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畢業設計之西方元素演繹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民族調式有五個音,而Jazz樂如果只有五聲,那就無法去演藝了;如果在民樂中加入西洋音樂中的音階,那么民樂的特點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們的想法是不停留在民族或是西洋中,也就是運用九和弦和十五和弦。
節奏上:以波薩諾瓦切分節奏為主,適當選擇民族打擊樂襯在低音部。波薩諾瓦音樂有種慵懶的感覺,律動上最大的感覺就是自由,即興,連續切分。所以切分節奏的運用,使旋律充滿異國情調。樂器的低聲部節奏框架是典型的波薩諾瓦節奏,BASS的演奏形式也是典型的波薩諾瓦風格的演奏方式,吉他進行切分式節奏的和弦演奏。
中期。音響效果及頻響:厚與薄的兼顧。民族樂器音量較為單薄,特別是在低頻段,西洋樂器音量較為渾厚,所以我選擇民族樂器中低頻較為渾厚的樂器——蕭,為鋪底樂器,這樣與有波薩諾瓦特征的樂器——薩克斯,在頻響及音響效果上形成很好的融合。
后期。縮混:樂器部分的縮混
鋼琴的縮混:為PS中原音大鋼琴的音色,制作前給它加入一點混響,制作后總體導出時對其進行中頻均衡的處理,對其中頻進行加強。
薩克斯的縮混:為Orchestral中的音色,這里的薩克斯是作為中低頻樂器來演奏,所以音色不必太亮。在制作前把高頻降低,增加低中頻,縮混時對它的相位進行更改。
鼓的縮混:音源是EZdrummer,使用的是康佳鼓部分,制作后進行縮混增加底鼓和镲片的質感。
吉他的縮混:為RealGuitar音色,整首作品中吉他是絕大部分都存在的,樂曲中的間隙部分由它來填滿,所以縮混時需要把它的音色變的很柔和,像空氣一樣。
團隊合作本項目團隊合作的最大方向是如何融合兩種風格,這從構思到縮混一直都需要考慮的。
在節奏形態上:波薩諾瓦節奏樂器應用于低聲部,民樂器應用在高聲部。波薩諾瓦這種風格的節奏與樂器的特點與民族樂器節奏的特點有一些沖突,讓人聽起來感覺會有一些不倫不類,我們利用民族樂器在不同聲部的音響效果和旋律感,將西洋樂器用于節奏切分和低聲部的織體,這樣就能融合在一起。樂器的低聲部節奏框架是典型的波薩諾瓦節奏;BASS的演奏形式也是典型的波薩諾瓦風格的演奏方式;吉他進行切分式節奏的和弦演奏這樣與高聲部形成呼應。音響效果上:各聲部音響效果兼顧厚與薄。中聲部由薩克斯和簫進行呼應式的填補,高聲部以鋼琴為主,加上與民族樂器中古箏和笛子點綴式的演奏。樂器的前40秒是以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的對比為動機創作的,之后將鋼琴推出進行旋律式的演奏,運用的是典型的爵士音階;輔助聲部是由鼓和BASS以及爵士吉他進行伴奏。
和聲效果上:一分鐘時加入弦樂,從和聲上考慮,是為以后合作者的動機發展做鋪墊,和聲方面合作者沒有一味的采用251的套路,而我也沒有完全的引入民族式的和聲,所以真正的主題還沒有出現。弦樂的加入會把作品拖入另一種意境,如何不純粹的表達2種風格的特有性,成為接下來的問題。于是,合作者節奏的變化成為樂曲發展的重要依據。樂曲的B部分,節奏由慢變入活潑,旋律也是如此,這樣樂器又有了新的發展動力。樂曲最后再次回到主題。
創新之處
雙重跨界。無論是學生組合上還是作品風格上都是屬于典型的跨界,特別是作品風格上更是創新中的創新。學生組合上:一位是演奏民樂的,一位是專攻西洋樂器的,他們對自己研究的領域都有較深的見解,這樣的一個組合是這個作品成功的基礎。作品風格上:新民樂尚未形成體系,民樂與波薩諾瓦的結合,更可謂是創新中的創新。
“雙向”創作技法。旋律及頻段上要兼顧,節奏及音響音域上要凸顯,和聲及調式上要摒棄?!半p向”是指有去有回的,相互均衡的,一般的作品的創作技法是“單向”的,但是民樂與波薩諾瓦的組合既要考慮民樂旋律的優美感又要考慮波薩諾瓦的和聲性;民樂的薄與西洋樂的厚之間的沖突;民樂的單線條旋律感與西洋音樂和聲感之間的選擇等等,需要相互磨合到一個合理的點。
疊加式音樂審美的培養。單風格作品的音樂審美幾乎形成一種模式,在日常的學習中已逐漸形成,而本作品屬于既有民族風格又有波薩諾瓦風格,屬于多元化的作品,這樣一種疊加式的音樂風格,目前尚未形成體系,故音樂審美也尚未形成,完全靠創作者自行摸索,兩種風格在作品中的份量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所以該作品對于疊加式音樂審美的培養起到很好的效果。以上為原創性畢業設計的一個具體案例。
作者:王玉單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