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互聯網金融正在改變和重塑整個金融行業格局,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傳統商業銀行由于經營理念、運營成本、業務觸角等多方面導致的金融服務盲區和低效率問題,也對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作為商業銀行主要盈利來源之一、用戶規模覆蓋極廣的消費信貸業務,更是面臨市場被蠶食、客戶流失、利潤縮減等挑戰,本文主要探析商業銀行如何發揮其核心優勢,從客戶體驗、辦理流程、貸后管理、科技支撐、協同發展等方面進行優化升級,提升信貸供給的質量和投放效率,搶跑和占領消費信貸業務市場,同時實現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普惠金融
消費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以一定的抵押或擔保方式向居民消費者提供資金貸款的服務[1]。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休閑娛樂、教育培訓、醫療保健、大宗消費上支出大幅上漲,加上居民消費理念的轉變,超前消費、信用消費風氣盛行,科技和智能產業的發展也進一步催生新型消費需求。在多重因素驅動下,國內消費金融市場迅速增長,居民消費貸款呈現爆炸性增長。根據統計,2015年開始,消費信貸市場就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以上,和2020年的13萬億相比,預計到2025年,消費信貸市場總體將翻番,有望達到29萬億元。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更是將整個消費信貸市場推向快車道。一方面,消費信貸市場的快速增長和巨大潛力吸引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小額信貸公司、頭牌電商企業紛紛加入消費金融領域展開激烈爭奪,這些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背靠大數據平臺,積聚了海量用戶信息,在數字產業鏈條上具有先天優勢,獲客成本低,營銷精準度高。另一方面,伴隨互聯網技術的快速騰飛,互聯網金融機構在客戶服務、銷售與產品研發、資金融通、平臺支付等模式上更加迎合用戶的多樣化借貸需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將借貸嵌入消費場景的新型消費金融模式,更是極大豐富了市場上的消費信貸產品種類[2],覆蓋更廣泛的收入群體,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大大擠占了商業銀行消費信貸市場份額。目前消費信貸業務的市場已發展為傳統商業銀行與各種類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相互競爭、互為補充的新局面。在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沖擊下,傳統商業銀行面臨市場被蠶食、客戶流失、利潤縮減等挑戰,商業銀行圍繞消費金融業務展開的業務轉型和優化創新刻不容緩。
1互聯網金融概述
互聯網金融是指以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為核心,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資金的融通的一類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信息金融、平臺金融、普惠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特性[3]。互聯網金融聚焦的目標客戶群體主要是額度低但經常有小額借貸需求的客戶群體,利用互聯網金融廣覆蓋的特點,深入普通大眾群體,具有傳統商業銀行無法比擬的交易成本低廉、效率高、客戶體驗好、覆蓋面廣等優勢,打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覆蓋更廣泛,一定程度彌補了傳統金融業的服務盲區,可有效降低營銷成本和提升交易效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起步較晚,相關的監管尚不到位,出現征信系統不完備,催繳難度大,違約成本低、個人信息泄密等突出問題。而且不具備類似銀行的風控、催繳、合規和清收機制,風險較大。個別互聯網金融企業在貸后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采取暴力討債、校園裸貸等極端應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問題[4-6]。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在消費信貸市場上大有可為,通過科技與金融的完美融合,以及嵌入式消費場景服務,方便快捷的信貸審批和貸款投放效率,快速占領消費金融市場。互聯網金融在支付、投資、融資等多個方面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市場份額、利潤空間等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7]。具體體現在“分流銀行存貸款業務”、“降低商業銀行市場份額”、“改變信貸業務市場營銷和經營模式”、“降低信貸質量”、“顛覆商業銀行經營邏輯和業態”等方面。
2.1分流銀行存貸款業務
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是商業銀行的兩大核心業務,也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而互聯網金融機構憑借海量用戶消費數據,將借貸無縫嵌入消費場景,如支付寶的“花唄”和“借唄”,京東的“白條”等,另外,其他小額信貸產品,辦理快捷,無需抵押,不需要客戶專門提供相關貸款資格證明或收入流水等還款能力證明,只要信用值符合系統要求,憑簡單身份驗證就可獲取不同額度的貸款,手續簡單,到款速度快。這些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推行很大程度沖擊和擠占了銀行的消費借貸市場[8]。第三方支付平臺延遲支付的功能,也使得用戶線上交易結算的資金,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沉淀存留在支付平臺,如支付寶沉淀資金日均就達到驚人的100億元以上,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隨著互聯網支付在消費領域的應用愈加豐富,對存款的分流將會更加明顯,也對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造成巨大的挑戰。而銀行存款總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銀行的貸款量上限,從而進一步壓縮銀行的可貸額度,不可避免地會對商業銀行的消費貸款業務造成沖擊。
2.2搶占客戶資源,縮減市場份額
在互聯網金融消費模式的競爭環境下,通過低門檻和高效率搶占了大量的傳統商業銀行金融客戶資源。在消費信貸市場上,傳統商業銀行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20%的優質客戶身上[9],而其他80%普通客戶群體在互聯網金融的吸引下對互聯網金融產生使用黏性,在推廣初期,互聯網信貸公司通過補貼,費率打折,更長的分期期限來吸引客戶,擠占商業銀行本享有的消費信貸新增客戶來源,縮減其市場份額。
2.3改變信貸市場營銷及經營模式
得益于移動通信技術和手機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為用戶提供了先進的“一站式”智能金融服務,用戶對平臺和APP軟件的依賴度越來越高,更傾向于這種快捷和借貸信息相對而言比較對稱的方式。加上憑借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機構得以全方位掌握客戶日常資金流向和消費數據、以及用戶年齡、地址、消費偏好等信息,可以有效預測客戶的經濟行為和資金需求動向,并有針對地向有潛在借貸需求的客戶推送借貸信息,營銷精準度和成功度往往較高。相比之下,傳統商業銀行數據積累基數有限,以存量用戶為主,營銷和經營模式有待優化創新。
2.4降低信貸質量,引發大量不良貸款
在互聯網金融的刺激下,消費信貸市場上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商業銀行為了追求信貸規模和業績增長,只能通過放寬信貸審查標準,下調客戶貸款資質要求,或者放松抵押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貸款的申請門檻下降,新拓客戶的還款履約能力無法保證,將會降低銀行信貸質量,使不良貸款增加。2.5顛覆銀行傳統的經營邏輯和經營業態新型金融模式對傳統金融的改變和沖擊是顛覆性、歷史性的[10]。互聯網金融時代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業態。一是基礎業態,即傳統業務的互聯網化。包括網上銷售保險、網上證券交易和網上銀行等。二是整合業態,融合電子商務和金融,如網貸、眾籌平臺、移動支付等。三是支持業態,為客戶提供金融中介服務,收取手續費的金融信息門戶,如網貸之家等。商業銀行如果要在金融市場上保持優勢地位,就要積極融入、優化轉型,融入金融新業態。
3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的對策措施
互聯網金融消費信貸領域的發展,在給傳統商業銀行的消費信貸業務帶來威脅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正面的啟發和思考。無論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還是傳統商業銀行,要想在消費信貸市場取得長足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要立足于依法經營,圍繞用戶,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優質的客戶服務體驗,滿足客戶多樣化的資金使用需求,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競爭地位。本文從提升客戶體驗、優化貸款業務流程、強化貸款監管、重視科技運用等方面,為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提供參考性意見。
3.1提升客戶體驗
互聯網金融在消費信貸領域能夠實現飛速發展,核心在于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便捷優勢,打造個性化資金借貸場景,并在操作上持續簡化流程,降低用戶借貸辦理難度和節省辦理時間。商業銀行應在學習借鑒互聯網金融運營經驗的基礎上,加強跨界跨業合作,豐富和整合消費場景與金融服務場景,增加客戶黏性。商業銀行的消費貸款利率,普遍低于互聯網金融機構3%-9%不等,吸引力更大,用戶的資金借貸成本更低,因而在新客獲取上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傳統商業銀行要積極發揮資金成本優勢,強化營銷手段,讓個人消費普惠金融惠及廣大的普通客戶,利用低息、普惠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3.2優化貸款流程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很多貸款都是通過平臺自主完成辦理,用戶在線即可完成整套貸款操作,而商業銀行傳統的貸款流程申請相對繁瑣,更注重風險控制和責任清晰等方面,很多需要通過線下本人簽約完成,這種借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競爭環境。商業銀行應充分借鑒互聯網金融機構的便利貸款流程,積極利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采取自助辦理等方式提供貸款服務。同時擴大消費貸款的使用場景,加強與網絡商業合作,帶動新客戶的同時增加老用戶黏性。
3.3強化貸款管理
優化貸款風險評級和過程管控,加強貸款中期與后期的跟蹤和回收。雖然目前商業銀行為了加快新增消費貸款市場的搶奪,在貸款申請門檻和貸款條件滿足上適當給予放寬,但是應在貸中、貸后加強跟蹤和管理,靈活用好各種催繳措施,及時做好到期消費貸款的提醒和催繳,加強對用戶還款能力和資信的動態評估。在新客拓展上,優化現有貸款審批流程,縮短信貸資金審批決策鏈,靈活打包各種期限信貸產品,提前授信,隨需隨借隨還,在息差收窄的情況下通過用戶基數來彌補。
3.4重視科技運用
金融科技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尤其重要,可以說,科技水平往往決定了商業銀行的轉型速度。金融科技已融入到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經營的各個環節,商業銀行可以借力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判別潛在的客戶,進一步挖掘有需求的目標客戶。同時,商業銀行還可以從產品、服務入手,打造更優質、體驗更佳的線上服務平臺,并充分發揮其資金、技術、監管上的優勢,與互聯網金融共享客戶數據,構建客戶信息模型,積極謀求協同發展,更積極有效地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
4結語
面對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挑戰,商業銀行應當借鑒互聯網金融的優秀做法,取長補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業務服務,積極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業務挑戰。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積極融入市場競爭的同時,更好地發揮穩定、規范金融秩序的基石作用。國家應及時持續出臺相關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引導規范互聯網金融企業依法依規開展金融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嚴植翠,鄭穎妍.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應對策略—以支付寶為例[J].知識經濟,2019(7):31-32.
[2]鄢娟.工商銀行消費信貸業務互聯網化轉型發展的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8.
[3]廖潔.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影響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20.
[4]劉紅.互聯網金融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沖擊及應對策略[J].對外貿易實務,2017(11):25-28.
[5]王世尊.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及應對策略研究—以中國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為例[D].長春工業大學,2020.
[6]丁旗.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體系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營銷界,2020(51):69-70.
[7]張俊旖.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影響及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20(35):198-199.
[8]方悅.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對策建議——基于互聯網金融視角[J].時代金融,2020(34):76-78.
[9]張維.“互聯網+”下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轉型問題[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0(12):166-168.
[10]趙飛.關于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影響研究[J].今日財富,2020(24):39-40.
作者:鄭進冶 單位:漳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