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金融專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相關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研究目前,在高等教育領域,金融專業是我國普通學生熱門關注的專業,其中,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其金融專業在部分院校當中所占比例高達75%。雖然高等教育中金融專業培養的學生巨大,但是,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崗位所需人才仍然無法滿足需要,這主要是因為高校內部培養出的學生,其專業性不強,綜合專業性能力較高,且經驗不豐富,不能滿足國際與社會的需求。因此,在面對畢業等于失業以及社會需要型人才短缺等問題,我國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業務相結合,以及更專業性的人才。
二、相關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我國對金融型人才需求大,因此在培養策略上也傾向于廣招生、多培養、高產出的模式,以此導致眾多如下問題的產生:
第一,我國對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并不確切,目標與實際情況存在明顯差異。隨著我國對高等院校改革的步伐,一大部分的普通院校把握時代的主流需求,相繼開設了金融專業,但是在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定制方面,卻照搬重點高校的培養模式與教學理念,盲目的追求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對實際內容應用的考量,尤其注重開設研究生教育,擴大名譽,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忽視,導致學生在實際業務的操作過程中顯得能力薄弱,知識欠缺,最終導致教學目標與教學實際情況背道而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高校教育的發展。
第二,在開設金融專業的院校內部,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并沒有金融專業學生合適的實踐基地。近年來,我國高校在辦學資源上都出現了縮水現象,主要是因為學生的不斷擴招,但學校的教育經費卻沒有跟上,以此導致教學資源嚴重不足,教學實踐基地的建立也成為了形式,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因為擴招導致生源出現多、雜、亂等問題,部分企業,尤其是先進企業出于安全性以及保密性考慮,很少或不給學生實習的機會;即使出于學校壓力,表面接收學生,但在實際過程中,卻不讓學生接觸相關業務,成為走馬觀花的實習。
第三,在課程設置環節,部分院校對其目標定位存在偏差,以及在課程的設置山也有明顯不足。從教學角度來看,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只局限于課堂內容的授課,以及老師通過經驗與課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實際過程的應用于操作。雖有有的院校設置了相關實際操作課,但是由于相關教師主功理論教學,注重職稱的文字性,而忽視了實踐,其本身的實際能力無法滿足課堂實際操作課的真實要求,從而誤導或阻礙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課程的學習。
三、探析金融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路徑
創建新型的培養模式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課程內容、授課模式、教學資源、課程設置等等,以下做深入分析。
第一,要深化并改進原有陳舊的課程設置,建立新模式的課程設置。金融專業,尤其是現階段的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要符合現階段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創新與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將其作為核心目標,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要具備針對性、前沿性、應用性等幾個重要的原則。針對性就是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對專業知識有強化的認識與掌握,不僅要熟練掌握通用的基礎性知識,更要在此基礎之上了解更專業的技能,如銀行風險管理與投資等;前沿性就是要調整整個課程的設置,金融課程要符合時代需要,吸收優秀的傳統知識,在此基礎之上做出更新與改進,關注國際前沿技術的應用;應用性就是指在學習基礎知識并掌握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基礎之上,要學會如何實際操作,分析業務。
第二,在教學模式上要突破原有模式,實行新型的教學方法。金融課程與其它課程相比較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與創新性,通過對理論知識的一般性學習很難體現其課程理念。因此,針對其獨有特性,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堂上,讓學生多發言,多思考;課下,讓學生多查資料,多動手,不僅要通過網路查閱前沿技術,更要通過其他方式學會并掌握,在課堂之上展現出來,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印象,實現對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與記憶。最后,在相關課程內容的安排上,要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通過科研能力,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入思考,以實現培養應用性人才??蒲芯褪墙處熢趲ьI學生的過程當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通過科研教學的模式,讓學生更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良好溝通與互動。此外在課程的安排上,還要注重實例的注入,只有通過實例分析才能更好的掌握相關技術。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是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金融專業應用型人才需求增多的背景下,對如何更有效的培養相關專業應用型人才,推動國民經濟增長所做出的初步思考。
作者:廖令一單位:西南財經大學