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文科”建設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多方協同培育跨學科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而投資學學科涉及多門學科交叉,需要緊密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在調研投資行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就業崗位能力要求,構建投資學專業“四層次、四模塊、三平臺”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新文科”;實踐能力;實踐教學體系
0引言
教育部2020年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深入闡明了新文科教育的理念與發展舉措,進一步強調注重學科的交叉融合,文科專業基礎的融通性。投資學學科涉及金融學、財務管理、統計學等多個領域,更加強調多門學科的融合,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壁壘將不斷被打破,逐漸進入混業經營的態勢,投資理財產品不斷創新,投資管理的難度逐漸加大,風險也在不斷增加,這對投資理財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亟待重構。
1實踐教學體系內涵
從20世紀70年代起世界發達國家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教育中就開始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自主性與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出發,強調產學結合,北美的CBE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英國的BTEC模式和德國的“雙元制”等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廣,并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課堂實踐、實驗室仿真實驗、校內課外實踐、校企實踐、校社實踐”實踐教學體系。近年來我國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并基于實踐經驗形成了不同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學者們認為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觀點。廣義的理解,認為實踐教學體系是從體系的總體目標頂層設計出發,包含實踐教學活動中的目標、內容、路徑、保障等要素,教學體系中的各個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整體;狹義的理解,認為實踐教學體系僅指實踐教學活動中的內容體系。本文的研究主要傾向于后者。對于如何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學者們更多基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目標,采用“分層次、分模塊”的方式構建。
2投資學專業就業崗位群定位
本文通過深入調研投資行業的人才需求情況,確定投資學專業就業崗位群,根據崗位新需求確定對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要求,以此為合理地構建投資學實踐教學體系提供依據。
2.1崗位群定位
本文作者于2019年7月對吉林省內商業銀行、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中小企業等人事部門負責人進行了電話訪談,尤其是深入到校企合作單位中的4家證券公司進行了個人深度訪談,主要了解各單位對投資理財人才的需求情況、面向的崗位、崗位職責、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以及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等。同時,結合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兩大招聘網站對于本科應屆畢業生職位搜索“投資理財”的結果,確定就業崗位主要為客戶經理(金融理財機構)、理財規劃師和投資顧問。
2.2崗位能力要求
投資學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就業企業主要是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和第三方理財機構等。客戶經理(金融理財機構)崗位職責包括客戶開發與服務、理財產品和業務的推廣、銀行等合作渠道的維護與開發;理財規劃師崗位職責包括客戶市場的開發維護、金融理財產品的營銷、制定投資理財方案;投資顧問崗位職責包括客戶開發、服務與輔導、金融產品的銷售和推廣、為客戶提供資產配置。三類崗位對于職業能力的共性要求一般包括:掌握投資與理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各類投融資工具的運用及其風險管理,能夠熟練地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與溝通能力、團隊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創新創業精神;通過證券、基金從業資格考試者優先。區別為:客戶經理(金融理財機構)崗位側重在熟悉各種理財產品和掌握銷售終端的基礎上,具備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尤其是具備一定的承受挫折能力及自控能力;理財規劃師崗位側重于能夠根據客戶群特征,掌握客戶理財需求,提供投資和理財咨詢,有針對性地做出理財規劃方案;投資顧問崗位側重于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分析能力,能夠向客戶闡明制定投資方案的依據,合理配置資產。
3“新文科”背景下投資學專業
“443”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根據本文2019年12月針對我國應用型高校投資學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情況的調查,發現目前高校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實踐教學項目主要涉及一些簡單的證券投資工具和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滲透較少,實踐教學內容較單一;“雙師型”教師比例較低,教師深入到企業進修實習的機會較少,缺乏實踐教學經驗;校企合作主要是實習基地的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共同制定,合作深度不足;實踐教學形式主要以課程實訓、認知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為主,無論是課內實驗還是課程實訓的實驗操作大都是驗證性實驗,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較少,實踐教學體系缺乏層次性。“新文科”對文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投資學專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需要同步變革,彌補和改變傳統實踐教學中的不足,建立新的“443”實踐教學體系。
3.1四層次實踐教學階段
本文結合就業崗位群的崗位職責能力要求,將專業能力分解為專業一般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與專業拓展能力,并以此確定“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科技創新實踐、綜合實踐”4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階段,如表1:
3.24個實踐教學模塊
投資學專業4個實踐教學層的總體目標:幫助學生深化投資學專業基本知識,強化專業基本技能,在開設通識教育、新商科教育、投資學科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相關理論課程基礎上,將課程思政和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實踐教學環節,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共同促進,緊密銜接。根據4個實踐教學層對應設置4個實踐教學模塊,結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校企合作單位共建相應的實踐項目。(1)基礎實踐教學模塊。此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一般能力,主要涉及通識教育課程與人文素養類課程,能夠對信息與相關數據進行檢索、搜集、識別、判斷,了解投資學科的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使用外語處理投融資基本業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與道德素質。在相關理論課程基礎上開展的實踐項目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綜合實踐、計算機應用訓練、外語應用訓練、證券公司為主的金融機構認知實習等。(2)專業實踐教學模塊。此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主要涉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注重投資學與經濟學、會計學、計算機和統計學等學科交叉,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注重投資學與管理學、政治學、大數據技術和法學的學科交叉,培養學生的投資決策管理能力。此模塊涉及的實驗項目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基本業務操作、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計量軟件應用訓練、項目評估與管理綜合實訓、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專業實習等。(3)科技創新實踐教學模塊。此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加綜合、更加實戰的科技創新能力。主要包括3個實踐項目:一是科研項目的訓練,如學生參與老師的教科研項目或者學生自己申請大學生專項項目;二是認證培訓,如與深圳希施碼科技公司開展的“金融大數據處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證券、基金等從業資格考試培訓;三是學科競賽,如“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數學建模、挑戰杯以及全國證券投資模擬實訓大賽等。(4)綜合實踐教學模塊。此模塊旨在提高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綜合應用,運用跨學科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實踐拓展能力,達到專業強化、素質提高和綜合能力提升的效果,最終形成適應社會需求變化的自我發展能力。主要包括金融營銷方案設計、金融產品設計、理財規劃報告的撰寫、跨專業綜合實訓、社會實踐、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等。
3.3三融合實踐教學平臺
依托原有的校內和校外實踐教學平臺,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加強校內外、課內外、教學與科研的深度融合,以全面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校企融合實踐平臺、第一、二課堂融合實踐平臺、科教融合實踐平臺”的“三融合”校內外實踐平臺,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1)校企融合實踐平臺。校內依托錢幣博物館進行貨幣、票據、證券等金融投資工具的演變學習,依托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進行頂崗實習,熟悉投融資業務的基本技能。同時,深度推進校企合作,合作方式不僅局限于共同制定培養方案、聘任企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開展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還可以通過與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共同成立“定制班”,組建“特色產業學院”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實習與就業機會。(2)第一、二課堂融合實踐平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作為實踐育人的兩大陣地,需要深度融合,同向同行,搭建創新訓練和學科競賽平臺,形成大學生科技創新品牌。以“創新+交叉”為主線,依托投資理財類社團和工作室開展科研項目調研、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大力推行“一生一競賽”方案,完善相關獎勵政策,幫助學生進行項目孵化,提高學生的第二課堂參與度,積極推動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相互促進、協調發展。(3)科教融合實踐平臺。對于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的科研能力一直相對薄弱。隨著用人單位對于應屆畢業生綜合能力要求的提高,尤其是高校對于一些考取碩士研究生同學的科研能力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要求在校本科生必須時時關注投資學研究熱點,依托學校的科研平臺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如采取“導師制”成立科研小組,定期開展金融熱點問題討論,導師指導學生發表論文、參與其教科研項目研究等。
4結語
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投資學專業“443”實踐教學體系取得了很好的實施效果。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拓展為23家,與中國人壽、招商證券開展了“定制班”合作,與長春農商銀行組建特色學院“農銀學院”;依托證券實訓工場社團、投資理財社團與融鑫工作室等組織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獲獎30余項,指導學生參與省級科研項目4項。畢業生無論是在實習還是工作期間都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本文將繼續研究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反饋評價,結合新文科建設發展的趨勢,投資行業對人才的新需求,及時改進和優化實踐教學體系,立足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9(6):53-55.
[2]吳南,王春輝,趙瀏洋.新時代應用型高校投資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調研[J].科技創業月刊,2020(10):105-106.
[3]劉虎,王勤,馮建剛.“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重塑文科實驗教學體系的思考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9):271-272.
[4]趙明慧.投資學專業綜合實訓項目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XXX大學為例[J].財會學習,2018(31):217.
[5]張芮等.“四層次、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及平臺建設—以甘肅農業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5):116-118.
作者:吳南 王春輝 全穎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