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旅游信貸建設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劉家駿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旅游產業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發達國家,旅游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可達20%,甚至更高。要實現大旅游,全民參與的局面,離不開旅游企業的支持。旅游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每個人都有旅游的權利,真正需要旅游信貸消費的是那些收入水平較低的人群,高收入者不用貸款就可以享受到旅游產品。每人都有旅游的欲望,卻因為旅途費用的問題而放棄旅游,因為一張門票可能把很多人拒之門外,不利于全面參與,更不利于旅游的繁榮。
銀行。銀行是信貸產品的提供者,旅游消費信貸更是銀行在消費信貸方面的一個創新,是針對消費者的旅游需求而設置的。但是,目前銀行對旅游消費信貸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我國信用機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銀行注重風險與收益的匹配,放貸時傾向于風險較低的業務,關注資金的回收;另一方面,旅游消費信貸的營銷宣傳力度不夠。旅游消費者在缺乏相關信息的狀態之下,是不可能嘗試信貸消費方式的。
政府。政府作為公共服務部門,從法律規范的角度考慮,在引導旅游消費信貸方面的效果還不夠明顯。信貸消費離不開法律的保障,美國的消費信貸很活躍,發展很完善,就是因為美國在消費信貸開辦之初就加強立法,制定了《消費者信貸保護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為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完整系統的規范社會信用活動的專門法律,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的難度和風險。
健全社保體制,提高人們收入水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社會經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提高,社會保障體制完善的時候,人們有能力去消費,也敢于向高層次消費轉移。人們的生活了保障,收入有了一個確定性的預期,也就敢于采用信貸消費的方式。要從根本上轉變人們的消費觀念,就要從此方面著手。當今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了消費需求上,人們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增強信貸消費觀念,為擴大內需做貢獻,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樹立旅游企業社會責任感,杜絕門票壁壘。旅游產業是典型的服務業,主要為消費者提供的是一種服務。旅游企業不僅是給消費者提供休閑、娛樂、放松的環境,更要發揮文化的傳承效應,通過旅游產品的提供,把精神品質體現出來,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出力。那么,旅游企業應該增強社會責任感,讓其與消費者呈現和諧的場面。要讓全民分享文化大繁榮的成果,就要避免門票壁壘,保障每個人的旅游權,不能讓一張昂貴的門票成為阻擋消費者進行消費的因素。把宣傳旅游消費信貸作為旅游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個著力點,勢在必行。
完善銀行信用評級體系,提高管理水平。銀行部門應正確認識消費信貸風險,從戰略的高度認識旅游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潛力,增強拓展業務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銀行要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等級評級體系,驅除信息不對稱的弊端,降低銀行放貸風險。銀行不僅把閑余資金貸給有旅游消費需求的人們,解決消費者暫時性的資金短缺,而且也拓寬了自身放貸渠道,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另外,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員素質,增強放貸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效率,使旅游消費信貸成為便利的消費方式,促進旅游消費的順利發展。
政府要創造良好的信貸消費環境。政府應支持信貸消費市場的順利進行,盡快出臺支持、鼓勵旅游消費的政策,加大財政支持旅游業發展力度。休閑度假制度的出臺使得人們的旅游有了時間保障,在此基礎上,研究和出臺信貸消費的相關法律法規,作為休閑度假制度的后續規范,避免旅游消費者出現有需要、有時間而無能力的尷尬境地,讓旅游權得到充分的保障。另外,建立適應旅游消費信貸的商業保險和擔保制度。既能使個人愿意接受,又能保證銀行信貸資產不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