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沉浸式大學生安全教育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元化、復雜化的社會使得高校安全工作面臨新問題、新挑戰,如何實現高效立德樹人目標,安全教育工作方法、質量問題迫在眉睫,亟待解決。通過VR技術,沉浸式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效果,潛移默化提高安全意識,革新目標、理念、形式、內容,值得研究、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VR;沉浸式
0前言
向大學生傳播安全知識和概念,提高認知和規范行為,并通過目標和計劃增強安全意識是高校安全教育的初衷。高校所涉及的安全問題較多,具體包括:交通、人身安全、校園生活、健康生活、職業安全、突發事件及自然災害、社會治安、網絡安全、國家安全、心理衛生及心理健康等,體系龐雜且內容繁多,涉及大學生成長發展的方方面面。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必須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在法規、紀律、知識和技能上下功夫,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技能,保障大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現實虛擬技術也簡稱VR(VirtualReality)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正在研究中的一種高新技術,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通過情境沉浸、多維度視聽、可動手交互的方式,創設出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多感官體驗環境[1]。VR沉浸式教育以皮亞杰所提出的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為指導,通過同化和適應來實現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將VR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打造沉浸式課堂教學模式,達到情景化、情境化。隨著社會發展,新興技術對大學生生活學習,尤其是安全教育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何適應新形勢,正確引導教育學生,運用新興技術手段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目標,這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
1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形勢緊迫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所以,大學校園的安定關系到社會的團結穩定,大學生的健康、安全也關系到祖國的長治久安。近年來,國內對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十分重視,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都采取相關舉措促進大學校園安全、穩定,從制度和政策上規范了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并且也編寫許多關于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教材,定期組織大學生安全教育活動,定期或突擊檢查各大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實情況。以山西、江西、河南、福建多地為例:
1.1安全穩定工作的考核體系納入了大學生安全教育部分;
1.2出臺相關文件,規范大學生安全教育行為;
1.3組織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活動,營造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濃厚氛圍;
1.4健全機制,各地區通過各單位主管部門推動責任到人的管理制度,形成良性的管理模式;
1.5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和5G時代的飛速到來,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滲透日益加深,這也就要求安全教育工作必須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近幾年各地區、各高校都在采取各種嘗試來增加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創新性、時代性、針對性和實踐性。覃紅課題組[2]認為,在“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應做到:1.5.1提高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1.5.2激發學生主體性,鼓勵其參與校園安全建設;1.5.3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構建“互聯網+安全教育”管理體系。
2大學生傳統安全教育的局限
2.1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缺乏創新性。這是當前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比較普遍的問題。目前的安全教育工作多采用灌輸式的模式,而且教育的內容單一、陳舊,多數理論知識借助已發生的安全事件進行的實例匯編作為輔助教材,整體課程缺乏趣味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很難引起學生對于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供需失衡”矛盾由來已久[3]。現在的學生的年齡段集中在“00后”,這一代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接受新事物的手段和能力比較強,他們既喜歡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知識也易受到“互聯網+”時代存在的潛在危險所傷害,所以迫使安全教育工作改革勢在必行。
2.2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缺乏有效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流于形式;二是在出現了校園傷害案例之后進行的彌補性教育工作;三是課程有效,實操無效。這種現狀往往會讓學生們對安全教育工作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這就導致對學生安全意識的提升幫助不大,而且也降低了師生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其次,安全教育種類繁多,表現形式復雜,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理論教材中的案例存在滯后性、偶發性、特殊性等問題,尤其近年來,高校校園安全問題呈現出“日日新”的趨勢,大部分安全問題是伴隨科技發展而產生的,例如“校園貸”、“網絡暴力”[4]等問題,因此就出現了安全教育工作并不具備普適價值,學生很難產生共情效益。
2.3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缺乏互動性。表現在全國大多高校普遍采用理論講解式的安全教育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難以進行實踐[5],對一些突發事件的知識學習活動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即便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問題,學生也很難學以致用,這就導致安全教育因缺乏互動性而喪失其本來的意義。甚至對一些常見危機事件的解決,學生未能在模擬的情境中親自體驗,無法理解理論知識所講述的內容和含義,比如:部分學生仍然不知道滅火器該如何使用等,實際運用只是紙上談兵。
3VR視域下沉浸式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伴隨虛擬現實技術的成熟,VR技術設備越來越普及,它的科學使用,使大學生身臨其境,沉浸于安全教育的實際場景中,使安全教育更有實效、更有質量。
3.1VR視域下沉浸式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培養目標。利用VR技術,打造虛擬情境,從傳統灌輸式的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向沉浸式安全教育課程轉變,以此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增強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的吸引力。通過VR技術設計出現實危機場景,打造具有仿真模擬效果的教學環境,增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和實踐性,以此提升學生對危機事件的應對能力,增強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整體的有效性。
3.2VR視域下沉浸式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培養理念。沉浸式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以多樣化、情境化、沉浸化為導向,通過體驗感來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信息技術參與這種教學模式可最大程度地加快知識的更新換代,還能將最新出現的安全隱患模擬成現實場景供學生體驗,這便有效地克服了過去知識案例陳舊的問題,可增加教育教學的時效性和吸引力,有助提升教育教學的成效。VR技術在安全教育課程中的應用,充分打破傳統教學工作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為師生開展教與學的任務都提供方便。并使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不再單純地停留在理論灌輸層面,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能引起師生對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
3.3VR視域下沉浸式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培養形式。VR沉浸式安全教育,與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同,需將安全教育中的知識點融入到故事情節中,讓大學生在體驗場景、情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相關知識。傳統安全教育的技能學習和測驗,受限于成本、安全性等條件的制約,效果較差。比如滅火器的使用,一個班級只能有少數人實地操作,其他學生只是觀摩,VR交互體驗在低成本、高安全性的前提下,為每位學生提供操作的虛擬設備,大大提高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時,在檢測技能掌握程度上,通過VR操作進行檢驗,不再是呆板的背誦操作步驟,也能更好地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
3.4VR視域下沉浸式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堅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以安全基礎知識學習、安全教育案例模擬場景體驗、安全教育互動平臺和安全教育考核等方面構建大學生安全教育平臺,為學生安全提供積極預防作用。首先,在構建全方位、系統性的安全知識體系,通過對大量的資料搜集和充足的案例匯編,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理論數據庫,通過人機互動的模式,從安全基礎知識學習、安全教育案例模擬場景體驗、安全教育互動交流及安全教育知識考核等方面構建大學生安全教育平臺,實現沉浸式教育理念與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結合。學生可以通過軟件隨時隨地學習各類安全知識;同時也可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其次,構建沉浸式安全教育案例場景,將消防演練、心肺復蘇、網絡詐騙等安全知識以虛擬場景的方式展示,學生在設定的場景內體驗實操,學習相應的處理流程以及自救逃生技能,在高度仿真的情境下,沉浸式的參與過程,真正的掌握知識和提高技能;再次,圍繞國家安全、個體安全等各方面各領域,確定特定領域主題,在各類特殊事件和時間節點,充分調動主動性,增強體驗能力,豐富自護能力;最后,建立安全教育考核體系,堅持過程性和雙向性的評價原則。一方面,院校可通過反饋數據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核;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該數據對學校相關安全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評價,這種雙向考核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使院校有關部門了解學生的需求及院校在安全教育乃至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4結語
隨著科學水平和網絡技術的發展,VR教育已經引起國人的興趣和關注,在智慧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高校利用新技術革新安全教育的目標、理念、形式、內容,要遵從以技術為輔,教育為主的原則,從學生出發,找到興趣點,給予沉浸式感受,從而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陳陽 付華 單位:太原工業學院計算機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