本領。特別是林默生在海邊,熟知海性,具備了預測陰陽風雨的超常能力。另一方面,駕船技藝的嫻熟與高超又使她既能自我保護又能保護漁人。親人出海打漁如遇風浪有生命危險,她即使不在現場也會靈魂出殼、舍生忘死、奮力搶救,如救助不成她便傷心欲絕。同時,林默還具有慈悲為懷的醫德和高明的醫術,懂得用草藥給患者解除病痛,使垂危病人起死回生。這些都體現了默娘天性中的人本主義精神。
2.尊重自然規律林默遵守自然規律,敬重自然,因而,她雖然具有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的超人本領,但是卻從不因此違背規律。林默生長在湄洲島嶼的漁村,在海邊長大的默娘熟知水性,水上的駕船技巧也高人一籌,并且具有預測陰晴與禍福的天賦才能。她熟悉自己的生存環境,有很強的自然意識。不僅能認知自然、了解自然,更能熟悉自然、順應自然,具有強烈的自然之子的自我意識。正因如此,小小年紀的默娘才成為湄洲島嶼小國的“小巫師”和“小神仙”。海邊的漁人信賴她、依靠她,不忍她的離去,便將她的離去神化為升天,為她建立廟宇,祭奠她。
3.倫理道德追求是非、善惡、美丑、真假是討論倫理問題時經常接觸到的幾對范疇,道德意識也是人類探究的亙古不變的主題。林默的生平事跡體現了對于真善美的執著追求。首先,林默舍己救人,將救人于危難視為自己應盡的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她行善救人從不計較報酬,常將生死置之度外。默娘之所以為媽祖,是由于她自覺地承擔起道德的義務,她恩澤于眾人,眾人自然奉她為神靈。人們懷念默娘,神化媽祖是有一定的道德積淀和道德準繩的。其次,林默還具有強烈的愛憎意識和懲惡揚善的意識。媽祖神跡中有這樣的傳聞:媽祖對人民擁戴的清廉之官倍加呵護。明朝興化有個名叫呂德的清官,曾身患沉疴,媽祖便顯靈賜藥,藥到病除,平復如常。而對危害朝廷的權奸,媽祖亦除惡務盡。明朝嘉靖年間,莆籍忠臣林潤,上奏朝廷彈劾權奸嚴嵩,便得媽祖托夢,相助除奸。
二、媽祖文化對沿海大學生的影響
(一)媽祖文化對沿海大學生的影響途徑
1.地理位置媽祖信仰起源于東南沿海的湄洲島一帶,通過沿海居民代代相傳,而后便隨著航運迅速傳播開來。沿海居民到媽祖廟拜祭媽祖等信仰媽祖的活動一經興起,至今經久不衰。作為沿海居民之一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從出生就深受這種環境氛圍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就跟隨地方百姓信仰媽祖。
2.宗教氛圍媽祖最初只是一個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后來隨著傳播的深入逐漸演變成一種宗教信仰。可以說,媽祖祭祀慶典本身就是承載宗教形態的一種載體,它是民間民俗活動與古代宮廷祭禮的結合物,是中華媽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了中華民族對至真至善美德的推崇以及征服自然、護國庇民的美好愿望,在臺灣地區影響尤為深遠。作為民俗、信仰、禮儀、工藝美術、音樂舞蹈的傳承載體,這種宗教形態化的媽祖信仰,即展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也渲染了主觀上必須強制加入的濃厚氛圍,沿海地區大學生經過耳濡目染很容易就成為媽祖的信徒。
3.網絡影視媽祖信仰在粵東沿海一帶盛行已久,現代青少年接觸信息不僅僅局限于狹窄的地域范圍,他們還會通過電視、電腦等媒介去查找媽祖更多的事跡,從而會比以前口口相傳的媽祖更真實,更全面。在大陸,先后有多家媽祖文化門戶網站建立。如“新華網—媽祖在線”、“天下媽祖網”等。近年來有關媽祖的電影電視劇也在上映,如今年于央視首播的28集電視劇《媽祖》,使媽祖扶危濟困、無私無畏的光輝形象重現熒屏。這些媒介的傳播都會影響在沿海生活本來就對媽祖有特殊情感的大學生。
(二)媽祖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表現
1.正面影響一是對大學生思想方面的影響。媽祖的救人濟世、正義勇敢等真善美的思想精華,影響著無數沿海人民的思想,當然,也包括沿海青年大學生。對他們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媽祖文化在信眾心中是善良、正義、勇敢的化身,一直激勵著沿海大學生積極進行樂善好施、愛國愛民等正義行為。第二,媽祖為外出漁船保駕護航,在妖魔鬼怪面前不為艱險,這些都影響著沿海大學生不為艱難困苦,遇事冷靜處理,勇于開拓進取等精神品質。第三,媽祖在海難中相救還包括其他外地的中國人,甚至是外國人。媽祖的這種無國界思想非常適合主張友好和平的中國,深深影響著沿海大學生不排外,與外地同學融洽相處。二是對大學生學習態度方面的影響。媽祖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她專研天文,研究醫理。媽祖在當時那種艱難的環境中都可以靜心專研,而且對待知識理解的要求高。媽祖的這種專研精神,給予了沿海大學生一種指向,一種學習動力。一方面他們可以靜心對待學習,遇到難題時可以冷靜處理,積極尋求答案。一方面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不僅僅是表面的,他們會更有毅力有耐心地去探索其中的奧秘之處。
2.負面影響大學生正處在各種價值觀并存且相互沖突的復雜環境中,不能合理而準確地選擇和認同某一社會價值觀念系統,從而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思想領域一定程度的多元化,為資本主義腐朽的東西和封建主義糟粕提供了生存空間,誘發了鬼神迷信在大學生中的泛起。物質文明建設中社會主義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的失落,引發了以贏利為根本目的的鬼神迷信活動;個人至上、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盛行,使鬼神迷信在青少年中的泛起有了可乘之機。
三、媽祖文化與加強沿海大學生德育
(一)弘揚媽祖文化與加強青年大學生德育的可能性
媽祖在信眾心中盡善盡美,媽祖精神包括孝順父母、濟世救人、愛國愛民、誠實勇敢等,在現代,這些真善美的道德要素依舊適用。有研究者認為“:媽祖信仰中的顯靈傳說,無不含有某種道德要素,這些道德要素與神的威靈相結合,構成神跡傳說的內容。而從倫理角度上看,是社會道德要素被披上神意的外衣得到宣揚,因而媽祖信仰在宏揚社會道德方面的作用,應該得到肯定。”當代大學生接觸的信息量異常龐大,對于形象突出的信息特別敏感,易受一些思想的感化,所以如果可以適當在大學中向大學生宣揚媽祖事跡和思想,那么媽祖真善美的思想將會深深烙在大學生的心中,從而會受媽祖思想的感化,重新衡量自己身上的道德要素,調整自己的行為規劃。使現代青年大學生積極向善,達到加強青年大學生德育的目的。
(二)弘揚媽祖文化與加強青年大學生德育的機制
一是組織參觀媽祖廟旅游,感受媽祖文化氣息。政府、高校等機構可以組織開展媽祖廟文化之旅,讓青年大學生親身感受媽祖物質文化遺產,還可以去感受盛大的媽祖祭典民俗。通過感受這些文化氛圍,激發青年大學生對媽祖文化的興趣,引發他們去探索媽祖更深沉的文化意蘊。當一個人置身于一個可以引起共鳴的文化環境中,那么他的思想和行為一定會發生一定變化。媽祖文化所包含的人文關懷可以提升青年大學生的愛國愛民情懷、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媽祖文化可以讓青年大學生自覺克服反道德因素,使人心向善。二是開展媽祖文化思想講座,提高青年大學生對媽祖的認識。通過介紹媽祖文化的內涵、地位、作用等,可以讓青年大學生更多地接觸媽祖文化,讓他們更好地學習媽祖文化的傳統美德。一個個生動地媽祖濟世救人、勤勞勇敢的事跡,會給青年大學生帶來很大的震撼,從而達到教育青年大學生德育的效果。三是開展媽祖文化探究活動,加深青年大學生對媽祖文化的了解。為了更進一步讓青年大學生正確認識媽祖,弘揚媽祖文化。高校可以開展媽祖文化征文比賽和暑期實踐等活動,以此讓青年大學生主動通過搜索文獻,實地考察等形式來研究媽祖文化。在他們做出相關成果后,可以把材料組織好,做一個展覽或者是成果匯報。開展媽祖文化探究活動,有利于弘揚媽祖優秀文化,有利于提高青年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水平。
作者:張麗敏郭德厚單位:惠州學院數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