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班級工作融入道德教育方法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選取恰當的方式進行道德教育
我走進教室正準備給學生講授新課,卻意外發現講臺上面放著一個損壞十分嚴重的椅子,當時強壓著內心的怒火,反思作為班主任的自己以往處理問題的方式,明確認為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要從小事著手,于是我將講授課臨時改為寫作課,題目為《椅子在哭泣》。我提示學生大家都是生龍活虎、四肢健全的人,人是有感受的,椅子殘缺不全的時候會像人一樣憤怒嗎?我把這個問題帶給他們,讓學生自己思考。半個小時后,學生的寫作已近完成,他們不再是之前空洞無感情,而是充滿道德感的色彩,言語之間體現了關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破壞公物的學生也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當,當時就做了自我檢討,通過這樣的做法也達到了我的德育目的。以上這一案例也反映了班主任在進行道德教育時選取恰當的方式是必要的。同樣是一個道德問題,采取一個合適的解決途徑可以讓學生深刻的領悟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以及老師的良苦用心,從而真正的改變了自己的不良行為;相反,采取某些懲罰的德育措施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快速奏效,但是并沒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得以洗禮,道德情操并沒有隨之提升。
二、開展有效的班會活動進行道德教育
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陣地。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各式各類的關于德育的班會活動是不斷提高學生道德自覺性的很好途徑,比如,結合社會文明行為,舉行“舍己為人”的班會活動,活動目的就是喚醒學生奉獻愛心精神,活動的背景是2012年感動中原人物李博亞,鄭州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在天津鐵路公安處所轄昌黎火車站維持秩序時看到一臥軌自殺的男子,奮不顧身跳過去救下此人而永遠失去雙腿這一現實。活動過程就是播放關于這一段的視頻讓學生寫下觀后感,同時組織學生集體唱響愛的奉獻。上述班會活動可以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一次洗禮,不僅找到道德的榜樣,還體味到社會處處彰顯著愛,從而更加積極向上。
三、組織實踐活動進行道德教育
班主任可以通過道德實踐,讓學生實現道德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比如組織學生參加“助人為樂”為主題實踐活動,安排學生定期去區域內的敬老院,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讓擅長朗讀的學生給老眼昏花的爺爺奶奶讀報紙,讓擅長洗衣做飯的學生給行動不便的老人洗洗衣物,讓動作利索的學生給院子里面的花木澆水松土,讓擅長表演的學生給老人編導一出精彩的視覺盛宴。然后,爭取讓敬老院的學生頒發愛心證書,讓學生體味到道德實踐的力量,體味到個人力量的無限作用,從而提升了學生道德成就感。諸如此類活動還有在各小區進行愛護環境的宣傳,在學校義務捐獻舊的玩具給災區兒童等。
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影響學生的道德情操
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的自身道德的水平、處事風格、知識水平將有形無形的影響著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習慣和道德行為,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古人就有這樣的觀點“身教勝于言傳”。例如,班主任要要求做到不罵人,不亂扔廢紙等公共文明行為,這些行為自己在班級就要率先做到,為他們做好帶頭作用。這樣,讓學生自主學習班主任的模范行為,引導他們相信言教的真理性和身教的可行性,從而產生模仿的心理意向和學習的外在行為,由此學生就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形成優良的班風。其次,班主任要博覽群書,關注時事新聞現象,以便及時的給學生傳遞社會的道義事件,讓學生明白道德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社會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和諧社會。再次,班主任要提高自身情景反應能力和處事能力,當遇到學生做出不道德的行為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怎樣從根本上扭轉學生的行為,而不是通過懲罰來以儆效尤。
五、結語
總而言之,社會處于轉型之際,讓社會充滿正能量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班主任,這一神圣的群體,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要時刻肩負起這樣一種責任,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實施德育方面的班會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提升自身綜合素養來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那么我們學生將是有道德修養的一代,祖國將是更加和諧、美好。
作者:張霞 劉忠江 單位:山東省膠州市膠東街道辦事處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