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消費信貸事業發展道路過程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消費信貸商業銀行經濟發展消費者貸款引導消費耐用消費品對消淺析人發
論文摘要:消費信貸又稱消費者貸款,是指商業銀行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于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貸款。消費信貸純屬對消費的融資。在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消費信貸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對于更好的引導消費,發展生產,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發揮重要作用,它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更關系到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
消費信貸又稱消費者貸款,是指商業銀行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于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貸款。消費信貸純屬對消費的融資。在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消費信貸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對于更好的引導消費,發展生產,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發揮重要作用,它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更關系到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近年來.我國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擴大國內需求,而擴大國內需求的關鍵不外兩個:擴大消費和增加投資。消費信貸正是擴大消費需求的手段。有關專家曾分析,目前GDP每增加~個百分點.有60%是消費托動的,顯然發展消費信貸,提高信用消費的水平能夠有力促進內需增長.支持經濟的發展。
一、我國消費信貸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重視發展消費信貸,而消費信貸快速發展從近兩年才開始.商業銀行已經認識到個人消費信貸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消費信貸給整個經濟帶來的巨大經濟活力也在逐漸顯現。國家消費制度的改革為消費信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近年來.我國對住房、汽車等重要商品的消費制度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推動了假日經濟的興起,促進了旅游消費需求的上升,這些都是消費信貸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1998年以后,為適應金融環境的變化,客觀上要運用消費信貸政策擴大消費需求。1998年至今,中央銀行已經相繼出臺了多項消費信貸政策。
在防范信貸風險的條件下,允許所有商業銀行開辦各類消費信貸業務,為消費信貸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條件。消費信貸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不僅總量迅速上升,而且品種也日益增多。從住房貸款、汽車貸款到助學貸款等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消費者,使百姓真正地從中受益。
二、我國個人消費信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消費信貸在我國的發展還有很多的不利因素,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一)個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由于我國個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各商業銀行已發行的信用貸款由于頻頻發生信用危機,對銀行造成了負面影響,各家商業銀行已不愿再憑信用給普通市民放貸。據了解,和住房、汽車貸款消費不同,市民購買諸如電腦、家用電器這樣的耐用消費品,向銀行貸款時沒有抵押物,憑借的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個人信用,事實表明結果不盡如人意。因此,丁行、巾行、農行、交行、建行等五家銀行都做出了暫停該項業務或縮小放貸范圍的決定,其主要原因都是因為目前公民的可信度不強。
(二)消費觀念守舊。傳統的消費觀念根深蒂固的存在.借錢消費,擔負債務使得老百姓心里不踏實,能夠接受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還只是少數人的行為.傳統的掙了l丁資積攢起來的理財方式是大多數老百姓采用的方法。
(三)金融服務水平存在著不足。基層工作人員素質不高,服務水平較差.使得來貸款的百姓要看臉色.加之工作效率低,借貸手續復雜繁瑣且時間較長。這讓很多想花明天的錢圓今天夢的人望而怯步。
(四)老百姓對未來的收入預期無法確定,使人們無信心借貸消費。我國近年來國有企業住房、醫療保險、養老等制度的改革現狀,與這些相配套的分配貨幣化即工資制度的改革卻不明朗,人們對未來增加收入尚存憂慮。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全國享受社會保障的人數約1.5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2%:從另一角度來看,在我國當前的社會水平下,近90%的人要對今后的病、老做更多的經濟準備,這種心態難以讓人有信心預支未來的收入。
(五)銀行風險控制的手段不夠完善。1.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報告不夠完善;2.每次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個人資信調查,一旦發生托欠再進行催討,人力成本太大.核算下來不劃算:3.有的貸款額很小,覺得應該沒有風險.而且沒有必要做個人信用的查詢;4.核查的個人信貸數據、信息陳舊,無法反映出貸款者的真實信用情況。
三、解決消費信貸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個人誠信體系”由政府、銀行認定的機構對能夠反映個人信譽度的個人信息進行搜集、整理、評估.評出個人信譽等級,并在個人進行信貸活動時提供給銀行.作為是否放貸的依據實際上,我國“個人誠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這一問題已經成為近年來社會和銀行界關心的焦點,尤其是在進一步拉動內需的大背景下.作為直接影響消費信貸進度的“個人誠信體系”的建立就更加牽動人心。
20010年7月上海市正式啟動了上海個人信用聯合誠信服務系統數據信用報告.查詢分系統,并出具了大陸第一份個人信用報告,到2001年底該系統已經采集了240多萬條的個人信用信息,此項采集幾乎覆蓋了上海市區有信用消費者人群的一半.并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300個查詢網點,累計接受查詢16萬余次。為保證個人信息來源穩定、準確和信息有效利用.上海市成立了由5家商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和上海資信公司等組成的中心理事會。目前一個有效的信用關系共享機制已經在上海市形成。
從2002年5月1日起,《深圳市個人信用誠信及實用評級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在滬深帶動下,全國銀行部門和地方也在此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工商銀行開辦了“申請資信證明服務”的業務.在工商銀行開戶的個人和企業可以向銀行申請此服務以證明自己在工商銀行的業務往來情況和資信狀況。其他單位或個人也可以向工商銀行申請此服務.調查自己的各合作伙伴與工商銀行合作情況。
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不是一個孤立的工程,它不僅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把它納入到國家制度這一體系中來。
我國在個人信用建設還剛剛起步,沒有經驗可言。其實國外有很好的模式可借鑒,我們不妨兼收并蓄,建立自己的誠信體系模式。目前國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歐洲方式即由中央銀行和政府出面.深度介入資信評估機構是政府的附屬:另一種是美國方式,即完全交付市場公司去操作。總之,人們越來越呼喚個人信用在全國范圍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體制來解決困難。
(二)提高老百姓的工資收入,改善社會保障制度。隨著老百姓收入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進一步完善,雖然傳統的消費心理仍存在,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信貸消費。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消費信貸將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打個簡單的比方,假如現在市場上有1萬多種商品.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進口商品還將大量進入我國市場,很可能市場上出現的是1.5萬甚至2萬多種商品,本來這一市場已經供過于求,在收入沒有更多增加的情況下人們怎樣才能把更多商品買回家呢?這就要依靠消費信貸.通過信用消費來滿足人們更多的需求。
隨著小額信貸逐步成為主流,消費信貸也從原來僅局限于企業級的各種大額信貸,過渡到個人的各種信貸。銀行相繼推出了消費品貸款、裝修貸款、助學貸款、旅游貸款、婚慶貸款等信貸種類,這些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國人的消費觀念。
種類繁多的各種信貸消費.“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理財觀點也漸為國人所接受。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對信貸消費的認知度和認可比例明顯上升。
(三)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素質,簡化信貸消費手續,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為消費者著想。有關調查顯示.消費者并不是不愿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57%以上的居民對個人消費貸款觀念上愿意接受但苦于貸款渠道不暢,手續繁瑣,并要做相應的抵押。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影響著人的消費。所以從消費者心理角度考慮,信貸消費手續的簡化應該是打破消費者心理障礙的“瓶頸”之一。
當前,我國已邁入“買方市場”階段,需千方百計擴大消費需求,而信用消費對當前啟動市場,擴大內需具有一定的推動力,應當說,消費信貸是一個現實可行的辦法。當然,手續簡繁并非其成敗的主要因素.關鍵在于模式化后,意味著信貸消費的日益成熟。
另外.熱情周到的服務,也是促使信貸人的催化劑。工作人員,應該仔細有耐心.逐一全面的把消費信貸所需要辦理的手續、貸款條件,清清楚楚的告知消費者。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銀行業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稍有不慎,不思進取就會被淘汰。所以各家銀行都必須不斷的提高服務質量。
要想解決個人消費信貸中的問題及困難,僅憑這幾點還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共同的推動促進.為個人消費信貸修路搭橋才行。只有這樣,消費信貸才會飛速向前.給整個經濟的發展帶來活力,才能不斷地擴大消費品的需求,拉動內需,起到本應該有的作用。隨著我國金融服務和社會個人信用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消費信貸在中國有著廣闊市場前景。消費信貸關系到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更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