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融資項目的銀行信貸風險及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地方政府的融資也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擔保形式。一方面具備完善的法律效用的擔保形式,這主要包含了有效資產的抵押以及政府所屬的企事業單位或者是關聯企業所提供的抵押擔保等。另一方面更為常見的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集中擔保形式,如人大常委會所出具的預算方面的各種承諾函或者是以政府所屬單位的經營收費權來進行抵押,這些不具備法律效用的擔保形式給銀行造成了很大的風險,一旦不能如期償還貸款,銀行將會面臨很大的損失。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貸的主要風險來源分析
(一)銀行信貸資金的流向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管
銀行在對政府貸款后的資金使用的監管和對其他企業單位的監管存在著很大的不同,而實際上是銀行難以對其發放給政府的信貸資金進行較為有效的監管。一些政府從銀行得到了信貸資金之后,將資金劃入到關聯企業的賬戶,銀行很難發現其信貸資金的具體流向,一些資金甚至流向了其他項目或者是進入到了無法進行還貸的項目中,比較常見的將信貸資金投入到地產開發項目上,這大大增加了銀行資金回收的不確定性。
(二)政府在償債資金的安排以及管理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信息不對稱
目前的情況是地方政府多會選擇通過多個投融資的公司從不同的銀行獲得其所需要的信貸資金,這就造成了銀行沒有辦法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政府的負債情況,信息不透明。在目前財政預算的前提下,銀行很難對政府的償債能力做出具體的判斷,特別是一些自負盈虧的公益性項目的投資建設存在的風險。銀行不能夠掌握到政府的融資總量和負債規模,以及可以持續的收入來源總量等信息,也就沒有辦法對政府的真實的財力進行有效的評估。政府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在進行貸款的發放有著很大的盲目性。
(三)政府投資結構性的風險較為集中
政府承擔著很大一部分公益項目的投融資,這些公益項目大多需要進行大量的融資,但收益卻非常少,這些項目的實施推動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有著極其高的負債率,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資負債率已經超過了100%,加大了結構型風險。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的稅收和土地的批租收入得不到有效的保證,政府自身的償債能力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政府為了更好地維持其資金的需要,往往會從多個銀行進行貸款,形成多渠道進行融資和多個渠道守信的局面,這同時增加了信貸資金的系統性風險。
針對政府融資項目風險的對策分析
(一)地方政府應當積極進行融資渠道的拓展
目前政府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對銀行過于依賴,這種情況很容易給銀行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和風險。所以地方政府進行融資渠道的拓展,對于銀行融資風險的降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政府可以積極探索發行債券的形式來進行融資的方式。西方國家通過市政債券來進行融資的方式已經非常普遍,很多也取得了比較好的融資效果,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政府可以在這方面進行借鑒。
(二)融資主體進行必要的財務信息公開
政府進行融資的時候其財政出資人應當具有唯一性。一些地方政府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沒有完整的融資人制度,這就很難形成大范圍的資金的運作機制,也很難有效地進行資金的整合,在一些地方,甚至縣區級的政府都進行大范圍的融資。所以政府應當從出資人的角度對其融資的平臺進行整合,形成本級財政所唯一的一個有效對外融資平臺。另外,政府應當逐步退出經營性的一些領域,使得經營性的項目完全通過市場化的模式去進行運作。這樣一方面減輕了政府自身的包袱,也能夠使得政府更加有精力去做好一些公共服務領域和公益性領域的工作,促進政府職能的轉化。另外,還需要進行政府的財務信息規范化建設。政府應當建立其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將其所有的投融資活動集中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反應,這樣就可以對自己的財力進行準確的把握,也更加方便進行對外披露。另外,政府還應當進行融資系統預警系統的建設,一旦其融資水平超過了其所償債能力所能達到的水平就應該進行預警,從而盡快做出相應的調整,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最后,政府應當統一其債務信息系統,對其融資情況進行公開。現在一些政府的債務數據分散在政府的不同部門,并沒有建立有效的統一的反應體系,銀行在對政府進行貸款的時候也很難有一個比較直接的方式進行政府財力的評估,所以應當建立一個統計口徑的政府財務的反應體系。這個體系建立之后,政府還應當建立其財政和投融資活動的披露平臺,定期對政府的相關投融資活動對外進行披露,這樣既可以確保其對外披露信息的真實有效,也可以讓更多的機構和個人了解政府的財政情況。有利于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增強政府的公信力,使得銀行在對政府進行貸款的時候有更加清晰的數據參考。
銀行做好政府信貸資金管理的對策分析
(一)在對政府進行貸款投放的時候應當堅持差異化和商業化的原則
銀行應當根據不同政府的財政情況進行有效的甄別,根據政府不同的財力情況對政府進行貸款額度的授信,確定不同政府的實際授信額度。另外,每年要進行一次重新的評估,進行政府授信額度的動態管理,對于財力上升的政府應當上調受限額度,對于財力下降的政府應當降低其授信額度,最大限度地減少銀行自身的風險,降低呆賬壞賬的額度。
(二)進一步規定對于政府進行貸款的規范流程
銀行在對政府進行貸款的發放過程中,首先就要明確政府進行貸款的用途,對其所對應的項目的運營前景和獲利能力要做出相對準確的評估。對不符合貸款實際用途和申請貸款的項目不符合不應當發放貸款,對含有實際項目且捆綁多個項目的貸款申請也不應當發放貸款。另外,還要強化對政府貸款的過程管理,以實貸實付的方式進行貸款的支付方式,加強對貸款資金的監控,確保資金不被其他項目挪用,一旦貸款項目有現金的回籠,應當首先進行回款,然后再做他用。
(三)對貸款的風險進行分散
銀行在進行貸款的發放的過程中,對于那些收益比較高的政府貸款,可以通過信用貸款的方式進行貸款的發放。但是對于那些不具備較高盈利的項目,則應該進行土地的抵押或者是應收賬款的質押等方式進行貸款,從而加深對于還款的約束力度,促進貸款的按時回收。對于使用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抵押方式,則應該進行實地的勘察,選擇具有一定增值潛力且地理位置較好的土地進行抵押,抵押率不應當高于專業資產評估公司所出具的實際估價的一半。
小結
伴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步伐的不斷推進,政府加強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勢在必行,這有利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當然,這個過程中政府也會向銀行尋求必要的貸款支持。本文正是從這點出發對銀行加強政府信貸資金管理的對策進行了分析,同時從拓展融資渠道以及加強政府自身信息披露的角度出發,闡述了政府減少融資障礙的措施。雖然目前情況下城市化率的提升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提升了政府的土地收入,這大大增強了政府的財政還款能力,但是研究政府融資項目的風險和銀行應對政府融資項目的風險在當下仍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應當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減少銀行所面臨的不必要的風險,促進銀行對政府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作者:孫琳蓉單位:余姚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