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畢業設計在高校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中占據重要一環,其質量的好壞不僅檢驗畢業生質量,還是衡量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如何培養高水平城市地下空間專業業生,解決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現場技術難題。本文針對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方向畢業設計中存在諸多問題,分析其形成原因、影響后果,提出具體實踐改革措施。這些改革措施對提高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有一定借鑒意義。
畢業設計是衡量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也是高校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的主要結構,其質量好壞直接反映畢業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及今后解決工作中遇到難題能力。畢業設計是學生對4年所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一次全面、徹底的總結。本文從專業特點、畢業設計現狀及存在問題、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措施入手,查明畢業設計質量下降原因,探討如何提高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具體措施。
1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方向特點
世界城市人口急劇膨脹造成“城市擁擠綜合征”。抬眼望去盡是高樓大廈、城市立交橋等,交通擁堵,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國內外很多國家進行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諸如鄭州西區地下商業步行街、法國巴黎市中心的LesHalles等。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2013年開始招收,其前身是地下工程專業,但課程設置中的主干課程已經向城市地下空間方向偏斜,刪掉《井巷工程》,增設《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設計與施工》,課程重心由原來偏煤礦、隧道逐漸向城市地下空間工程轉移。2012年系室組織老師到同濟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調研,探討培養方案、大綱定制,委派老師到高校、企業進修。城市地下空間專業畢業生大多從事現場施工、管理等,而從事城市地下工程設計工作人員特別少。畢業實習、設計是本科實踐教學中最重要一個環節,是對4年所學課程知識的深化、拓寬和綜合訓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由于高校前幾年大幅度擴招,但教學資源增長有限,本科教學質量進一步下降,學生上課興趣不高,直接影響后果就是本科畢業論文不過關,抄襲現象嚴重[1-4],且這種現象惡性循環,對學校、企業影響深遠。
2畢業設計現狀及存在問題
2.1選題千篇一律,無法突出專業特色
河南理工大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是在礦井建設、地下工程專業基礎上開設的專業,老師主要從事地下空間施工,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選題也集中再煤礦巷道設計與施工或隧道斷面設計與施工,畢業設計題目范圍窄。近些年,煤礦不景氣,薪資待遇低,許多學生對礦井建設專業方向不感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全方位指導畢業生選擇新的課題,拓寬畢業論文選題方向,選擇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方向,解決其施工中遇到問題。
2.2畢業生理論基礎薄弱、論文撰寫時間短,質量無法保證
一般工科院校本科課程體系僅僅開VB語言及MATLAB應用,彈性力學、有限元及數值軟件等應用基本沒開,學生基礎相對薄弱。雖然在大四上學期分配畢業設計指導老師,但學生和老師溝通少,很多學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對老師分派的任務基本沒什么進展,正式畢業設計基本從4月份開始,中間由于監管不到位,部分學生回家或抽空出去旅游,短短2個月的時間撰寫論文,論文質量得不到保障,部分學生從網上購買論文或請人,部分學生抄襲網上論文,內容做適當修改,造成畢業論文質量進一步下降[4-5]。
2.3指導老師和畢業生缺乏必要溝通
指導老師和學生之間不了解、不熟悉,許多學生不認識指導老師,老師分配的任務,學生大打折扣。老師打電話問學生論文進展,學生不接電話,造成師生之間隔閡逐漸加大,許多老師反映給學院,最后不了了之。找到工作的學生和考上研究生的學生,畢業設計動力不足,整天打游戲,論文進展緩慢。
2.4畢業設計與就業、考研難協調
近些年,國家加大基礎工程投入,城市地下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形勢一片良好。部分考研的學生從大三開始復習,造成許多專業課開設不理想,學生甚至逃課,聽課時也看一些考研書,考研和上課不可調和的矛盾短時間無法解決。大四上學期,大部分學生開始找工作,不去聽課;勉強上課的學生要么玩手機、要么心不在焉,部分課程開設效果不好。學校要求考研率、就業率,造成上課學生進一步流失,老師上課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難以保障。
3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方向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畢業設計改革:
3.1選題要體現專業特色,范圍要廣
城市地下空間包括地鐵、儲物庫、地下超市、停車庫等,所以畢業論文要覆蓋上述內容,不能僅針對地下隧道工程、煤礦工程等,要設計城市地下空間方方面面。培養的學生要多元化,適應能力強、綜合能力好的畢業生。
3.2選題難易程度要適中,避免論文抄襲
指導老師布置畢業設計題目時,一方面,考慮學生基礎,另一方面,選題難易程度要適中,調動學生畢業設計積極性,不可挫傷其積極性[6]。更不能因為其基礎差,放棄學生管理,讓其自生自滅。系室開會討論指導老師提供的題目,并結合在現場工作多年工程師的意見,做到選題難易程度適中??伞凹兕}真做”、“真題真做”,調動學生畢業設計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能力,避免“假題假做”,遺留隱患,致使部分學生冒險抄襲論文,論文質量難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外部荷載計算過于復雜,指導老師提供可操作的源程序代碼或當前流行數值軟件,讓學生手算和電算結合,避免論文設計錯誤和抄襲,達到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3.3選題要結合學生就業方向,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在畢業設計教學環節中是主體,指導老師起到監督和指導作用。激發學生對畢業設計興趣,讓他們認識到畢業設計的重要性,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資助查資料,提出創造性問題,撰寫高質量畢業設計論文。我系實行雙選會,指導老師提供論文題目、方向,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和指導老師溝通,系室起宏觀調控作用。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學生大部分簽約施工單位,諸如中鐵、中隧等施工單位。選題要接地氣,讓學生感學學有所用,避免“假題真做”。為了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讓學生畢業后盡早進入工作狀態。在畢業生選擇簽約企業時,學生可與企業聯系,根據興趣或實際情況選擇論文題目。
3.4加強教師培訓和現場學習,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我系大部分老師從事地下工程施工教學,很多老師沒在施工一線學習過,很多知識是從視頻或書本知識,或走馬觀花的觀看,不了解施工全過程,或對里面施工環節一知半解。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招生后,面臨最大壓力就是大三專業課,在上課或實踐環節,無法給學生講解施工細節。開設的課程需要引進人才,但這方面人才奇缺,引進難度很大。系室按照城市地下空間培養計劃,合理分派老師到同濟大學、山東大學、鄭州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等單位進修。一方面,了解985高校開設這門課講解內容、細節問題的講解;另一方面,到企業了解施工各個環節,施工細節問題,把現場案例融入課堂教學,避免傳統重理論、輕實踐教學過程。
3.5強化校企聯合,共同培養優秀畢業生
2015年11月3日,新華社受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提出:“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大型企業,讓企業參與本科教學及實踐環節[7-8],共同培養學生。實習課程和部分專業課可讓企業參與完成,由企業派遣工作在一線、經驗豐富且了解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術工程師講解最新的技術和工程流程。企業人員可將工程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利用模型進行講解,使學生具有初步工程認識,基本的職業素養。企業需要什么類型人才,制定本科教學大綱、培養計劃時多參考企業建議,培養企業需要人才。畢業論文由校企雙方共同負責,企業提供現場需要解決的問題,加以整理,和校內指導老師共同布置畢業設計題目,有校內老師帶隊,共同完成畢業設計。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撰寫過程中,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定期向校內指導老師匯報論文進展。企業在此期間考核學生,滿足要求的學生,可簽署就業協議。學生將校內學到的知識用于企業實踐,適應企業生活,不僅不會影響工程進度,還會為企業帶來良好經濟效益。對企業來說,獲得廉價的勞動力和優秀畢業生,同時考查學生忠誠度,降低用人風險。
4結論
結合自己近些年對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認識、理解,給出了相應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教學改革措施。從校企聯合、師資培訓、質量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資料整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城市地下空間專業優秀畢業生,解決現場工程實際問題。通過對我校土城市地下空間專業方向畢業設計全面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要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必須科學選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嚴格畢業設計考核、把好畢業答辯關,培養社會需要的城市地下空間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郝哲.對提高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30):100-104.
[2]余偉.關于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6):66-67.
[3]謝然.畢業設計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及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5):40-42.
[4]鮑先凱,薛剛.土木工程專業巖土與地下方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183(32):121-123.
[5]劉波粒,劉澤軍.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7(7):89-90.
[6]韋愛勇,陸文,裴來政,等.提高安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措施[J].高教研究,2008(3):37-40.
[7]王鳳娥,鄭西剛.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2,19:95-96.
[8]史金聯.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8):190-192.
作者:朱昌星 王鳳娥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