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設立安全教育課程的現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300人和體育教師24人。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查閱和收集大量的國內外有關應急安全課程設置的書籍、網站、期刊和報紙文章等大量資料,為寫作過程的開展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2專家訪談法詢問6名相關的專家,一是對發放的調查問卷的效度和信度進行把關、檢驗;二是對普通高校設置應急安全教育課程的可行性,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實效性進行分析。
2.3調查問卷的設計與發放根據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設計調查問卷2套,第一套調查問卷,設置50道選擇題,發放6所高校大學生300份問卷,回收問卷293份,剔除無效問卷5份,有效收回28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調查大學生對應急安全教育的了解程度和對高校開展應急安全教育教學的認可程度。發放對象為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300人。第二套調查問卷發放6所高校教師24份調查問卷,回收問卷24份,剔除無效問卷1份,有效收回2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8%,調查教師對普通高校開展應急安全教育課程的影響因素。
3.結果與分析
3.1學生接受生存教育的主要途徑中學校教育占45.6%,家庭教育占18.0%,18.8%是來自網絡。可見學校是學生獲得生存知識的主要場所,從家庭教育和網絡媒體途徑獲得的生存知識也占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是在學校當中度過的,學校開設的各種課程可以教授學生如何生存各方面的知識。雖然某些學生也通過網絡、電視、閱讀書籍等途徑獲得應急安全知識,但在學校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更具有方向性和真實性。因此,在學校中對學生進行應急安全教育具有相當重要地位。
3.2大多數學生都接受過水電煤氣安全使用常識、自我防衛能力和火災的防范知識教育,部分學生了解一些地震的逃避、簡單的醫療救護常識和基本的傷口的處理與包扎。而對于掌握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受傷、游泳時對溺水者的施救和心肺復蘇術的學生相對比較少。可見,學生接受到多是生存知識、安全常識、災難逃生的基本知識等理論性的方面,對于實踐經驗、基本技能的運用比較缺乏,遇到實際問題時就往往會不知所措。因此,應急安全教育不能只是理論性的教育,更多的應該讓學生掌握生存技能,學會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學到的知識,增加學生求生能力、緊急避險能力的教育。
3.3普通高校對學生進行應急安全教育的方式和頻率比較少,特別是部分高校對學生的應急教育還不夠很重視,大部分高校進行應急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為宣傳講座、校園廣播和發放學習材料,很少部分學生接受模擬生存演練。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應急安全相關的基本運動技能的教學與訓練,對應急安全教育理論知識講不到的地方,運用實踐教學特別給學生親身的體驗,積累動作經驗,從而在面臨危險的時候能夠臨危不亂,順利求生。
3.4學生對學校進行應急安全教育的態度表示積極的占35%,表示一般的占30.3%,比較消極的占19.4%,感覺無所謂的占15.3%。學生普遍認為意外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不太可能或不可能,認為很有可能的只有少數。導致學生誤以為自己生活的很安全,生存威脅不大,進而導致學生學習生存知識的消極態度,從思想上放松警惕,因此高校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態度的糾正,讓多數學生認識到應急安全教育帶給他們的益處,通過應急安全的學習使他們掌握躲避危險的技能,面臨生存威脅的時候能恰當保護自己與他人。
3.5通過調查問卷,影響大學生對應急安全教育學習的因素分析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業太重,平時上課作業已經很多,晚上還要繼續上課或晚自習,他們認為沒有時間和精力再進行學習應急安全教育。也有認為學了沒有用的學生占11.2%,在與他們交談過程中感覺到他們對應急安全教育不夠理解和重視;有些學校開設應急安全教育的課程,但是教學內容不夠新穎,應急安全教育應該是體驗式教學和實踐教學;另外缺乏專業教師是目前高校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存在的最主要困難。
4.結論與建議
4.1在普通高校教育教學中設置應急安全教育課程,在教學中應與其他部門如校醫院、校保衛處、校團委、體育部等緊密聯系和緊密配合,科學地構建學校應急安全教育一體化體系。
4.2提高大學生的應急安全意識、教師的應急安全意識和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的危機意識,從而消除教育教學中的盲區,使高等教育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夏倫單位:華中農業大學體育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