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及防范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如何有效防范信貸風險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對信貸風險的相關內容進行了介紹,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在防范信貸風險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對未來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銀行信貸風險防范
一、銀行信貸風險的內容
(一)銀行信貸風險的概念
銀行信貸風險是指由于客戶違約導致借出的貸款難以收回所面臨的風險[1]。銀行信貸風險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難以規避,同時信貸風險對銀行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主營業務。信貸業務的高回報伴隨著高風險。一旦出現信貸風險,銀行資金回收難度增加,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最終將導致銀行資金鏈斷裂,造成銀行面臨破產,為人民群眾和國家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并防范銀行信貸風險,正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銀行信貸風險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客觀性。
信貸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有信貸活動的地方,就會有風險的存在。它不會隨著人為的意志而發生改變或消失。
2.隱蔽性。
信貸的不確定性會被信用的特點所掩蓋。在初期信貸風險隱蔽性高,較難被發現。但信貸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會產生多米諾效應,對銀行乃至各行各業帶來巨大影響。
3.可控性。
信貸風險雖然無法消失,但可以通過識別、計量、檢測等方法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
4.雙重性。風險越高,利潤越大。
因此對于銀行而言,信貸風險雖然充滿危機,但同時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銀行信貸風險的類別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也被稱為違約風險。指的是銀行因貸款人未能遵照合同履行自身義務,產生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嚴重差異導致銀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2]。信用風險是信貸風險的主要方面,而且造成信用風險的原因多種多樣,因此如何控制和防范信用風險,對促進我國商業銀行業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市場價格發生劇烈波動變化而產生的潛在風險。在金融體系中,市場風險發生率較高。利率、匯率等原因造成股票價格的變化,都會增加銀行信貸業務風險,造成銀行損失。
3.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發生率高且控制難度大。操作風險包括電子系統故障、通信中斷、網絡遭遇惡意攻擊等。
4.流動性風險。
指的是商業銀行用于償還債務的現金不足,或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獲得足夠的資金償清即將到期的債務所引發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會直接造成銀行破產?;I資、難以預期的資金外流等都會顯著增加銀行流動性風險。因此流動性風險的水平,是衡量銀行經營水平的標準。
二、銀行信貸風險的現狀
(一)發生信貸風險的原因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發生原因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銀行自身存在問題。
第一風險分析工具不完善,貸款相關資料管理存在漏洞,部分資料甚至發生遺失,對貸款對象的各方面調查不夠透徹,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這些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貸風險[3]。第二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素質較低。一方面信貸業務人員為了完成業績,對貸款人條件的審核不嚴謹,造成調查評估的真實性缺失,且部分銀行存在信貸業務人員“一人多崗”的現象,缺乏有效監管。另一方面,銀行業跳槽現象普遍,信貸業務人員為追求更高的個人目標經常更換工作的銀行,對銀行貸款人的客戶信息連續性造成破壞,新舊員工的交接制度存在漏洞,也容易降低銀行對貸款人的控制力。第三銀行資產結構合理性較差。為了保持商業銀行健康、穩定的發展,必須平衡盈利性、安全性與流動性。商業銀行通常會持有央行票據、存款準備金等收益水平較低的資產,流動性與安全性雖然有了可靠的保證,但盈利性大幅下降。銀行為了追求利潤,很可能會追逐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或與其它銀行間開展惡性競爭,爭奪客源與市場。第四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較粗放。在銀行的經營中,重視貸款放松監管是常態,這造成了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嚴重下滑。第五我國銀行風險計算工具和技術水平低等原因也令信貸風險有所提高。
2.貸款申請人存在問題。
第一我國在經濟轉型時期,大量企業由于各種原因破產倒閉,無法償還銀行貸款[4]。有能力償還貸款的企業也借此惡意逃避銀行債務。為了穩定經濟環境,國家投放了大量政策性貸款。在兩方面的作用下,商業銀行信貸資金損失巨大,對信貸風險的可控性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第二我國資本市場還在發展當中,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相距甚遠。向銀行申請貸款是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在面臨資金周轉困難時的選擇。為了獲得貸款,大量企業隱瞞甚至偽造經營業績、風險狀況等財務信息,致使銀行和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借此逃避銀行債務。第三企業重組兼并等行為令銀行無法及時追查債務,增加銀行信貸風險。
3.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同樣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帶來一定影響[5]。目前我國的信用體制的相關建設水平較低,人們的信用觀念較差,逃避債務的現象屢有發生,造成銀行大量不良貸款形成。同時社會法制尚不健全,操作性差,貸款人違約成本低,對違約行為的處罰力度小,難以對銀行債權人形成有效保護。
(二)銀行在信貸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長期的發展中,我國商業銀行在信貸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舊存在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信貸風險管理理念薄弱。
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理念缺失,一方面在日常經營當中,對業務發展與利潤關注度過高,忽視了對風險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客戶信貸風險數據的建立不完善,不能對信貸風險進行準確、客觀的評估。
2.信貸風險控制機制存在漏洞。
完善的信貸風險控制機制是銀行信貸業務最堅實的后盾[6]。我國銀行長期忽視對風險的控制,信貸風險控制機制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信貸業務的發展速度,同時外部監管和企業破產制度的建設等方面存在較大漏洞,嚴重動搖了我國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基礎。
3.信用評級制度不健全。
我國商業銀行雖然目前建立了一套信用評級機制,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運行程序規范性差,評級結果準確度低。這令我國銀行的信用評級體制難以發揮作用。
三、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的建議
(一)深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念
深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念,關鍵在于樹立穩健的經營理念。要銀行要實現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三者和諧統一,必須強化信貸業務工作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監管,提高銀行風險控制能力[7]。第一銀行管理人員必須樹立穩健的經營理念。銀行的健康發展,建立在對風險有效地控制之上。盲目的追求利潤,擴大規模不利于銀行的可持續發展。銀行管理人員必須遵循謹慎原則,對信貸業務中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保持高度警覺。第二銀行管理人員應當根據不同業務的特點,制定穩定的經營理念。銀行在追求商業利益時應當兼顧社會效益。充分發掘銀行自身潛力,分析目前市場特點,積極調動各方面資源,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健全信貸風險控制機制
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主要包括建立高效風險管理體系、規范信貸風險管理流程和加大對重點領域風險控制三個方面的內容。
1.建立高效風險管理體系。
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包括風險環境控制和風險過程控制兩個方面。風險環境控制的主要有組織、制度、技術和人員四個方面。組織環境直接影響銀行風險管理中權利和責任的分配,制度環境是風險管理工作的基石,技術環境為風險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人員環境則能有效激發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的風險控制意識。風險過程控制的內容包含風險識別、風險計量和風險處理三個方面。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個步驟,它是對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發生率進行準確評估。風險計量為風險處理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風險處理根據風險計量所得出的數據,制定風險規避和風險轉移的對策,將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降到最低。
2.規范信貸風險管理流程。
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流程涉及信貸業務的方方面面,對健全風險控制機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風險管理流程通常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監測和風險控制。規范信貸風險管理流程,就是要進一步密切四個環節聯系。風險識別應當全面考慮各方面存在的風險,風險計量應當積極吸取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并結合我國銀行的需要制定風險計量模型,風險監測和風險控制則要深化和創新風險預警機制,提高風險預警人員的素質。
3.重點領域風險控制。
銀行信貸業務應當與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發展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例如目前國家對房地產、高耗能、高污染等行業發展有諸多限制,因此該類企業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應當對其信貸風險進行重點防范,加強對企業財務信息真實性審核,時刻關注企業經營業績,提前制定風險處理對策,提高銀行風險控制能力。
(三)完善信貸風險計量技術
1.建立有效的信貸信息管理系統。
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離不開數據的支持。建立有效地信貸信息管理系統,能極大提高風險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提高風險計量技術的可操作性和準確性。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信貸風險計量技術也在完善。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銀行應根據經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對現有的風險計量模型進行創新,在風險計量技術準確型提高的同時,增強其可操作性。
四、結語
商業銀行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信貸作為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如何有效控制風險,是促進銀行健康發展的關鍵。降低信貸風險,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未來如何進一步完善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劉杰,謝加貞.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成因及防范研究[J].現代交際,2010,05:107.
[2]王盼紅.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形成與防范策略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0,19:11.
[3]臧建玲,劉小琦.關于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及其防范的研究[J].北方經貿,2013,03:106-107.
[4]徐孝鋮.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形成與防范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13:43.
[5]王惠芳.關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策略分析[J].現代商業,2013,12:49.
[6]徐文勇.防范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研究[J].經濟師,2014,07:157-158+161.
[7]丁孜山,周文,李友愛,楊菁.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01:35-39.
作者:陳佳錕 單位: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