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道德教育對高職語文教學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挖掘素材,彰顯鮮明性
同志指出:“在全社會創設良好的文化環境非常重要。這是關系到推進社會文明進程、改革開放進程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大事。同樣的,學校是傳播社會文明的場所,提倡什么,反對什么,主題應該非常鮮明。”21世紀是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信息急劇膨脹,各種新觀念、新思想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腐敗、落后的思想。高職院校并不是一塊凈土,校園中的莘莘學子必然會受到這些思想的侵襲。所以,高職教育者,尤其是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明辨是非,引導學生堅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接受積極觀念,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職語文課本中有很多道德教育素材,語文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為學生剖析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熏陶。比如,《歡樂飄揚在中國上空》雖然是一篇新聞稿,但它將幾代中國人的夢想烘托得活靈活現,渲染出夢想實現的激動之情,能夠有效培養高職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雨中登泰山》這篇文章詳細記述了作者在雨中登泰山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使高職生產生了心靈共鳴;高職生能從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從而樹立為民族復興而讀書的偉大理想。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良好的德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提升高職生的人生修養。
二、更新形式,凸顯實用性
21世紀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社會急需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能夠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勞動者,更需要創新能力。如果在高職教育中一味照抄照搬枯燥、乏味的道德說教模式,就很容易扼殺學生的創新力,還會引起他們的反感情緒。高職德育過程要注意教育形式的生動性和新穎性,將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高職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語言優美、思想深刻的文學作品,比如《再別康橋》、《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這些課文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熟讀并背誦這些課文,然后舉辦朗讀比賽,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他們體會我國母語的優美,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也可以組織高職生參觀文化古跡,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語文知識抒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感悟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讓學生的情感和靈魂得到大自然的凈化。高職生正處于花樣年華,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引導他們走出困惑,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語文教師責無旁貸。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本中的話題組織高職生開展辯論賽,比如“早戀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將這樣的敏感話題放到賽場上分析,可以讓學生全面意識到人類情感的本質。
三、結合實際,突出針對性
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相反,需要教育者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最重要的是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實施。高職生的身心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思維活躍但尚未完全定型,若正確引導則會讓他們受益終生。而且,高職生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環境都各不相同,他們的心理特征也千差萬別。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并不是一篇散文、一首古詩就能奏效的,關鍵是要貼合他們的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高職生大多來自五湖四海,長期住在學校,所以飽受思親之情,高職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給親人寫家信。雖然在當今社會中,手機、電話等通訊工具十分發達,但是一封承載著濃濃思念之情的家信更能培養學生的愛鄉情懷。教師可以借助節假日或者晚會,舉辦詩文朗誦比賽或演講比賽,比如在端午節組織紀念屈原的文化活動,告訴學生端午節也是“愛國節”,雖然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定的糟粕成分,但是“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主題始終是其發展方向。這樣的“愛國”節日還有很多,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好此類節日契機,為高職生開展相關的活動,從而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美好的心靈。同時,這些活動還能鍛煉學生的口才,拓寬他們的視野,一舉兩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總之,高職語文教學是對高職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正所謂“潤物細無聲”,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過程,關鍵是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情感熏陶,提升思想境界。另外,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契機無處不在,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方能見到明顯成效。只有高職生的思想道德提升了,才是真正造福學生,造福教育事業,造福全社會。
作者:周馨璐單位: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