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利率趨勢淺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利率趨勢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利率趨勢淺析

摘要:隨著消費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消費信貸業務在最近幾年快速發展,大幅降低了信貸服務的門檻。隨處可見消費信貸產品的廣告,刺激著年輕人的消費欲望。然而野蠻生長的行業也伴隨著高利率的亂象,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受到了金融監管的關注。本文研究了近幾年金融監管對于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在利率方面的一系列監管手段的背景和趨勢,總結了當下的監管要求,并推測監管思路和目標。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利率;消費信貸

盡管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發展起步并不早,但在諸多行業的應用層面卻走在了國際比較領先的位置上,比如在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和實踐就相當的引人注目。在信貸、保險和投資理財等諸多互聯網金融產品服務中,個人消費信貸類產品因其發展速度快、覆蓋人群廣、產品種類多、監管措施頻繁等原因,尤為受到關注。

一、從民間借貸到互聯網消費信貸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商業金融機構自主研發或與各類互聯網企業合作,依托現代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手段提供如保險、信貸和信息中介等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展業模式。互聯網貸款是互聯網金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借款主體不同可分為個人消費貸款(ConsumerCreditService)和企業經營貸款。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主要是指面向個人的(債務主體為自然人)、以購物、旅游等消費類用途為主的小額(幾百至數萬元,一般不超過30萬元)、中短期(不超過36個月,按日計息,通常可提前還款)無抵押信用類貸款。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的提供方主要有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如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以及主攻尋找客戶資源的助貸機構等,典型的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隨著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不再只由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面向普通客戶提供服務,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滿足了國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滲入到了普通用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又以“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等依托平臺流量和場景優勢的服務憑借申請簡便、使用場景靈活等優勢獲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有別于傳統商業銀行主要依托商業銀行網點被動獲客,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提供方還通過在線廣告、MGM(membergetmember,顧客介紹客戶)、面對面地推等渠道獲客。這類產品的出現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增加社會消費品生產,改善生活服務品質,擴大內需商品市場,進而有效促進國民經濟平穩有序的健康發展。在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興起之前,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給個人消費者的消費信貸業務主要是信用卡、裝修貸等。例如信用卡產品,就存在著業務流程繁瑣、批核門檻高,發卡耗時較長、需要線下面簽等不便。而互聯網公司憑借強大的獲客能力、成熟的大數據分析經驗和精準的市場定位能力,在小額無抵押貸款領域獲得了成功。然而隨著互聯網消費信貸行業的蓬勃發展,也暴露出了諸如貸款息費過高、違規催收、借款人隱私泄露等社會問題,其中貸款利率過高常常是大眾最為詬病的一點,雖然為放貸機構和助貸機構帶來了短期可見的巨大利潤,但也嚴重限制著信貸業務的長期健康發展,同時引起了金融監管部門的關注。消費者對于小額借款的需求是天然存在的巨大市場,傳統金融機構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使得部分需求轉移至民間借貸市場來滿足。而民間借貸市場固有的高利息、區域性等問題,也壓抑著這部分信貸需求。隨著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的推廣,滿足了這部分信貸需求,取代了民間借貸在小額領域的市場地位。在缺乏監管的初期階段,其利率定價都會參考民間借貸的實際利率并略低于此以獲得競爭優勢,但普遍高于受到金融監管的銀行消費信貸產品。在2013-2017年間,市場上一時流行著面向低收入、月光族的超短期現金貸“發薪日貸(Paydayloan)”產品,如“2345貸款王”、“現金巴士”等,其年化利率普遍為100%-300%之間,借款人因此背負著巨大的資金成本,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二、從“兩線三區”到“4倍LPR”

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發展初期產生的惡劣社會影響引起了金融監管部門的關注,隨著對Paydayloan、“714高炮類”產品的關停和處罰,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的利率得以回歸正常,相關社會事件的發生逐漸減少,行業逐漸規范,金融監管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金融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利率的指導依據,也經歷了從“兩線三區”到“4倍LPR”的演變。

(一)參考民間利率,形成制度規范

“兩線三區”的規定可追溯至1952年由最高法發布的《關于城市借貸超過幾分為高利貸的解答》,其中明確到“私人借貸利率一般不應超過三分”。1984年,最高法又在《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民間借貸利率可適當高于銀行貸款利率,允許民間利率脫離銀行貸款利率單獨制定標準。1991年,最高法在《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第6條進一步明確民間借貸利率可高于銀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數),對于超出規定部分的利息法院不予保護。在LPR尚未推出的時候,首次出現了4倍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要求,成為了后續政策制定時的一個參考。2002年,人民銀行在《關于取締地下錢莊及打擊高利貸行為的通知》中規定:“民間個人借貸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但雙方協商的利率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的4倍”。

(二)“兩線三區”的產生

2015年,最高法正式出臺司法解釋《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提出“兩線三區”的利率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曾說:“在制定這則司法解釋的時候,我們研究過從古到今利率的變化,特別是1990年以來10多年央行利率頒布的整個利率的線索。我們研究后發現,央行頒布的貸款基準利率變化比較大,最低是百分之二點幾,最高是百分之十二點幾,中間較多的是5%-8%,最后我們選了中間的6%,又參照傳統四倍的含義,得出24%這樣一個數字。其中,“三區”包括高于年化利率36%的“無效區”、低于年化利率24%的“司法保護區”、和年化利率24%至36%之間的“自然債務區”。由此可見,“兩線三區”的規定很大程度上是司法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目的是為了避免過高利率對借款人造成傷害。2017年12月,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相關部門發布的《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中要求“各類機構以利率和各種費用形式對借款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定”。至此,互聯網消費信貸的利率上限有了明確的參考標準,而市面上超過年化利率36%的產品也逐步下調了定價,以便符合監管要求,同時行業中出清了一大批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的網貸公司。但從前文所述可以看出,年化利率36%是監管可以接受的利率上限,并非合適的利率區間,對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的利率指導方向仍會是逐步壓降的趨勢。

(三)錨定LPR,為全面的利率市場化做鋪墊

在清理違規網貸產品的行動初見成效后,監管對社會融資成本的引導措施并未停止。2020年8月20日,最高法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PrimeRate,簡稱LPR)的4倍為標準,取代“24%、36%,兩線三區的利率限制”的規定,以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當日發布的一年期LPR利率3.85%為基數,4倍LPR為年化利率15.4%,遠低于年化利率24%的司法保護區。可以看到,這項規定大幅度降低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引導市場融資利率下行,促進民間借貸利率逐步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水平相匹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定價也不應逾越民間借貸,受此政策影響,部分銀行及持牌消金公司推出的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著手下調產品利率,積極向政策指導的利率區間靠攏。LPR采用市場化的報價機制,每月由18家各類型商業銀行依據中期借貸便利(MLF)加點后的報價綜合決定,是商業銀行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銀行的其他貸款產品利率可以錨定LPR進行加減點來產生。這項政策的推出,將民間借款的利率規范從固定區間限制調整為了以LPR報價為錨的浮動定價機制,這也有利于央行通過調整MLF報價,直接影響包括民間借貸在內的各類貸款行為,使得貨幣政策對利率調整的傳導更為高效、直接。

三、利率監管新趨勢

通過這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我們可以感受到監管部門對于引導社會融資成本逐步下行的決心。在政策的具體執行過程中,金融監管同樣體現出了穩定市場預期,避免利率快速下行導致金融風險產生的態度。雖然政策層面“兩線三區”已被“4倍LPR”取代,但目前并未在全部貸款產品中執行。此時若執行4倍LPR利率會大幅減少金融機構和助貸機構的利潤,縮減放貸規模,較高定價區間的用戶貸款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又正值新冠疫情期間,部分無穩定收入來源需要借新還舊的客戶可能無法續貸,存在資產規模急速惡化的潛在可能性,從而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在“4倍LPR”規定發布后的一段時間里,由于規定中并未明確說明貸款年化利率應使用單利即年化收益率APR(AnnualpercentageRate)還是復利即內部收益率IRR(InternalRateofReturn),實操中大家并無一致意見。部分高息產品以單利口徑做宣傳推廣,用戶不知不覺間承擔著高昂的貸款成本,但隨著2021年3月末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要求貸款產品應在產品顯著位置明示單利或復利口徑的貸款年化利率后,實質上就規定了產品利率應以復利IRR作為統計口徑,這也是最為真實的貸款成本核算方式。進一步體現了金融監管層面壓降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利率的意圖。在“4倍LPR”政策發布一年后的2021年8月初,多地金融監管部門對當地銀行及持牌消金公司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其新增的個人消費貸款產品的年化利率需控制在24%以內。隨即,原本部分持牌消金公司仍運營的年化利率36%定價產品均開始下調定價,并不再對外提供可接受年化利率24%以上定價資產的資金。銀行與持牌消金公司可經同業拆借以LPR為基準補充資金,在互聯網消費信貸行業中的資金成本最為低廉,故即便下調定價,其利潤空間也較高。雖然網絡小貸及助貸機構并未受到直接指導,但是市場上主要的資金提供方商業銀行及消金公司提供的資金已不能承接高定價資產,所以倒逼產品的定價全面下行。原本產品定價就在24%以下的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如度小滿、招聯好期待等,則未受此次窗口指導的影響。通過上述一系列政策可發現,現階段金融監管對于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的利率定價執行以“兩線三區+4倍LPR”相結合的監管措施,即以年化利率24%以內為產品的定價為主導,包括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絡小貸在內的各主體均需符合要求。以“4倍LPR”以內為指導定價,要求資金成本最低的商業銀行推出的消費貸款產品執行此價格。相信隨著市場的逐漸適應和調節,未來監管層面仍會繼續引導貸款利率下行,最終達到各類貸款產品利率均低于“4倍LPR”的目標。

四、結束語

通過對中國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利率運行變化的長期觀察和跟蹤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融監管部門一系列監管措施的目標是為了配合利率市場化,引導貸款利率下行,降低個人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促進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為中國的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助力。雖然短期會導致金融機構和助貸機構因利差而獲得的利潤大幅降低,但也倒逼市場貸款產品的提供者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降低經營成本,從而擠出利潤空間。

參考文獻

[1]劉道云.民間高利貸立法規制研究[J].政法學刊,2015(3):67-78.

[2]劉偉.民法典語境下高利貸刑法規制路徑的反思與重構.2020.

[3]朱太輝,龔謹.助貸業務監管演進的邏輯與建議[J].中國銀行業,2020,000(002):P.90-92.

[4]王戰.關于確立民間借貸利率標準的建議[J].上海人大月刊,2017(4).

[5]趙南岳.貸款定價的新時代——LPR[J].西部金融,2020,No.549(05):54-61+64.

[6]曾剛,王偉.LPR形成機制改革對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債券,2019.70

作者:張文鵬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永城市| 松潘县| 西充县| 行唐县| 安阳市| 新丰县| 南岸区| 江川县| 临泽县| 广东省| 吐鲁番市| 平遥县| 综艺| 岗巴县| 琼结县| 安顺市| 蒲江县| 徐闻县| 和顺县| 丹棱县| 磐石市| 达日县| 周至县| 抚州市| 仪陇县| 辉南县| 迭部县| 得荣县| 孝感市| 京山县| 桓仁| 威信县| 伊春市| 平山县| 富民县| 晋中市| 延川县| 达拉特旗| 宝鸡市|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